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或许是国际关系中的永恒定律。随着国际大棋局的风云变幻,从上世纪70年代“联美反苏”、对抗霸权主义,到80年代“不结盟”、独立自主,直至中国与美俄欧的“新型伙伴外交”,中国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大国外交战略,那么,未来中国又将如何把握新的平衡呢?
陶文钊(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与美、俄、欧大国间的关系,不是中国如何平衡的问题。我们的主张一向是从容不迫地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关系,把和所有国家的关系都发展好。但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取决于很多因素,尤其是对方的态度。比如年底萨科齐会见达赖,就极大影响了中法、中欧关系。
有学者认为中美从未来的战略态势而言,是注定有潜在利益冲突的。我认为,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摊牌没有必然性。这主要是因为虽然现存的国际体系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建立起来的,但它对于中国实行和平发展、保障周边的良好环境也提供了客观条件;其次,中国现在既没有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能力,也没有这个意图,中美两国因为台湾问题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也在减小。
骆一德(Etienne Reuter)(欧盟中国问题高级顾问):
我不认为欧盟会改变对华的战略定位,因为二者的合作使彼此都获益良多,比如在技术层面上,在气候、环境等社会问题上,这些合作还会继续推行下去。即便中欧之间就一些问题存在分歧,但合作不会因此改变。
欧盟与美国、俄罗斯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一个军事实体,这点很关键。但也不能说欧盟会因此与中国在未来走得更近,因为某种程度上是美国保证了欧洲的安全。
冯仲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
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世界各国的利益越来越融合,谁是中国的真心朋友取决于中国未来和哪些国家的共同利益大。总体而言,中国和美俄欧的经济利益都会向前发展,但未来的战略利益和政治利益尚不好判断。
不过中国的政策比较明确,我们期待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来支持国内的现代化建设:一个是和大国的关系,我们希望与美、俄、欧等大国关系保持稳定,这样有助于大环境的稳定;一个是和周边国家的关系。
目前,中国开始淡化“多极化”这个概念。因为多极化是否就能力量平衡?力量平衡就一定是个稳定的世界吗?现在我们更多提“多边主义”。多极化不一定是多边主义,但多边主义应该是建立在多极基础上的。后者主要指通过国际组织、国际法,大国合作来解决国际问题,而不仅寄希望于力量的平衡。(本报记者邓媛、实习记者刘旸/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