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杜润生:农村改革拉开中国改革序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10:31  新京报
杜润生:农村改革拉开中国改革序幕
杜润生 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牵头起草1982年“一号文件”为包产到户正名。

  主持人(元元):谢谢高会长的讲话。本来今天我们还邀请了一位重量级专家杜润生先生,他被称为"农村改革之父",是中国农村问题资深专家,最近刚刚获得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他今年95岁高龄了,他本来接受了我们的邀请,但本周突发疾病,确诊肺炎,正在北京医院住院,但他还执意要来参加,被医生劝阻了。于是,他在自己的病床上坚持为今天的论坛写了一份发言稿,今天他派他的外孙宣读他的发言稿,有请他的外孙杜帆先生。

  杜帆(音):大家好,首先要代我外公转达他对所有与会嘉宾的问候,同时感谢举办这次论坛的主办方新京报。

  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在农村最主要的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完成这个历史性课题,除了党的领导,主要是依靠农民的努力和创新。改革之初,农民创造出公有土地家庭承包制,并且努力耕种,生产粮食,产量由3200亿斤提高到1万亿斤。此外,农民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同一时段少生了4亿人口,减轻了人口压力。农民对国家的贡献是很大的。改革开放30年中,我国最大的变化是引入市场经济,除旧布新,各类经济主体为参与竞争,努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使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农民投身市场,创办工业,进城打工,对国家的贡献也是很大的。

  引入市场经济,改善了人民生活,提高了综合国力,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但也引来一些问题。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优胜劣败,两极分化和城乡差别不断扩大难以避免。在人们收入差距基础上产生多种利益群体,并形成强势群众、弱势群体。消灭差别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不要使社会上的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互相对立。针对新的情况,中央做出多方面决策,重点放在照顾弱势群体,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发展。目前,农民大多数属于弱势群体。中央将三农工作列为重中之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一个战略性举措。我想,新农村建设内涵是多方面的,应该包括人的能力建设。因此,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还要将重点放在培育经济主体上。引导农民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文明的知识成果,形成人力资本,使青年农民知识化。目前,我们面临着国际经济危机,这对未来农民收入的影响是很大的。这时候,要加倍关心和爱护农民,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未来几十年,还需做些什么?已不是我这个95岁的老人能预测准确的了。一般看来,未来的问题不会更少,只会更多、更复杂。我想,要考虑的问题至少包括:一是缩小城乡、地区收入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二是继续减少农业人口,又要保证进入城市的农民的就业和有尊严的生活,劳务输出要有出路;三是发扬政治民主,村、乡一级直接选举、罢免政权负责人,保障农民的公民权利,包括组织农会等;四是公平与效率兼顾,力求在农村教育、卫生、福利保障等社会公共产品方面农民享有宪法赋予的和社会公民同等的权利,缓解可能出现的社会矛盾;五是人口与土地、水资源、能源的矛盾,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在今后50年中可能恶化,也可能总体恶化、局部好转,争取矛盾不要激化;六是农村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性别失衡、少数村庄空壳化等矛盾将更为突出,只能缓解,不能消除;七是人的现代化(包括干部),这是大难题。总之,50年后中国"三农"问题不会全部解决,但是农村与农民肯定比现在更富裕、更进步。

  嘉宾介绍:杜润生,中国农村问题资深专家。1981年冬,参与起草“一号文件”,正式肯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结束包产到户长达30年的争论。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 最近获得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说明:杜润生先生今年95岁高龄,原计划出席此次高峰论坛的95岁的老人日前因肺炎住院,在病房撰写了报告,委派自己的外孙杜帆先生到论坛现场宣读。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杜润生 农村改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