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引进首部大片被指“洋买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09:16  新京报
引进首部大片被指“洋买办”
首部进口大片:《亡命天涯》

引进首部大片被指“洋买办”
最卖座大片:《泰坦尼克号》

引进首部大片被指“洋买办”
首部战争大片:《拯救大兵瑞恩》

引进首部大片被指“洋买办”
首部同步大片:《黑客帝国Ⅲ》

  1997年12月19日,投资2亿美元的巨制大片《泰坦尼克号》开映,并于1998年春登陆中国大陆院线,创下3.6亿人民币票房纪录,至今未被打破。而1994年第一部进口分账影片《亡命天涯》,却引发中国电影业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大论战,甚至在上映前日险些被叫停。

  时至今日,见证了那场争论的北京新影联院线发言人高军感慨:“如今中国电影产业的兴盛,证明了当年选择分账进口影片的明智。”

  首部进口大片:《亡命天涯》

  时间:1994年

  票房:¥2500万

  大片首次登陆,惊险场面让国内观众惊叹不已。据说当片中主人公乘坐的囚车与火车相撞时,大部分观众都下意识地抓牢了扶手。

  首部动作大片:《真实的谎言》

  时间:1995年

  票房:¥1.02亿

  施瓦辛格驾驶美国海军战机在影片中亮相,让观众领略到了什么叫真正的美国动作巨片。该片创造了进口大片第一个票房破亿神话。

  最卖座大片:《泰坦尼克号》

  时间:1998年

  票房:¥3.6亿

  投入2亿美元的巨制灾难片,票房纪录至今未破。

  片中杰克领着露丝在船头张开双臂迎风“飞翔”的动作,一时成为情侣们拍照最流行的pose。

  首部战争大片:《拯救大兵瑞恩》

  时间:1998年

  票房:¥8200万

  “阿甘”汤姆·汉克斯卷土重来。乱真的战争场面,为救一个人牺牲八个的价值思考,无论在电影市场还是在观众内心都制造了不小的震撼。

  首部同步大片:《黑客帝国Ⅲ》

  时间:2003年

  票房:¥4166万

  除了尼奥和史密斯的对决之外,这部引进片还有一点引人注目:首次解决世界同步上映的问题,“零时差”的举措使盗版商没有可趁之机。

  1994年11月12日,北京气温接近冰点。各影院突然聚集了大量的人群,人们戴着帽子、裹着棉衣,在寒风中排起了队。热闹场面已多年不见。

  这一景象构成了关于大片的最初的民间记忆。而《亡命天涯》也因为身负“首部进口分账大片”的标签,被载入中国电影行业史册。它在创造2500万惊人票房的同时,也引发了空前的争论。

  中影获准每年引进10部大片

  在《亡命天涯》之前,没有一部进口影片被称为“大片”。事实上,从1949年到1976年间,中国大陆一直有进口影片上映,但除了影片交换等非商业性发行之外,就是“买断”发行,用来“买断”国外影片的通行价格是2万美元。

  以这样的价格买进的影片,自然只有三四流的影片。北京新影联院线发言人高军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很多电影从业人员都私下认为,中国观众是世界电影的“二等公民”。

  1979年美国电影协会主席瓦伦蒂访华,与中国文化部、电影局商讨美国电影在中国发行的问题。

  1980年中影公司组团访美并拜会瓦伦蒂再度讨论进口美国影片事宜。美方提出分账发行,即电影者不卖断发行权,而是委托中介机构代理发行,按影片的票房收入分成。中方的意愿仍是“买断”发行,两度讨论未能达成一致。

  现任中国电影集团发言人的翁立告诉记者,当年中影公司没有进行分账,一方面因为当时电影发行采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购统销,不可能单独和外商进行分账,另一方面外汇额度的限制很难采取这一形式。

  转机出现在1993年。

  当年,广电部发布文件,规定中影公司不再包销国产影片,但仍承担进口影片的统一发行职能。1994年中影获准每年可以通过票房分账的方式进口10部左右“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和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即后来的所谓“大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