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卢怀玉:青春的种子播进300万亩棉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4日03:11  燕赵都市报

  ■核心提示

  他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乡创业,在家乡棉田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带领河间市“国欣农研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棉种的“NO.1”;

  他在棉花市场不景气时,奋笔疾书致信共和国总理,得到温总理的迅速回应……

  (本报驻沧州记者:李家伟 文/图)

  

卢怀玉:青春的种子播进300万亩棉田

  卢怀玉(右一)在棉种堆前。

  

卢怀玉:青春的种子播进300万亩棉田

  小小的棉花苗在卢怀玉(左)眼里是带着感情的

  “棉花好呀!”2008年12月30日的晚上,在河间市国欣农研会的“棉农之家”里,38岁的卢怀玉眯着眼睛说:“棉花苗刚出来时,绿绿的,齐齐的,茁壮成长,有一种生命的张力,散发着生命的活力;棉花丰收时,又一地白花花的,那也是我最喜欢看到的……”

  也许是因为这份无法言说的喜爱,1994年,从中国农大毕业的卢怀玉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由他父亲和前辈们创立的国欣农研会。

  ■回到土地,他觉得“很正常”

  在一份总结卢怀玉事迹的材料上,有这么一句话:(他)毅然放弃了去德国深造和留大城市的机会,回到家乡,回到了父辈们创建的国欣农研会。

  记者不禁问他:农村孩子读书,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摆脱农村。你当时真就没有丝毫犹豫?卢怀玉想了想说,没有。卢怀玉说,他毕业时,社会还没有完全挣脱计划经济意识,“体制”二字对毕业生有着不可抗拒的支配力。许多毕业生这样设计就业道路:首先争取留北京,能进政府机关最好;其次去省城,再不然就争取进市、县的农业局,找个“铁饭碗”。但他呢,一来对那样的生活没兴趣,二来他对父辈们创立的农研会感情很深。最重要的是,在当时的他看来,这条路最有希望。他意识到自己会拥有一个足够施展自己所学知识的舞台。

  卢怀玉的父亲卢国欣如今是国欣农研会的董事长。他告诉记者,当时确实是儿子自愿回来的。其实那时有一个出国的机会,他也想让卢怀玉出国深造一下再回来,但农研会当时因为推广抗虫棉而引发了一场足以决定农研会生死存亡的风波,卢怀玉也必须回来共渡难关。

  难关过去了,已经为出国学习了一年外语的卢怀玉却没法再出去了。从开始的副会长到2004年担任会长,他的人生已经与农研会不可分割。

  “我回来很正常,”卢怀玉说。大学毕业刚回来时,农研会拥有会员5000余户,分布在周边4个县,还有110亩农场。如今,国欣农研会已在全国14个主产棉区建立了营销网络,拥有会员6万名,总资产2.2亿元。2006年被评为全国种业50强,2007年又被评为全国棉花加工30强。他们的棉种市场已达300万亩,占有率全国第一。

  ■在父辈的基础上,起了高楼

  刚回到农研会时,卢怀玉是副会长。他认准了抗虫棉的选育,并与中国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生物研究中心、河北省农科院合作,连续4年承担了这些科研单位的试验、示范任务。1995年,他带队到海南繁种,第二年就筛选出了抗虫性、丰产性、早熟性俱佳的主栽品系。他还与中国农科院成立了“北京市国欣科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担国家“863”高科技项目。此外,他还力主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科研队伍,成立了棉花研究所,筛选出20多个新品种。2007年,他们的“国欣”牌棉种被授予“中国名牌”称号,是我省第一家获得这一荣誉的棉种企业。2008年1月,国欣农研会的“棉花化学控制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沧州近年来农业领域获得的惟一一个国家级科技奖项。

  王定伟是卢怀玉引进的人才,大学时,他是卢怀玉的班长,毕业后顺利留在北京司法部门工作,可谓顺水顺风,可他看着卢怀玉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时,他动心了,最后选择到国欣农研会与卢怀玉一起创业。如今,国欣农研会已有3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作为高级人才引进的刘孝怀,成功将困扰棉种企业多年的“棉种破损率高”的难题破解。

  ■从召回“合格”棉种到上书总理

  2007年国庆节期间的连日阴雨,使得国欣农研会的育种受到严重影响。山东基地的2万亩繁种农场繁育的棉种生产籽棉4800吨,按照国欣农研会严格的筛选程序后,65吨符合企业标准的棉种经过加工后包装售出。

  但一个月后,国欣农研会质检中心发现,这批种子的发芽率比售前下降了3%。值得一提的是,国欣棉种一直采用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比如包衣棉种发芽率的国家标准是72%,而国欣的标准是80%以上。这样一来,这批棉种的处理就有了争议。卢怀玉最后拍板:召回。农研会为此损失220万元。

  “棉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也许卢怀玉的这句话最能点明他们之所以做出如此选择的原因。这些年来,卢怀玉每年都要组织专家对棉农进行免费技术培训,他们组建了车队,印发技术材料、光盘。2005年,更是投资1200多万元建起了被称为“棉农之家”的培训大楼。棉农来培训,不仅免费,而且还提供吃住。

  除了带动棉农致富外,卢怀玉还将保护棉农利益放到了前头。2008年棉花市场不景气,棉农们对此十分着急。卢怀玉联合140多名棉农给温总理发出了反映棉农心声的信函。总理很快作出了重要批示:请发改委进一步研究加大新棉收储力度、稳定棉价、扶持棉花生产的政策措施。国家有关部门也很快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措施,日前,国家又公布了第三批150万吨的棉花收储计划(本报曾报道)。

  ■“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

  卢怀玉十分崇拜自己的父亲。父亲有两点最让他钦佩,一是好学,并且学以致用;二是“打不倒”。提到就业和创业,卢怀玉认为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积极的心态,就是相信时代给了每个人更多的机会,相信自己所接受的专业知识训练让自己拥有了进入社会的最重要的资本;面对现实,就是不能背上“大学生”的包袱,给自己定下种种框框。

  已经有为数不少的大中专毕业生来到国欣农研会,开始了自己的事业。36岁的徐东永已经是国欣农研会棉花研究所所长。在找到这份工作前,他曾有过3年的“待业”生活。直到走进国欣,他才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舞台。现在他的工作既需要他下地搞观测,又需要他在实验室里搞科研。有些大学生、研究生就很反感“到地里去”,他觉得这大可不必。

  ■记者手记:相信大地,相信汗水

  卢怀玉的故事究竟有没有“可复制性”?这是记者在面对他时的第一个问题。但是,通过几天的采访后,这个问号取消了。从来就没有可以完全复制的人生道路,也许我们更应关注的,还是那个在面对人生第一个重大选择时选择回乡创业的卢怀玉,还是那个在父辈打造的平台上充分施展自己所学知识的卢怀玉,还是那个在海南的地里一直忙到大年三十的卢怀玉……关注他的这些身影,然后思考从中透露的诸多与创业有关的精神气息。

  这正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谁也无法否认,这是一个给予了我们更多机会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需要打破幻想、需要脚踏实地的时代。过高定位或怨天尤人都不可取,从个体来说,在期盼能有对自己有所帮助的公共政策出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坚定信心,面对现实,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规划自己今后的人生与事业。

  卢怀玉相信大地,相信棉花能给别人、给自己带来生活的进步与人生价值的实现。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这份相信其实就是对自己所选择平台的一种认可与坚定。这个平台因人而异,千差万别,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那就是它相信汗水,没有汗水浇灌的花朵不会开放,即使开了,也不会长久。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