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培荣个人付出代价无法用数字衡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5日01:53   正义网

  被逼上维权和举报之路

  与维权所取得的一点点成就相比,王培荣个人付出的代价则无法用数字衡量。自2000年评上副教授以后,这8年来,他一直原地踏步。在2001年5月获得全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后,他在学术上再无建树。

  “不缺举报人,但缺乏举报的环境。”王培荣总结这8年的举报经历时说。

  在2000年4月之前,王培荣的生活基本上是集中在以学校为中心的“象牙塔”里,几乎没有什么复杂的社会经验。

  在矿大工作4年后,王培荣买了风华园小区的房子。最初的维权行动就缘起于风华园小区那212档相当具有“黑色幽默”效果的单元防盗门—“一种你想开时开不了、想关时关不上、用钥匙开不了用手却拉得开的‘门’—如果这还能被定义为门的话。”

  风华园小区是徐州市解决知识分子住房难的大型民心工程。在小区建设期间,很多中央领导曾先后参观过风华园小区,并批示徐州市委、市政府一定要把“好事办好”。

  2000年,住户们陆续搬进去后却发现问题层出不穷。除了防盗门的质量问题外,自来水、煤气远程抄表系统是一个假工程;暖气片是伪劣产品;物业公司没有营业执照,却有着“全国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的称号,业主按照全国“优秀物业”的标准缴纳相关费用,得到的却是质次价高的劣质服务……

  “王老师不是第一个发现这些问题的,但却是比较早地公开面对这个问题的人。”同为风华园业主的矿大文法学院副教授邓红梅说,“大家都觉得事情占理,但是没想到后来越弄越大。”王培荣挨家挨户找业主签名,邓红梅也是在那时认识了这位矿大的同事。

  王培荣最初选择的是逐级反映。从一开始的市物价局、公安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信访办,到市委、市政府;再从市人大、省人大到省公安厅、省建设厅,王培荣记不清自己打了多少个电话,寄出了多少封挂号信,到这些机关跑了多少次。

  一次次的署名举报无效后,王培荣从 2002年10月起开始了诉讼。他以行政不作为将徐州市物价局推上被告席;同日,以同样的理由王培荣又起诉了市公安局。2003年7月,王培荣又在徐州市中院起诉徐州市政府、公安局、质监局、工商局、物价局行政不作为。在因管辖原因被驳回后,王培荣又赶到南京向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2004年1月,接到省高院的行政裁定书后,他又在援助律师的指点下,再次到徐州中院对市政府单独起诉。

  4年的举报和上诉,终于换来了结果。2004年2月,经时任徐州市委书记徐鸣和代市长李福全批示,小区全部住户领到了共计160万元的防盗门全额退款。

  与维权所取得的一点点成就相比,王培荣个人付出的代价则无法用数字衡量。自2000年评上副教授以后,这8年来,他一直原地踏步。而按照正常的情况,他早该成为教授了。在2001年5月获得全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后,他在学术上再无建树。

  在举报防盗门一事时,王培荣曾遭到无数次或明或暗的威胁,甚至公开的殴打。70多岁的父母也一直为他担心。他的妻子尽管认为他做的事情是对的,但还是说“最好是让别人去”。他的女儿也曾险些遭人绑架,今年高考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在王培荣看来,“要不是受到自己的影响,她本可以考上北大的。”

  王培荣是个“现象”

  实际上,一开始王培荣的想法很简单,“事实那么清楚、证据那么充分,一举报不就解决了吗,后面就不是我的事了。但是没有想到,那些努力根本没有什么效果。”

  王培荣成功举报董锋的案例被人称做“王培荣现象”。

  在他自己看来,这么多年的维权经历,自己“既是一个失败者,又是一个成功者”。失败在于,这么多举报大部分都失败了,12个民告官的官司只赢了一个。成功则在于,他至今没有受到残酷的打击报复。

  王培荣坚持实名举报,决不放弃传统的信访途径,但又高度重视互联网上的披露。此前,有学者把王培荣的维权经历概括为三个阶段:“举报+网络”阶段、“举报+网络+媒体”阶段和“举报+网络+媒体+诉讼”阶段,方式方法不断全面和成熟。

  实际上,一开始王培荣的想法很简单,“事实那么清楚、证据那么充分,一举报不就解决了吗,后面就不是我的事了。但是没有想到,那些努力根本没有什么效果。”

  书生意气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撞了个粉碎。他在举报防盗门问题时,举报信兜了一圈居然落到被举报人的手里。在与有关部门接触时,拒绝、推诿、搪塞之类的遭遇更是举不胜举,甚至干脆石沉大海。

  从1995年开始接触计算机的王培荣发现,高科技和相关的技术这时候成为他维权的得力武器。2001年他购买了一台计算机,并配置了打印机、扫描仪和刻录机等外部设备,对于群发邮件等方面的软件也开始熟悉。

  王培荣在许多知名的网络论坛上注册了用户名,事件一有新进展或者很长时间还没有进展,他都上去贴文章发布消息。两年前,他还在网上开设了个人博客。在上海的日子,他几乎都上去发一篇博文。

  虽然举报帖的命运大都是失踪或淹没在信息海洋里,但他并不气馁、反复重发,让那些帖子就像野草一样一茬一茬出现,现在网上还能搜索到众多的举报材料。

  这些资料都是王培荣经过审慎的选择才发布的。每一份他都注明了自己的联系电话及电子邮箱。他坚持:“宁可材料少一些,但是要做到核实。”他收到睢传侠发来的资料后,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关系网络求证,另一方面还亲自去查看。比如资料中提到了董锋与其情妇的私生子,尽管这是当地公开的秘密,王培荣还是专门跑到学校去一看究竟。

  在法学副教授邓红梅的印象中,王培荣的维权行动除了在小区内张贴小字报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外,其他都是合法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居委会组织法》、《物业管理条例》、《刑法》、《行政诉讼法》是王培荣最为熟悉的几部法规。

  “他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不是很盲目,而是比较自觉、理性地走上这条路。”邓红梅评价说。在她看来,王培荣是在实践一种信念,即一个公民依法维权能够走多远?但是现在证明的结果并不乐观。

  风花园小区业主、徐州师范大学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延斌教授评价说,从一个业主的角度来说,王培荣是在维护广大业主的利益,像他这样“管闲事的人太少了”。

  明年1月,秋季学期就将结束,王培荣将结束在交大的进修,重新回到矿大,但等待他的还是未知的前途。来源:时代周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flash

更多关于 维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