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化的路,如何越走越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9:58  新京报
文化的路,如何越走越宽
  6位30年文化标志性人物与主持人元元一起,探讨30年来人生与文化发展之路(左起元元、黄晓菊、蒋方舟、庞中华、海岩、濮存昕、孟京辉)。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文化由禁锢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精英审美走向大众消费的30年。文化的路,如何越走越宽?12月20日下午,在新京报高峰论坛中,主持人元元和当年的“潘晓”之一黄晓菊、庞中华、濮存昕、孟京辉、海岩、蒋方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和戏剧导演孟京辉,都对文化市场的前景表示乐观。濮存昕认为,虽然文化市场呈现出愈发复杂的情况,但真正花费心血打造的艺术精品,仍然可以赢得市场和观众的尊重。同时,文化生产机制和文化单位的内部机制,也要继续推进改革,才能适应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孟京辉说,多元的文化是对人类自身的尊重,创新尤其重要。

  身兼企业家和畅销作家双重身份的海岩,则表达了自己创作中的困惑。他认为对于商业文化产品的生产者而言,一直要在艺术追求和观众趣味的夹缝中挣扎,还要把握审查的尺度,同时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海岩还表达了在文化产品方面,对消费者是上帝的质疑。

  6位30年文化标志性人物与主持人元元一起,探讨30年来人生与文化发展之路(左起元元、黄晓菊、蒋方舟、庞中华、海岩、濮存昕、孟京辉)。

  人生30年

  黄晓菊(80年代标志性人物“潘晓”之一)

  “潘晓”让我的人生路变宽

  “人生观大讨论”之后这30年,改革使得整个社会的大形势都变了,我个人的心路历程也在变化,只是关于人生的思考、讨论和困惑,是一生一世的事,没法停止。

  因为“潘晓”引发的大讨论,我改变了几次工作,从工厂到出版社又到社科院,还跑去海南经商,后来又在深圳做过家政,还在广播台当客座女性节目主持人。后来我回到北京,下海做生意到现在。有时我会关掉店门去看一场现代舞,看得惊心动魄,觉得这是一种享受。现在精神生活比以前丰富多了,我就淡漠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从未停止。就这三十年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精神焦虑,但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

  庞中华(硬笔书法第一人,80年代标志性文化人物)

  改革开放不压制个人成功

  我是个地质队员,因为“文革”耽误了十几年,我都快灰心了。可我觉得总有一颗星星会照耀我们的,我们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心里有烈火在燃烧,但就是没有人给你划这根火柴。

  第一本书出版的时候发行40万册,我拿到420块钱稿费,相当于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1981年中国有了书法协会,我想当一个会员,他们不要我,说庞中华字是写得不错,可那个钢笔是外国传过来的笔,不能叫书法。当时有个电影叫《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我自嘲说我是被书法遗忘的角落。

  情况慢慢有了好转,是在1985年,中央电视台开始推广硬笔书法,我穿着地质队的衣服去电视台录节目。前几年统计说我的字帖发行量已经超过了一亿三千万册,日本人还请我去演讲,给我授予“名誉教授”。我认为改革开放的关键在于解放人的思想,不要压制新生事物。

  蒋方舟(“80”后作家,清华大学学生)

  太多的选择让我迷茫

  我不是80后或者90后的样板青年,没有办法代表他们发言。我只能说,每个人都应该经历一个迷茫的时期。现在人生道路上提供给我们的选项越来越多,但并不表示路能越走越宽,因为面对太多的选择同样会迷茫。

  对于教育来说,我是没有选择的,我也是被选择的对象。高考之前一直在做挑选,突然轻松通过了这一关,我也觉得很诧异,很难说人生的路是宽是窄。

  海岩老师说到电视剧,我平时主要是看美剧,因为在学校看电视比较困难,通过网络看美剧倒是很方便,这也说明大家的选择更多了。

  作为一个80后,我希望,每种声音都有一个话筒,这是一个很卑微的愿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文化改革 改革开放 高峰论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