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区进:纪实作品与老照片的价值在逐年升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9:08  新浪文化

  主持人:谢谢仝冰雪先生与我们分享他进行图片收藏和文献研究的经验,也非常感谢他从一个图片收藏者的视角对中国的图片收藏和拍卖业进行的反观和反思。下面我们邀请广州集成图像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区进。

  区进:谢谢,非常感谢竞园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是第一次参加图片论坛。向各位前辈和各位同行汇报一下我们这8年做的一些事情,我们的图片库在广州,主要在纪实摄影方面做了比较多的探索,几乎每年都有一些纪实摄影展览和有关作品的结集出版。借此机会我们fotoe.com还要感谢摄影界对我们的支持。

  我们图片库有一个渊源,做图片库之前我们是一个文化传播公司,在出版上面做了比较多的工作,90年代初我们编了《20世纪中国全纪录》,当时我们率先采用了大量图片,发现这方面的图片很稀缺零乱。2000年的时候我们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做一个图片库,主要是为出版界服务,做资料图片,做文献图片,做的过程当中发现特别辛苦,因为挖掘这些有文献价值的老图片,在资源方面比较难,投入也大。幸好有好多老摄影师特别理解,特别支持。

  我们的顾问是安哥先生,他从70年代开始一路往下拍,第一部作品我们就做他的《生活在邓小平时代》(《视觉80年代》、《视觉90年代》)。当时图书市场反应不是很强烈,今年改革开放30年,效果就出来了,价格在300块钱一张,很受欢迎。

  纪实作品性质的老照片的价值逐年升温,越来越好,尤其中国崛起的因素,中国的概念在全球又在提升,现在虽然是读图时代,但也是泛图时代,而纪实摄影是一个原生矿,不可替代,不可再生。

  我们也同时希望摄影师整理片子时,能和拍片子的时候一样有激情,发完稿以后好好整理。现在能够认认真真整理,写上图片说明或纪要的是少而又少,我们见得比较好的应该是李振盛、安哥他们,但能这样坚持整理的不多。更多的像熊瞎子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

  这几年很多老的摄影师和中年摄影师突然去世了,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我们这几年整理了两位香港摄影师,一位是蒙敏生先生,他原来名不见经传,后来通过他儿子蒙嘉林给我们大量尘封的底片,我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经过整理编选,发现是一个宝藏,我们在第一届连州国际摄影大展推出了他的个展,第二届连州国际摄影大展获金奖,可是老人家已经重病,第一次个展都没有空来参加,没多久就去世了。还有一个是摄影家邱良先生,他也是突然死在摄影棚里面,大量图片全无说明,我们在伍小仪女士的支持下,从香港拖回了几袋编织袋的底片,可是没有任何说明。安哥等挑选后,编辑却没法写说明,后来我只好根据他出版的五部画册来考证和比对,但是还有大量的作品无从可考,只能是根据画面来推测大致的年代,写概要的说明。《羊城晚报》的图片总监宋布军先生,他生前给我们Fotoe.com图库1千多张照片,突然去世时,广州新闻界的朋友找我们要了他的照片,在很短的时间内在他的追悼会上做了一个影展……我想借这个机会呼吁,摄影师一定要把你们喝酒的时间,玩的时间留一点来整理你们的图片,不然是对历史的犯罪,不要再让后代考证你们的作品,那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我们做纪实摄影展览策划的时候,依靠我们的专业优势,尽量地同时出画册或者做图文读物,拓展图文市场的受众面。现在摄影圈做画册,不少摄影师都愿意做大本的、精装的,但是我们发现,不少书店是不愿意发那些高定价的、豪华的、大开本的摄影画册,大开本或异型开本上书架时往往是书店最头疼的,也很容易破损。希望摄影界的同行策划摄影书籍出版的时候,要考虑到市场的实际情况。

  2003年初,我们fotoe.com跟安哥、胡武功联合策划“曝光不足”摄影展,想把这几十年在媒体,没有充分曝光或者没有曝光的纪实摄影作品收成一个大型展览,这个构想很快得到广东美术馆的大力支持,中途碰到SARS,搁了一段,最后改名为“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展览比我们想像的反映强烈得多,12月份在广东美术馆首展了以后,第二年初紧接着在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各展一个月。这是600多张的大型摄影展,200多个作者,有好多朋友跟我们说,这个展览太大了,作品太多。没想到德国一个博物馆代表团在上海看了展览,当即表示希望到德国去巡展,要求是一模一样,一张作品不能减,他们认为该展是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现状的读本。法国出版社也买了法文版的授权,这本书共出了中文简体版、繁体版、德文版、法文版,在德国五个城市巡展3年,每个城市展3个月,每个城市为这个展览的宣传费用预算是10万欧元,这对我们是不可思议的,他们为宣传这个展览花了这么多的钱,每一次开幕式都请广东美术馆、请我们策展人。今年我参加了德累斯顿的首展,盛况空前,一天开了两次开幕式,其中一场是在国际会议中心,请前总理施密特与一位在北京十几年的资深记者在主席台展开关于中国的对话,会场爆满。“中国人本“明年还会去美国展览。

  广州首展时,刚好香港中文大学在举办关于中国问题的研讨会,大学专门派代表到广州来买50本《中国人本》,他们觉得这是当代中国的一个读本,从中可以解读中国。

  纪实摄影有摄影圈以外的意义,他是文献,是活生生的,不同的人解读图片有完全不同的感观。

  《中国人本》有两个开本,大开本包括了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小开本就是图片作品,小开本的发行好,再版几次了。

  Fotoe.com策展、承办纪实摄影展有:

  《南方十一人》(2002年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南方十八人》(2003年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

  (承办,2003年 广州,2004年 上海 北京, 2006-2007年 德国五个城市,2008年 爱尔兰)

  《人类的记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贡献奖”国际摄影 Ⅳ 年赛》

  (承办,2004年 广州,2005年 汕头).

  《血肉长城——沙飞抗战摄影作品展》(2005年 广州)

  《香港,向左转——蒙敏生摄影作品展》(2005年 连州国际摄影大展)

  《生活在邓小平时代——安哥摄影作品展》(2006年 成都 济南)

  《香港观记》(2006年 连州国际摄影大展,2006 北京明长城遗址公园 )

  《左右视线——2007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2007年 与广东美术馆联办)

  《流动•中国——刘博智摄影作品展》(2007年 广州 与广东美术馆联合主办)

  《中国民间体育摄影大展》

  (2008巡展北京、广州、长沙、西安、平遥、汕头、台北、台中、高雄、新竹;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等20多个城市,与中国摄影家协会、广东美术馆、香港旅游出版社、陕西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

  我们做纪实摄影展览主要有几种形式,一种是AA制形式,跟摄影师们,大家有力出力,有钱出钱;还有一种跟美术馆等机构合作。在我们的创意得到他们的认可的情况之下,他们支付一部分钱,委托我们来做。还有一种是我们自己图片库投资的,比如说“中国民间体育摄影大展”,我们与几个机构联合主办,但是整个投资,整个风险是我们的。另外我们做纪实图书的结集出版,如《沙飞摄影全集》和《沙飞摄影选集》,都是我们配合王雁做的,这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王雁是沙飞的女儿,她自己退休后全力收集整理沙飞的作品,自费出这些书,图像处理、编辑、印制全部委托fotoe.com来做。我们曾模仿海外的小黑书,封面上都突出摄影师,但是这套《时代映像》系列在发行上不算理想,后来我们又尝试用主题来做一些纪实摄影的图文读物。以下是fotoe.com 与出版社合作结集出版的要目:

  《我们这一代》(1997年首版、2006年再版)

  《生活在邓小平时代》(视觉80年代、视觉90年代)(2001年,安哥著)

  《过去》4册(民生中国、民俗中国、民间中国、民居中国)(2002年,李振盛藏品集)

  《时代映像》12册(2003年,李振盛、黄一鸣、石宝琇、叶健强、宋布军、李洁军、谢海涛、徐晋燕、萧云集、吴正忠、王艺忠、王彤)

  《每天:2000生活视觉日记》(2003年,李百军著)

  《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2003年中文简体版,2005年法文版,2006年德文版、中文繁体版,主编 胡武功、王璜生)

  《人类的记忆——人类贡献奖 Ⅳ年赛获奖作品选》(2004年,主编 沈澈 王璜生 区进)

  《沙飞全集》(2005年 主编 王雁)

  《沙飞摄影选集》(2005年 主编 安哥)

  《香港的另一面——一位摄影师眼中的六七十年代》(2007年 蒙敏生)

  《流动•中国》(2008年 刘博智著)

  《震动•中国——百名摄影记者震区全记录》(2008年 主编 崔波)

  《中国民间体育》(2008年 主编 胡武功 石宝琇)

  我们马上要推出的有《哥哥不是吹牛皮》以及《邓•时代回放系列》(朱宪民、王文澜、胡武功、安哥著……),请大家关注。谢谢。

  主持人:谢谢区进先生为我们从另外的一个视角介绍了集成图片库如何使用这些纪实摄影来进行展览的策划以及图书出版的经验,今天上午的论坛第一个环节到此结束。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