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考古队在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地下发现通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15:01  新华网

  新华网哈尔滨12月22日电(记者 曹霁阳)中国的一支联合考古勘探队日前首次在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3米多深的地下,发现了当年被日军自毁的地下建筑遗迹,以及尚不知用途的地下通道和出土百余件用于人体细菌实验的罪证物品。

  此次联合勘探、测绘和考古调查行动,在中国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文化厅联合组织,目的是为制定“731”遗址保护利用规划提供详尽基础资料,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的新馆建设和布展提供可靠依据。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评春说,此次联合考古的前期田野工作范围集中在“731”遗址核心区域,即原侵华日军的本部大楼、四方楼以及特种监狱遗址、动力班锅炉房遗址、吉村班冻伤实验室遗址、小动物地下饲养室以及黄鼠饲养室、兵器班遗址。

  经过地球物理勘探,发现这片核心区域的地下存在有建筑空洞。考古学者沿着物理探测线依次试掘了几条探沟。在遗址Ⅰ区发掘的两条探沟底部,均发现了“731”部队的建筑遗址;在遗址Ⅱ区的一条探沟中,发现了当年日军的建筑基址与地下通道及大量罪证物品,包括培养皿、玻璃瓶、温度计等等,由于受着探沟认识的局限性,该基址与通道功能用途尚不明确;在Ⅲ区探沟中,发现大量煤灰和炉渣。

  联合考古队中的勘探人员利用现代地球物理勘测技术进行了先期勘测,测绘人员利用计算机绘图技术对遗址群现存建筑进行全方位绘图,考古人员则根据勘测数据显示的重点区域进行考古钻探工作。

  赵评春说,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利用现代物理手段,对地下存在的地质体或异常体的形态、空间位置等机构特征进行探测的技术,在这次勘测中用来探测地下是否存在遗址并确定遗址的深度和位置。

  本次应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地质雷达和高密度电法两种方法。地质雷达勘探法对地下的建筑基址勘测效果明显,而高密度电法则更有利于发现地下掩体和空洞。

  考古人员说,传统的探铲人工钻探方法,对砖石水泥结构为主的建筑基址往往难以奏效;作为侵华日军细菌战的研究机构遗址,“731”遗址地下情况不明,人工钻探或发掘具有一定危险性,使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使数据更有说服力。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部门有关人士说,这些先进技术曾被应用于古代墓葬的考古调查中,但对近现代建筑基址进行考古勘察、试掘还是第一次。

  遗址的计算机测绘工作,主要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专家来完成,主要绘制现存建筑的平面图、剖面图和立面图、建筑结构等。这项工作将为保护规划提供精确、科学的数据。

  由当年日本最高统治者敕令组建的特种部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于1935年在哈尔滨市平房地区建立了生物武器研究、试验和生产基地,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进行最大规模生物战的指挥中心。

  在这个“食人魔窟”,侵华日军惨无人道地以活人为试验材料进行生物武器的研究与生产。二战结束后,原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队员在远东军事法庭上供述,至少有3000余人在此惨遭杀害。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前夕,为掩盖罪行,“731”部队对法西斯日本的这个最高核心机密设施进行了销毁和破坏,很多残垣断壁掩埋于地下。

  据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方资料,遗址占地6.1平方公里,原有建筑超出百座,包括地上建筑、地下建筑、地上和地下混合结构建筑。

  目前,“731”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存留保存状况不同的各类建筑址27处。原“731”部队本部大楼也已成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对公众开放。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王鹏说:“当年‘731’基地规模非常大,但对有些区域特别是地下部分,我们还不掌握。这次调查勘测使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这也是目前为止对‘731’遗址最全面、最科学的一次调查勘测。”

  据说,当年“731”部队溃逃前,核心区域里还关着400多名被当作“试验材料”的活人,由于当时已经不能做试验了,侵华日军便在四方楼附近挖了几个大坑“处置”他们。有人说这些人被活埋了,也有人说他们被烧死了,但至今未发现他们的遗骨或遗物,侵华日军的相关罪证也没得到揭露。

  2007年5月,王鹏在日本遇到一名原“731”队员。据他讲,“731”基地地下规模非常大,日军溃逃时还存放了大量战略物资。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日军 731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