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胡锦涛就两岸关系讲话情理并重更加务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1日15:24  中国网

  今天上午,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主席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只要民进党改变“台独”分裂立场,我们愿意做出正面回应。本网第一时间连线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褚静涛博士,就胡锦涛讲话中的重要问题发表看法。

  褚静涛认为,胡锦涛主席讲话的最大特点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加务实。此次讲话与30年前的《告台湾同胞书》一脉相承;同时在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基础上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来解决两岸关系之间的分歧;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针对当前的情况,就如何推进两岸关系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更加具体化的措施,更加灵活而务实:

  首先,对大陆和台湾定位的新提法:胡锦涛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大陆和台湾未统一是上世纪40年代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而“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这就是说领土和主权不存在分裂的问题,我们始终同属于一个中国;只是管制的变化、管制方式的不同。

  第二,对岛内反对力量的看法有了新的突破。“对于那些曾经主张过、从事过,追随过‘台独’的人我们也热忱欢迎他们回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上来”,“只要民进党改变台独分裂立场,我们愿意作出正面回应”,从今天胡锦涛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突破,不会将岛内反对力量逼到对立面,而是以最大的包容心,来努力找到一个共同利益点。

  第三,加强两岸经济交流。目前两岸之间经济交流是最频繁的,此次讲话特别突出了“两岸经济共同发展”,要加强两岸的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两岸之间的直接经济往来。过去30年,两岸的交流,我们看到大陆始终是一个主导方,而台湾方面则会比较被动,两岸之间交流存在单向性、间接性(通过港澳等间接往来)、不对等(台湾方面会对大陆投资作出法律、比例限制等),但是此次大三通的实现已经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第四,加强两岸精神文化层面的交流。台湾岛内的民众也都使用汉字,坚持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这些是两岸关系的精神纽带。而台独产生的时间则是很短暂的,不过是在上世纪40年代产生的,只是两岸关系中的一条支流。共同点显然大于分歧点。除了文化交流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交流,比如两岸学子的交流,明天大陆学生可以赴台,这些都在推动着两岸关系朝着积极方向迈进。

  第五,关于台湾的活动空间问题。此次讲话充分尊重了历史,并充分考虑了现实状况,充分考虑了台湾民众对参与国际问题的感受。因为台湾曾经是一些国际组织的成员,但是如今对于他们来说是失去了,对于这一点,大陆方面必须要正确面对,胡锦涛讲话充分表明了这些都可以坐下来协商,但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坚决避免制造“一中一台”的混乱。

  第六,两岸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两岸实际上一直都还没有结束敌对状态,一直隔海相望,目前的和平局面某种程度上还比较脆弱。因此达成和平协议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也可以打消台湾民众的不安全感。

  30年前的《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先结束敌对状态,再实现互通,也就是“先政治,后经济”这样一条思路。但是30年过去了,我们看到现实是我们的经济交流和民间交流走在了前面,政治却是滞后的,走过的是一条“先经济,后政治”的道路。两岸缔结和平协议也是基于目前现状的迫切考虑,急需使两岸交流有一个稳固的政治基础。当然这可能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是双方都可以坐下来谈。

  褚静涛博士说,现在来读30年前的《告台湾同胞书》仍然会觉得心潮澎湃,一些提法在今天看来也依然很实用。今天胡主席的讲话和30年前一样都是讲给台湾民众的,同时兼顾各个层面,相信今天的讲话对今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会奠定一个基础,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萧熙/文)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flash

更多关于 胡锦涛 讲话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