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大仓会不会变成北大荒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14:33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黑土层每年平均剥蚀0.3~1厘米,而形成1厘米黑土层,在自然状况下,需要400年的时间。按目前水土流失速度,黑土层将在40~50年内全部被剥蚀。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开、特约撰稿曹顺妮 吉林报道

  这里是“天下粮仓”。

  在中国的粮食安全体系中,黑土区的战略位置不言而喻。这里的粮食总产量几乎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五分之一。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仅黑龙江农垦总局每年提供的商品粮,就足以支持京津沪三市和陆海空三军全年的用粮需求。

  而且,这一地区的粮食总产量与种植面积还在不断增长。据相关人员介绍,在水土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在未来20~25年内,黑土区旱田单产提高20%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按此计算,黑土区主要旱田作物具有增产1600万吨左右的潜力。

  没有人会怀疑这片黑土地的价值。

  2004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就粮食安全问题,温家宝总理会见了黑龙江省代表团。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全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那一幕让整个东北至今仍记忆犹新。

  “北大仓”沉甸甸的使命,黑土地连年增产的喜讯,很难让人察觉到严重的水土流失带来的产粮损失,也更难让人警觉地力不断被“压榨”而隐含的长远危险。

  没有谁敢在黑土区调整产业结构

  黑土区“天下粮仓”的地位,将会越来越稳固

  “由于黑土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的战略位置,国家不允许这里的土地退耕,或者转作他用。没有谁敢在黑土区调整产业结构,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武龙甫说,不但不能“调整产业结构”,当地政府每年都要动员农民种粮。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直保持着稳步上升的态势。作为传统粮食产区,国家给黑土区的担子很重。

  今年7月13日,国家农业部有关人员曾表示,中国夏粮2008年再度丰收,总产量达到1204亿公斤,实现连续五年增产,但未来中国的粮食安全还存在一些隐患。

  而今年,粮食危机席卷全球,“东北粮仓”的秋粮丰收,对全国的粮食供求平衡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可谓举足轻重。秋收前夕,农业部主要官员奔赴产粮大省黑龙江,深入一线,为的就是千方百计保障东北秋粮丰收。

  在东北各地产粮区,大大小小的粮仓随处可见。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吉林省的粮食商品率高达50%~75%,每年黑土区可提供商品粮460亿公斤左右。近几年,粮食的出口量也在增加,吉林省2003年的玉米出口量达105亿公斤,约相当于当年该省粮食总产的40%。

  “吉林省是全国人均粮食产量最高的省份,人均达900公斤左右,历史最高纪录是人均过1000公斤,黑龙江排第二,这两个省份人均粮食远远超过全国人均400公斤的水平,成为粮食输出基地。”东北黑土区考察组负责农业调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说。

  据黑龙江省农委统计,从2002年至2006年,黑龙江省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粮890亿公斤,年均商品率高达72%。而为了进一步扩大“东北粮仓”的产量,黑龙江省农民人均补贴已经由2007年251.9元增加到2008年352元。其他地区,也已做出最大努力。

  黑土区“天下粮仓”的地位,将会越来越稳固。

  黑土层将在四五十年内全部被剥蚀

  东北黑土区考察的结果证明,东北粮仓的黑土地,不论是面积,还是质量,“已经到了抢救的阶段了”

  黑土区的粮食产量在不断刷新纪录:

  10月31日,吉林省副省长王守臣在粮食收购工作会议上说,2008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可达285亿公斤以上,比去年增产40亿公斤,增幅达16%,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2004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突破300亿公斤大关;2006年达到378亿公斤;2007年,这个数字变为396.55亿公斤,历史最高纪录再次被刷新。

  连年的增产,让吉林和黑龙江对粮食的未来产量有了更大的信心,并相继制定了增产目标:吉林省提出用5年时间(2008~2012年)增加50亿公斤商品粮,黑龙江省提出启动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要在2012年使粮食产量登上500亿公斤大台阶,粮食商品量达到400亿公斤。

  而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东北黑土区考察中,专家做出的预测是,整个黑土区粮食增产的潜力还有200亿公斤左右。“前提是,耕地面积和质量保持现有水平。”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武龙甫说。

  据刘兴土院士介绍,自1990年以来,东北黑土区开始大量使用化肥。从那时开始,黑土区粮食总产有提高,但单产提高不大。

  “总产增加的原因,一个是耕地面积有所增加,再就是种植结构调整,高产作物增多。”刘兴土说,现在黑土区极少种植小麦,小麦的种植面积已经从以前的几百万公顷降到20多万公顷。

  目前,黑土区大量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玉米和大豆。而且,农作物品种普遍较好,产量自然会随之上涨。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农作物种植的集中,导致土地轮作率极低,极为不利于土地的保养。

  连年增产,很难让人察觉到水土流失带来的粮食损失。

  “在黑龙江,水土流失确实存在,但每年粮食产量都在增加,水土流失对产粮的增加影响并不显著。”12月8日,在松辽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黑龙江农垦总局水务局局长潘福田对《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然而,东北黑土区考察的结果证明,东北粮仓的黑土地,不论是面积,还是质量,“已经到了抢救的阶段了”。武龙甫称。

  根据松辽水利委员会对黑龙江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克山、拜泉等县调查,黑土层每年平均剥蚀0.3~1厘米,而形成1厘米黑土层,在自然状况下,需要400年的时间。按目前水土流失速度,黑土层将在40~50年内全部被剥蚀。

  50年后粮食产量将降低40%

  黑土是不可再生的。北大仓的黑土地,表层黑土已经由开垦初期的80厘米到1米的厚度,减少到目前二三十厘米,严重的坡耕地,已经露出下层的成土母质,有机物质含量很低,庄稼几乎无法生长

  “全国现有严重水土流失县646个,松辽河44个。”11月20日,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在科学考察总结会上公布考察数据。

  松辽流域,正是北大仓所在。享有“天下第一粮仓”美誉的吉林省榆树市,恰恰就是44个水土流失县之一。而其中,位于第二松花江沿岸冲积台地上的榆树市刘家镇,是水土流失的典型地区。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阎百兴提供的数据称,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水蚀面积,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2.4万平方公里变成2000年的4.5万平方公里。

  “经研究测算,按现在的流失速度,50年后东北黑土区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将流失掉,粮食产量将降低40%左右。”鄂竟平认为,这个数据触目惊心。

  流失的黑土层,含有农作物需要的肥沃养分。

  黑龙江省克山水土保持试验站用观测数据计算出,3度的坡耕地,每公顷每年流失氮磷钾的养分,相当于7500公斤至15000公斤的农家肥,相当于四五个年产百万吨的大庆化肥总厂的年产量。

  这些坡耕地,按照当地的叫法叫做“漫川漫岗”,东北黑土区59.4%的耕地面积为坡耕地,面积达1280万公顷,多数分布在3~15度的坡面上。这样的耕作方式极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速度是如此之快,据遥感普查和实地调查,黑龙江省水土流失面积20世纪60年代为5万公顷,到2003年达到14.06万公顷,增加181%。

  “黑土是不可再生的。北大仓的黑土地,表层黑土已经由开垦初期的80厘米到1米的厚度,减少到目前二三十厘米,严重的坡耕地,已经露出下层的成土母质,有机物质含量很低,庄稼几乎无法生长。”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水保处处长沈波向《望东方周刊》介绍。

  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张兴义对坡耕地黑土层田间剥离试验表明:人为去掉30厘米黑土表层后,种植的大豆和玉米基本绝产,其他农作物也都有极大的减产幅度。

  黑土区水土流失对土地生产力和粮食生产的影响很大。据测算,黑土区因水土流失每年减少的粮食产量总计约190亿公斤,占到总产量的23%,已经快接近“50年后东北黑土区粮食产量将降低40%左右”的预计。

  40%的粮食产量是个什么概念?

  如果按近年来黑土区700多亿公斤的平均粮食产量计算,40%就相当于280亿公斤,大约是全国1亿多人口1年的口粮。考虑到黑土地200亿公斤的增产潜力,两相抵消。也就是说,如果人们只注重地面上粮食的产量,而不管土地的质量,那么,所有增产的努力,在未来几十年中,都会被无情地流失掉。

  黑土流失与粮食增产同步

  黑土地如果再如此流失下去,东北这个今日中国的“北大仓”,将会变成名副其实的、不可扭转的“北大荒”。这时的“荒”,不再是指50年前的杂草丛生,而是土地不能再生、粮食不复存在

  近50年来,黑土区现有坡耕地1.92亿亩中,已有3555万亩的黑土层全部消失,1.05亿亩左右坡耕地的黑土层不足20厘米。厚度变薄、肥力下降,这些黑土已经基本丧失了生产能力。

  黑土地之所以“遍体鳞伤”,虽然不乏自然因素,但更关键的还是“人”的因素。

  “黑土区水土流失,与黑土地的开发是同一个过程。当人们把原始的林地、荒地开垦成耕地或者其他,土地的退化就开始了。”松辽水利委员会水保处处长沈波说,问题的关键是,在很多人看来,黑土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事实却是黑土一旦流失将永远无法再生。

  “几十年来,黑土区的农田根本就没有过有效的保育和治理。”沈波说。黑土区的水保工程和农田防护林网,基本上是80年代以前建立的,最近20多年国家在这方面基本没有大的投资,造成绝大部分水土保持工程年久失修,农田防护林网遭到严重破坏,使黑土区土壤侵蚀加剧。东北唯一黑土长期定位监测站也因为资金不足,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

  其实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专家警告:黑土地如果再如此流失下去,东北这个今日中国的“北大仓”,将会变成名副其实的、不可扭转的“北大荒”。这时的“荒”,不再是指50年前的杂草丛生,而是土地不能再生、粮食不复存在。

  东北是中国目前唯一的粮食调出区,虽然眼下粮食富足,能够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但是,“没有了黑土地,北大仓还是北大仓吗”?黑土地上的人们,已经开始觉醒。-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土地 流失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