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全面的小康
近年来,我们已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的任务是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根据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全面小康的追求和意义所在。
卫生部副部长、党组书记高强表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目标,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突出矛盾。他强调指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卫生科学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目标的重要力量。
国家统计局是中国监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研究中国小康体系的权威部门,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李强介绍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进程及主要特征,统计监测结果显示,2000年—2007年,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步推进。平均来看,中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是可以达到的。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农村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是本次论坛的焦点问题之一。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今后12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村的面貌将决定中国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指出,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消除,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也是小康全面实现的过程。
面对危机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加,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金融市场动荡迅速扩散,国际通货紧缩的压力不断加大。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这对于全面小康的建设会带来哪些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08年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之一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是一个新兴的资源型城市,较早感受到了危机的来临,“在10月份,企业就开始出现减产现象”,乌拉特后旗旗长杜占贵说,该旗迅速出台了9大措施确保经济发展,“现在政府也出台了诸多措施,相信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经济发展方式要转型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每个区域有自己的特点,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实践科学发展观,研究怎么保增长,怎么实现转型。这些问题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而是要具体、细致地研究。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则指出了危机冲击下的财税政策和思路:在财政扩张性政策的操作上,要在总量扩张上和货币政策配合呼应;财政政策应该在优化结构方面发挥自己的功能;积极推进结构性的减税和税制改革;多方配合,积极推进,调动市场潜力的政策性融资,同时中国无论是近期还是中长期的发展中都必须考虑怎样转化机制,深化改革。
危机也可能变成机遇,这已成为参与论坛人士的共识。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指出,挑战往往是机遇之母,消费总是投资和生产之的。为了真正有效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消费也是生产与生产也是消费的观念全面地树立起来。
未来需要科学发展
小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实现小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今,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沿海到内地,新一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正加紧落实,与此同时,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也在不断走向深入。
苏州是中国全面小康建设的典型,苏州市委书记王荣介绍了苏州30年的发展变化,并指出全面小康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全面小康的建设必须要由科学发展来指导。这一点不管在先走一步的地区还是正在进行全面小康建设的地区都是完全一样的。在王荣看来,“全面小康”不是一种在封闭状态下人们安逸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小康成果的巩固和提升确实面临很严峻的挑战。如何在自主性方面取得突破,以及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将来小康成果巩固和提升的重要方面。
武进区委书记沈瑞卿也认为,小康目标是一个相对的目标,小康的实践是一个应该不断与时俱进的实践过程。对照先进地区的建设水平,对照不断增长的群众需求,对照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对照现在风云变幻的经济形势,还有很多的认识需要深化,很多的工作需要改进,很多的课题需要进一步的思索和探索。
30年前,正是在这个会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大幕,30年后,我们将从这里开始关注全面小康的下一个新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