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风又来奋力再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08:13  南方日报

  

东风又来奋力再冲
广州、汕头、湛江等几大城市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图为广州新白云机场建成,为经济起飞“插上翅膀”。毕应胜摄

  省委、省政府下发的《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了明确的深化改革目标和路径,多项此前各市一直争取的政策,成为明文规定的深化改革措施,在《决定》中得到肯定与鼓励。广州、汕头、湛江等几大城市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广州

  服务经济转型再提速

  期货交易政策松绑

  “期货交易”、“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创新发展模式改革试点”……昨日《决定》甫一公布,敏感的广州人立刻从中找到了不少熟悉的兴奋点。广州近年来努力开拓的服务经济、体制创新,都在决定中得到了肯定与鼓励。一系列有的放矢的新举措,将为把广州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委有关部门获悉,为落实《决定》,广州将在近期抓紧出台7项政府文件及规章,贯彻决定有关要求。

  期货交易恢复交易所建区域金融中心

  今年9月,历时半年制定的《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出台,广州产业结构确立了“以现代服务业主导”的战略布局。除了传统优势的物流和会展业外,被誉为现代服务业核心的金融业也被广州寄予厚望。

  去年,广州的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42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近5%,接近“支柱性产业区间”。但相比深圳的股票交易市场和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广州目前依然缺乏有较强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交易平台。为建成区域金融中心,广州将目光瞄准了曾经拥有的“期货市场”。

  作为全国期货业发展起步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1992年9月广州就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1993年设立了华南商品期货交易所。但在1996年的全国期货业清理整顿中,广州的期货交易市场被关闭。今年以来,广州多位市政府领导都表示,正在积极争取恢复设立期货交易所。

  昨日公布的《决定》中,省委、省政府明确对广州的这一设想表示了支持。假如省市携手,让国家批准广州恢复期货市场,这无疑将是继深圳创业板之后,广东金融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近两年来,广州已经相继建立了石油产品、粮食、金属材料和煤炭四大原材料交易中心,原材料现货的“广州价格”正在形成,恢复设立期货交易所的条件已经成熟。从全国来看,农产品、金属、能源这三大类商品期货品种,消费终端大量集中在珠三角。在广州设立期货交易所,将可以带动企业和整个行业的发展。

  服务外包以现代服务业促引资外贸结构双优化

  广州去年被国家选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服务外包业方兴未艾,已成为广州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

  服务外包的迅猛发展,对于广州而言,不仅仅意味着现代服务业的主导地位更加凸显,更意味着引资结构和出口结构的嬗变。长期以来,珠三角被称为“世界工厂”,而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区别就在于珠三角地区只承接了制造环节的产业转移,产品附加值低,抗风险性不强。服务外包的兴起,不仅为广州引来了微软、IBM、英特尔等欧美高科技产业的研发基地,而且自身也培育了一批以承接系统软件设计、企业内部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为主要业务的企业群体。为自主研发赢得了空间和资金。软件产业和创意产业的产品出口,突破了珠三角强于“制造”弱于“创造”的桎梏,使得广州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向微笑曲线两端提升,在金融海啸中得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此次公布的《决定》趁热打铁,提出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和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支持广州争创国家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这表明省决策层对广州现代服务业的前景充满期待与信心。

  据悉,广州目前已经出台了《促进服务外包发展意见》,全市每年将投入至少1亿元资金推动服务外包发展,对港澳中高级服务外包专业人员和留学回国人员来穗创业提供“绿色通道”;还将进一步促进广州本地企业承接跨国公司软件和服务外包,推进在美国、英国建立软件外包合作中心。

  创新试点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如果说向服务经济转型,是广州产业升级的表征;那么以体制创新谋得竞争优势,则是广州今后建成全省首善之区,在国内各大城市中继续领跑,并向新加坡、首尔等国际化大都市叫板的必由之路。而在这一过程中,历来是改革“试验田”的开发区,将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作为全国最早设立、也是目前效益最好的开发区,体制创新一直是广州开发区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昨日公布的《决定》中,“支持广州开展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发展模式改革试点”,又一次被放在了显要位置。无疑,在广东各地多个开发区中,广州开发区再次成为“先行先试”的开路先锋。

  据介绍,广州开发区接下来将在对外开放、自主创新、现代服务业、集约发展、粤港澳合作、城乡一体化等方面进行新一轮改革创新,重点在五大领域推行试点:探索构建金融服务创新机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与港澳等地区的对外开放机制、探索深化投融资体制以及推进省行政事业收费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试点。

  本报记者袁丁曾雅曾妮

  ■声音

  广州是最早的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回顾过去30年,广州在市场经济体制探索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力度则不够大。如今,转变政府职能已经迫在眉睫,否则可能影响投资环境。

  提高政府效率方面,广州应当与国际接轨,通过电子政府建设来提高效率。电子政府不是光建一个政府网站就可以的。如果政府网站能开辟受理投诉的平台,不仅可以提高政府效率、增强行政透明度,还能推动公共责任体制的建立。———中山大学行政管理学院陈天祥教授

  汕头

  唤醒特区意识进一步扩大开放

  汕台合作打开新局

  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决定》,极大地鼓舞了汕头市广大干群。汕头人深切感受到:唤醒特区精神,增强特区意识,是该市再次出发,重铸辉煌必须珍视和发掘的一笔宝贵财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扩大开放与合作,正是时代赋予汕头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

  唤醒特区意识特别能创新

  回首汕头经济特区走过的历程,汕头人清醒认识到,与先进地区相比,汕头特区的开放步伐一度放缓,开放力度一度减弱,率先开放的优势丧失。究其原因,归根到底就在于特区意识淡薄,思想保守,观念滞后,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不强,错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增创汕头发展的新优势?

  汕头人在经济发展正反经验中认识到,惟有唤醒和不断增强特区意识,自觉把汕头的开放置于全国全省全方位开放的大格局中去审视,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去思考,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才能推进汕头的全面振兴和崛起。对此,汕头市委书记黄志光认为,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和实际行动,进一步推动汕头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面对经济特区建设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的客观现实,汕头市委、市政府把“特别能创新”作为经济特区之“特”的基本内涵,包括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体制制度创新、对外开放创新、科技自主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和城市建设创新等各个领域。

  打造粤东一小时生活圈

  汕头因港而立,因港而兴,港口资源是汕头扩大开放的核心战略资源。在推进汕头港区资源的优化配置上,汕头市高标准、大手笔建设一批大型化、专业化泊位。通过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该市已于近期建成5万吨级石化码头、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15万吨级散货码头和15万吨级煤码头,并加紧推进30万吨原油码头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远期在南澳岛选址兴建大型深水港区,形成大港口大开放格局。通过不断拓展经济辐射腹地,汕头市将力争经过8至10年的努力,把汕头港建成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外向型的东南沿海亿吨深水大港。

  为拓展汕头市的城市和产业发展空间,汕头市高标准规划建设东部城市经济带、工业经济带和生态经济带;目前东部城市经济带建设启动工作进展顺利,启动片区已于近期通过招投标,正式转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汕头市将通过建设三大经济带,强力拉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大建设,促进基础设施与周边城市对接,形成粤东地区一小时经济生活圈,加快粤东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建成对台“三通”主要口岸

  汕头还是我省最靠近台湾的城市,也是台胞的祖居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台湾与大陆经贸文化联系的重要通道。为此,汕头紧紧抓住当前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新里程的历史机遇,把开通汕台海上直航、增进汕台人民往来、扩大汕台经贸合作,作为汕头新一轮扩大开放的突破口,构建扩大开放新格局。

  汕头将以建成对台“三通”主要口岸为目标,以汕头刚刚被列为首批海上直航开放港口的契机,尽快开通汕头港至高雄港的航线,实现与澎湖的“小三通”。据初步估计,开通海上直航后,汕台两地每年的货运量可超过3000万吨,旅客超过100万人次,将使汕头发展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和两岸商品集散地。

  本报记者方一庆

  ■战略

  工业强市以港兴市开放带动

  如何贯彻落实这一决定,在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上走在全省的前列?

  目前,汕头市正按照加快建设粤东城镇群中心的历史性定位,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工业强市、以港兴市、开放带动、自主创新战略,强化提升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加快构筑区域交通航运中心、新型工业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科教文化中心,贯彻落实省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的重大决策,积极开展汕台经贸和参与海峡西岸地区经济合作,加快现代化港口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生态型海滨城市和临港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效益农业基地建设。

  对此,汕头将力争提前实现“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的奋斗目标,经过十年左右时间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科学发展轨道,使汕头成为新时期最开放、最具活力、最宜居住创业的地区之一,成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经济特区,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湛江

  抢抓机遇推动后发崛起

  咬定大项目不放松

  记者获悉,洛湛铁路茂湛段本月底动工,湛徐高速公路、鉴江供水枢纽工程、东海岛跨海大桥等重大项目都敲定了工作的节点,将在明年初开始建设。未来几年,湛江将有一大批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的重大项目同时铺开建设。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告诉记者,省委、省政府下发《决定》后,湛江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又获得了强大的发展动力。目前,湛江已经形成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迈进了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快速发展期。

  “弯道超车”谋划新发展

  去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湛江视察时提出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试点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湛江从实际出发,通过学习借鉴新加坡以及上海宝山区、江苏张家港市等地的经验,制定了《中共湛江市委、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试点市的决定》以及《湛江市关于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试点市重点行动纲要》等配套政策措施。一批全新的规划、措施,正从战略高度绘制湛江发展的新蓝图:大力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粤西城镇群中心步伐,努力走出一条经济振兴与生态文明互促共进、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造福当代又惠及子孙的具有湛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中,湛江沉着应对,顺应国家实施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大手笔、大气魄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重点项目外围配套设施,为发展重化工业、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湛江正积极谋划“弯道超车”,以其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发展腹地等后发优势赢得外界更多的“信任票”。“控制也是发展”,进一步强化科学规划,在加快发展进程中,不走或少走弯路。同时,湛江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作为发展的重要课题来抓。湛江已连续四年被国家环境保护部评为“全国空气最好的十个城市”之一。在宜居城市方面,湛江已走在全省地级市的前列。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湛江市长阮日生告诉记者,湛江要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须咬定重大项目不放松,坚定不移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深水大港是湛江最具优势的战略资源。湛江市努力深化港口体制改革,推进港口建设,努力打造湛江后发崛起的强大引擎。

  在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努力深化港口体制改革,全力打造华南地区最大的矿石、石油、煤炭、粮食、化肥等五大散货储备和交割中心。今年12月15日,湛江全市港口年累计吞吐量突破亿吨。据称,到“十一五”期末,全市港口建设总投资将达到80多亿元,港口货物年吞吐量将超过1.5亿吨。

  大项目建设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引擎。目前,该市正全力推进以重化工业为龙头的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三大基地:一是重化产业基地。正全力打造重化产业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为钢铁生产提供氧化球团的龙腾物流球团项目,总投资约32亿元,将于2009年5月建成投产;投资23.47亿元的湛江东兴炼油配套完善项目,于今年3月动工建设,2009年6月投产,投产后新增产值70亿元;二是木浆纸产业基地。总投资94亿元的湛江70万吨木浆项目,今年9月动工建设,计划2010年建成投产;三是农海产品加工基地。建设以糖蔗、水产、珍珠、果蔬、剑麻、蚕茧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有2218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5%。

  力争成广东新投资热点

  省委、省政府对湛江的发展高度重视,在政策、项目上给予大力支持。近年列入湛江的建设项目75个,总投资2165亿元;其中列入省“十一五”规划项目55个,总投资2096亿元。省实施的新十项工程和扩大内需的16条措施,已确定湛江炼油扩大到2000万吨。《决定》提出支持湛江参与北部湾经济区合作发展;充分发挥湛江口岸作为国家大西南以及中部地区重要出海通道和港口的作用,这将使湛江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投资热点。

  本报记者蔡日锦崔财鑫

  特约通讯员汪良波

  ■声音

  湛江将继续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以特别之为谋特别之位,以敢为人先精神,走在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前列,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列,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冲破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樊篱,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结构调整,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全力打造以钢铁产业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努力形成推动湛江后发崛起的强大合力,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湛江后发崛起,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

  本版统筹:蔡秀娟姚伟新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