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德谦:关于“中国旅游日”的建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6日15:25  中国宁波网

  中国宁波网讯 不久前,浙江同志和江苏同志提出了关于设立“中国旅游日”的建议。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倡议。于此,也让我们不能不联想到联合国的“世界旅游日”。

  新时期的旅游发展需要更多的共识

  现在,每年的9月27日,作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的世界旅游组织(UNWTO)都要在全球各地庆祝“世界旅游日”。就像联合国的“世界人口日”、“世界环境日”、“世界粮食日”、“世界水日”等一样,它们的设立,都是要唤醒全球民众以及各国政府对于人类生活生存要素的重视。“世界旅游日”的设置,其立意自当是为了进一步阐明旅游对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

  世界旅游组织的“世界旅游日”活动,是在1980年开始的。近些年来,也越来越受我国相关行业和旅游主管部门的重视;但是,除了当年主办庆祝活动的城市外,全国民众对它的了解还是十分有限的。这里,我们不妨先看看世界旅游组织为每年“世界旅游日”确定的主题口号,如——

  旅游业的贡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1980年)

  旅游业的骄傲:好的客人与好的主人(1982年)

  旅游和假日对每个人来说,既是权利也是责任(1983年)

  旅游: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1986年)

  旅游者的自由活动创造了一个共融的世界(1989年)

  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员工、高质量的旅游(1994年)

  旅游业:2l世纪提供就业机会和倡导环境保护的先导产业(1997年)

  旅游业:和平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服务的工具(2001年)

  旅游: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的推动力(2003年)

  旅游和交通——从儒勒•凡尔纳的幻想到21世纪的现实(2005年)

  旅游业:为女性打开大门(2007年)……

  从这些主题口号中不难看出,现在我国居民对于旅游和旅游业的认知,与联合国提倡的认知还是有较大距离的。乃至可以毫不隐讳地说,我们的一些研究者(尤其是一些刚刚开始介入旅游研究的其他领域的学者)对此也不理解,时至今日甚至还在以其对旅游的误解误导着受众。

  就像1990年世界旅游组织“认识旅游事业,发展旅游事业”的主题所表达的内容那样,人类只有全面地认识旅游事业,才能够发展旅游事业。同时也只有真正认识了旅游的意义,旅游者才能够在体验中获得更佳的享受,人类才能够有更多的受益。所以,我十分赞同浙江和江苏同志的倡议。“中国旅游日”的设立,不仅有利于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也更有利于老百姓和国家从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旅游业的发展中受益。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力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关注民生的新时期,我们就更需要建立起与全球接轨的对旅游更准确的共识。

  关于“中国旅游日”日期的考虑

  那么,“中国旅游日”应该确定在哪一天呢?有关资料显示,“世界旅游日”的9月27日的由来,是基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它的纪念意义,一是这天与人类旅游活动的关系。即9月27日这天,既是1970年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在其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成立世界旅游组织章程的日子,同时,这一天又大约是北半球旅游高峰开始淡出和南半球旅游高峰开始凸显的日子。如果也考虑与之近似的因素,我觉得浙江同志建议的“5月19日”还是十分可取的。

  “5月19日”,是一个关于我国著名旅游家徐霞客出游的纪念日。因为,在《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就记载着“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这里的“癸丑”是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这年的阴历“三月晦”是公历的5月19日。游记记载的,就是在“俱有喜态”的这天徐霞客从浙江的宁海开始了他的征程。徐霞客在我国文化史和旅游史中的地位,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他的《徐霞客游记》在我国文化典籍和游记中的价值,也是其他同类典籍难以比拟的。现知我国最早的游记著作,应该是西晋咸宁太康年间在汲郡出土的竹书《周王游行记》(今存残本称《穆天子传》),而且周穆王的西游,还有许多古代典籍可以印证,因此说周穆王是我国远古典籍中多有记载的著名旅行家,一点也不过分。当然我们也不妨以他出行的第一天作为节日来考虑,但是现今残存的《穆天子传》已经查不出他最早出发的日期了。秦皇、汉武,也是公元前我国十分突出的“旅行家”,古史中也有不少对他们巡狩活动的夸赞,但是,如果把他们的活动作为新时代人民节日的渊源,怕也经不起太多的推敲。其后的张骞、郑和等人,其足迹自然更远,可惜的,是他们的出使身份与出行的方向也还略显单一。法显、玄奘、鉴真远行对国际文化交流的贡献,是举世皆知的,当然我们也不妨把他们的活动考虑为节日设置的由来。

  但是,如果把“中国旅游日”的设置与中国百姓的旅游活动联系起来,相形之下,徐霞客出行的“三月晦”,也就显得更合适一些。因为,对于地处北半球中纬度的中国多数百姓而言,阴历三月下旬正是春深似海相约出行的好时机。游记中徐霞客的这次远游,为什么要选在暮春“三月”,书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如果将它与中国经籍《论语》、《诗经》等的描述结合起来思考,或者徐霞客的选择也还有深藏在他头脑中的中国文化的渊源。《论语•先进》记述的孔子最欣赏的“春游”,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时间自当是暮春三月无疑;而在反映上古春游的《诗经•溱洧》中,诗中描写的溱水洧水进入丰水期,男女以“芍药”相赠的时候,也正好是暮春。如把徐霞客出行的“三月晦”(阴历三月的最后一天)对应为当年的公历(也就是折换成现在我国通用的公历),5月19日这个日子及其前后,也仍然是适合当今中国百姓出游的好季节。假如以《诗经•溱洧》中的“芍药”为标志,在中原地区,芍药的花期比牡丹略后,如果从物候学的观点来考察,最佳的花期也是公历5月的中下旬。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