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季羡林儿子称万不得已将考虑与北大打官司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5日04:31  舜网-济南时报

  □本报记者 张彤季承张彤摄

  -透露与父亲季羡林同是济南一中校友

  -要求北大把季老工资、存款、家里钥匙等归还家属

  -想协商解决但北大至今不予答复,万不得已将考虑打官司

  自今年11月以来,因“季羡林字画被盗”事件,使得97岁高龄的山东籍“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和他73岁的儿子季承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人物。通过媒体报道,人们知道作为季老唯一的儿子,季承与父亲有着“13年父子不曾相见”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关系。季羡林先生是山东人的骄傲,所以季家的事情也特别受到故乡人的关注和牵挂,带着家乡人的问候和关心,昨天中午,本报记者专访了季老的儿子季承先生,听他谈了一系列读者关心的问题。季承请本报记者转达他对家乡人的感谢,他说,“请家乡人放心,我一定会把事情处理好。”

  采访季承先生是在位于北京中关村中科院基础科学研究基地季先生工作单位的接待室进行的。记者看到季承的第一眼,就感觉他跟季羡林先生长得简直太像了,除了身材比季老先生高大外,那眼睛和额头简直就是季老先生的翻版。季承先生的头发全白了,除了脸上白色的寿星眉显示出真实年龄外,其言谈举止和穿着都给人正值壮年的感觉,特别是一双黑色皮鞋,擦得油黑发亮。

  谈济南:

  父子俩同是济南一中校友

  大家都知道季羡林先生是济南一中的校友,并不知道他的儿子季承也曾在一中读过初中。

  季承告诉记者,他是1952年17岁时才离开济南到北京念书的。当年,他与母亲住在济南的佛山街。他在济南一中从初三读到高三,共有四年时间。“我与季先生其实还是校友呢”,季承笑着说。

  季承的话语不多,一般是记者问一句他回答一句,给人一种说话比较谨慎的感觉。

  季承说,从1952年离开济南后他一直没有回过济南。今年初他乘火车曾经路过济南,但从车窗望出去,感觉济南的变化太大了,一切跟过去大不一样了。

  谈父亲:

  历史原因致使有些生疏感

  季承告诉记者,他现在每天都去301医院去看“季先生”,有时是上午去,有时是下午去,给送点吃的,陪着聊聊天。季先生的一切都挺好的。

  记者注意到,谈话中季承一直用“季先生”来称呼父亲。记者询问原因,季承承认,虽然现在父子关系“表面上很好”,但的确存在“不和谐”的地方。一方面是由于从小长时间的分离造成的陌生感。说起“13年父子不曾相见”的事,季承称,其中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界的参与、阻挠等原因。

  记者之前见到《中国青年报》的一则报道,北大相关人士称,季老无论是住院前还是住院后,对见谁不见谁都有着绝对的自主权。至于13年父子未见另有隐情,2003年3月,季羡林曾亲笔给当时北大外国语学院领导吴新英去信称不愿意见季承。信中称:“季延宗(季承)此次来301医院完全别有用心……反正我决不见他。我见谁不见谁的权利总还有吧。”

  季承回忆,他出生不到3个月,季先生就去了德国留学。直到他12岁时才第一次见到父亲,还没来得及与父亲熟悉起来,季羡林就回北京到北大教书了,只有寒暑假才能回济南的家。

  1952年季承到北京念书后,与父亲的见面机会才多了一些。但是,17岁的季承并没有和父亲住在一起,而是住校。后来工作了,父子俩的单位同在中关村,虽然见面多了起来,但这并没让季承和父亲变得有所亲近。“与父亲熟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季承说。

  季承说,真正有了一些融合,是季承1959年结婚,以及母亲和祖母来到北京所带来的家庭变化。1962年,母亲和祖母搬到了北京。在季承的记忆中,这一段时期是他的家庭“最好的时光”。一家人经常相聚,其乐融融。他在这一年和第二年,也有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不幸的是,“文革”中季羡林被批斗关进了“牛棚”。季承不敢去见面,父子关系又一度有了疏离感。

  季承告诉记者,“网上有人猜测我们的矛盾是因我离异后和比自己小近40岁的保姆结婚。我可以明确地说,我们父子间的矛盾有着深刻的感情根源,而不是因为我再婚这件事。这些我会在合适的时候写出来。”

  今年11月7日,间隔13年,一对都到了人生高龄的父子终于再次相认、相见。季承说,见到父亲后,过往的事端历历涌上心头,父子之间的矛盾,也被相见的欢乐消融了,一切前嫌也消失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flash

更多关于 季羡林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