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8第三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与会嘉宾发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1日10:38  《小康》杂志

  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

  受全球经济的影响,目前许多企业的订单减少,企业开工不足,利润大幅度下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取得的小康成果能否得到巩固,小康水平能否进一步提升确实是令人担忧。作为地方政府,尤其要在提升经济的自主性方面下功夫,能否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是将来小康成果巩固和提升的重要因素。

  自主性的提高有两个方面,一是围绕现在以加工业为主的形态,在两头延伸上面做文章;二是加强自主研发。苏州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人才计划,现在美国、欧洲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正是我们招揽人才、招揽项目的好机会。要充分利用现在已经形成的制造业优势,利用我们的开放优势让大批人才和自主性的项目能够进来,而不是简单满足于一般性的加工。这对巩固和提升现已取得的小康成果意义重大。 

  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李强:

  2000—2007年,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步推进。从实现程度来看,东部地区遥遥领先,东北地区紧跟其后,中部地区适度较好,西部地区有待提高。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来,近几年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均取得较好的发展,然而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还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特别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第二,要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注重民生建设;第三,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更加注重资源环境问题;第四,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合理区域发展格局;第五,共同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和实现程度问题。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货币政策由原来的从紧转为适度宽松,财政政策也从原来的稳健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我们在1998年曾经启动积极财政政策之后第二个扩张性政策的启动。它的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政府拉动,民间资本来跟进。这就要求市场能够对政策做出灵敏的反应。

  四万亿投入不要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要盲目地打水飘,这是事情的关键所在。要强化制度约束,把可用的财力和所调动的资源真正投入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强化最需要首先解决的方面,这样就可以改善企业预期,提升经济景气,同时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消解一些突出矛盾。

  在这期间,我们可以加大力度进行结构优化,多办一些想办而没有办成,或者过去已经在办,但是现在有机会办得更好的事情,这种结构优化对于全局有莫大的意义。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张晓山:

  现代化过程在某种程度上那就是土地增值和土地资本化的过程,农民作为集体所有者拥有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农村土地,从这个角度来讲,全面小康也好,“三农”问题也好,都离不开农村的土地问题。

  在未来的十几年间,农村土地资本的分配方式和分配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将左右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这一部分资本化的土地资源如果分配和使用得当,完全可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要积极探索如何使农民真正享有土地增值收益当中应有的份额,合法、合理的分享城市化的红利。这种探索是至关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政治问题。因为农民对土地财产权利的逐步实现过程也就是土地要素逐步市场化的过程,是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消除、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李林:

  我们应该尽快从前30年的以立法为中心的思路调整到立法与法律实施相结合的轨道上来,对于法治功能的认识应该进一步提升到理性的阶段。

  目前似乎存在着一种片面的理解,好像法治是万能的,任何地方出了问题,任何领域出了问题就需要立法来解决。这种思维和做法是有片面性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有危害的。没有法治是万万不能的,但是把法治和依法治国推向一个万能的神的立场和境界也是有失偏颇的。我们千万不要搞法治大跃进,不要脱离中国的国情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具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综合条件和土壤。因此,我认为法治国家建设应该加快,但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应该实事求是的推进,否则会欲速则不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