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陈赛
TED从每年1000人的俱乐部变成了一个每天10万人流连的社区。为了继续扩大网站的影响力,TED还加入 了社交网络的功能,以连接一切“有志改变世界的人”。
吉尔·波特·泰勒(JillBolteTaylor)捧着一个真人大脑走上了TED讲台,开始讲述发生在19 96年冬天的那个故事。
那天早晨,她醒来时发现自己中风了。作为一名神经学教授,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左脑血管破裂,造成大量出血 。随后的4个小时里,她的左脑完全失去处理信息的能力,不能说话、行走和思考。但她清楚记得,意识与感觉之间激烈的交 锋,身体逐渐失去与周围世界的界限,那是一种奇妙的濒死体验。
当然,她没有死。经过10年努力,吉尔·泰勒奇迹般地康复了。从此她将自己的大脑当做了重点研究对象——有几 个脑神经学家的大脑,有机会这样从生到死,又死而复生地走一遭?
这个神奇的女人很能代表TED选择演讲者的标准——“非比寻常”。克林顿、戈尔、比尔·盖茨、拉里·佩奇、谢 尔盖·布林都在TED做过演讲,他们当然都是“非比寻常”的人物,但TED讲台上最有趣的人不是他们,而是欧洲大型强 子对撞机的设计者,从土星归来的行星科学家,神奇的数学魔术师,一生致力于研究爱情发生机制的脑神经科学家,在一滴海 水中发现数百万新物种的生物学家,孤身滑雪到北极的年轻探险家,跑到洛杉矶要拍严肃电影的硅谷亿万富翁,辗转在地震、 战争、艾滋病蔓延的地方为无家可归者造房子、建诊所的建筑师……
这些人的“非比寻常”之处不仅在于思想学识、个性风度,更在于他们各有一段不寻常的旅程和故事,未必像吉尔· 泰勒那般惊心动魄,但或者妙趣横生,或者感人至深,各有动人之处。在18分钟时间里,把自己思考了一辈子的问题说清楚 ,还要说得有趣,给听者不仅心智上的启发,还要情感上的刺激,绝不简单。我印象最深的是非洲作家克里斯·阿巴尼,那么 大块头的一个黑人,一开口却让人如此心折,恨不得立刻去读他的书。他出生于尼日利亚,16岁写出第一本小说,曾因参加 学生运动数度入狱,数次面对死刑。他批评西方在非洲叙事上的片面性,认为非洲作家应该用自己的诗歌和叙事寻找非洲的“ 心”,以理智、以头脑对待非洲的问题,而不只是伤痕累累的悲情控诉。他强调故事的重要性,说:“我们知道我们是谁,不 是通过新闻,而是通过故事,通过小说、电影、杂志和流行文化,这些激发我们想象的东西才真正塑造了我们。”
“我的心愿是,把地球上最有趣的一群人聚在一起,让他们的思想互相撞击,彼此呼应,再生长出新的的生命来。”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TED的现任主人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说,“我相信,思想的力量能够改变 世界。”
很多人会把他与《连线》的主编混为一个人。其实他是英国人,1957年出生于巴基斯坦的一个乡村。父母是传教 士,也在当地行医,他的童年基本上在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度过。1978年,他从牛津大学哲学系毕业,在一家报社当 科学记者,7年后以1万英镑起家,自己办杂志,逐渐发展成英国最庞大的计算机出版集团(FuturePublishi ng),旗下拥有100多本杂志,资产估计10亿美元。
2000年纳斯达克股灾,半年裁掉1000名员工之后,他第一次感到商场的空虚和无常:“我觉得自己的额头写 着‘废物’二字,我怎么能让个人的幸福与钱捆得这么紧?”
他开始阅读,希望从中找到一些持久的价值。《枪、细菌和钢铁》、《自私的基因》、《HowtheMindWo rks》、《宇宙的生命》……这些书给他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在他拼命赚钱的这些年,世界的每个领域都发生了如此巨 大的变革,人类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生物学,而他竟一无所知。
最令人兴奋的是,所有的变化都是联系着的,一切知识都不是孤立的。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往许多个不同的方向去寻 找答案。比如幸福,这是宗教问题、文学问题、心理学问题,也是基因问题、生物化学问题、计算问题、地缘政治问题。就像 一个巨大的棱镜,每个领域都是一块碎片,提供了一种不同的看待世界的视角。这些思想,竟然不被大部分人所理解,多么可 惜。
所以,当他几经周折从古怪的老设计师理查德·威曼手中买下TED之后,排除众议,把这个技术性的聚会改造成了 一个十分开放和多元化的大会。他邀请的演讲者从原先的技术、娱乐、设计三个领域扩展到了各行各业,科学家、哲学家、艺 术家、探险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宗教领袖、音乐家、慈善家……
正如他所说,一切知识都是联系的。也许政治家戈尔关于全球变暖的理论并不能让你完全信服,但坐下来听听保罗· 史塔曼兹谈论蘑菇,你看待环境问题的眼光将会从此不同。这个留着一脸大胡子的真菌学家在30年的时间里,抱着崇敬的态 度,对真菌的生命形态做了非常详细的研究,它们不仅是地球生态的救星,而且能拯救粮食危机。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商约翰 ·杜尔谈到环境问题时几乎落泪,他预言绿色科技将是21世纪最大的商机,但他并不肯定,一切是否已经太迟。加拿大摄影 师爱德华·伯汀斯基拍摄的“被工业改变的风景”让人惊骇绝望。“地球行走者”约翰·弗兰西斯长达17年的沉默带来救赎 的希望。这位黑人老兄的故事很有趣,他从27岁那年目睹一场石油泄露的惨剧之后,从此拒绝一切机动交通工具,17年的 时间里没有开口说一句话,背了一把五弦琴,沿着密西西比河一路弹一路走,从北到南,走遍了整个美洲大陆。每路过一个城 市,他一边实地考察当地的环境问题,一边借用大学图书馆,旁听游学,陆续拿了硕士和博士学位,还鼓励当地人放弃石油, 不是以语言,而是以沉默。直到1990年地球日的20周年纪念日,他才开口说明“沉默”的含义——“我们必须学会倾听 彼此,因为我们就是环境。”
很多人被TED吸引,大概就是为了这样一种“非比寻常”的感觉——一年,一个月,或者一天中,抽出一点时间, 跳出日常生活的营营,抓住一个心智上被启发、精神上重新充电的机会,以一种更丰富的方式理解生活。更重要的是,退一步 想一想,自己所做的事情如何与更广阔世界里的知识发生联系?
有时候,一些问题会让人觉得过于敬畏,比如我们是谁?生命是什么?邪恶是什么?上帝存在吗?还有一些话题会过 于沉重,比如艾滋病、贫困、战争。但对克里斯·安德森来说,这些都不是可以回避的问题。
“我相信,媒体、技术、经济的全球化正在创造人与人之间一种更大程度的同情与共感。在50年的时间跨度里,关 于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和机会,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更好的理解。”他说,“我永远记得艾梅·马林斯(AimeeMull ins)(残奥会短跑冠军,模特、演员)在TED演讲时的一个动作——那么美的一个女人,那样优雅地卷起裤子,卸下一 条腿。那个动作给了我,还有那些观众,一种极其异样的感觉——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其实,在这么一个愤世嫉俗的时代里,他这么严肃地呼吁“用思想的力量改变世界”,居然没有做作和不自然的感觉 ,何尝不是一个奇迹?
TED的口号是“传播一切值得传播的思想”,其中不难看出对媒体的责怪之意。由于媒体过于关注战争和绯闻,以 致“思想”没有得到足够的传播空间。克里斯·安德森最初的想法是把这些演讲内容做成一档电视节目,但没有一个电视网对 这些内容感兴趣,BBC的回复是“太知性”。于是,他决定转向网络。从2006年开始,在宝马公司的赞助下,TED陆 续将多年录制的新旧演讲视频传到网上,在CC协议下供人免费观看和下载。虽然这些内容在容量上无法与当年M.I.T. 的免费开放课程相比,但它在网络上引发的对知识和思想的激情却并不逊色。仅仅在TED的官方网站,截至今年6月,已经 有150个国家、1500万人观看了5000多万次视频。译言网上有一个“TED中国‘粉丝’团”在自发翻译TED上 的演讲内容。
如果不是向网络开放,TED再精彩,也不过是一个封闭的精英俱乐部,大家关起门来享受思想的乐趣。每年上万人 申请参加TED,只有1000人能得到邀请,要求“有好奇心、创造力,思维开放,有改造世界的热情”,还要付得起60 00美元一张的门票。3年前,28岁的麦克斯·拉夫琴(Paypal的创始人)第一次去听TED,先是在会场的星巴克 遇见《辛普森一家》的制作人麦特·葛罗宁,出门邂逅“科学怪人”克雷格·文特尔,这位少年得意的技术天才感慨地说:“ 在TED,到处是比你更聪明的人。”
TED是2008年互联网上最有价值的内容,它再次证明了网络也渴求严肃的思想和有意义的故事,而且,这些思 想和故事能改变很多事情。
11月11日,英国女作家凯伦·阿姆斯特朗号召全世界的基督徒、穆斯林、佛教徒、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以网 络为平台,共同撰写一部多语言的“仁爱宪章”。这位女作家早年是一名修女,一次赴中东拍摄纪录片的经历使她切身感受到 三大宗教之间龃龉和深层联系,它们在本质上同样主张“仁爱”,却在现实中彼此伤害。她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手段,能促进不 同宗教之间的理解,宣扬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世界观。这是她2008年的TED心愿。
从2005年开始,TED每年都会允诺三个“TED心愿”。三个人被选出来,每人有机会得到10万美元和TE D社群的全力支持,去实现一个改变世界的心愿。今年得以许愿的三个人分别是吉尔·塔特,SETI搜寻外星人计划的首席 科学家;西尔维娅·厄尔,极富传奇色彩的海洋女摄影师和探险家;何塞·安东尼奥·阿布瑞,委内瑞拉著名的经济学家,同 时也是一位音乐家,他在委内瑞拉倡导和实践“音乐社会运动”,在30多年的时间里用古典音乐教育拯救了数十万生活在贫 穷社会边缘的孩子,他的理想是“从委内瑞拉开始,我们要让全世界每个人都能唱歌跳舞,每个人都爱唱歌跳舞,这个世界会 因此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