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浙江信心:经济携坚韧的信心前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4日09:56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夏 燕

  2008年11月5日,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国际会议厅。

  厅内正前方悬挂着“全省经济保稳促调暨工业转型升级电视电话会议”的横幅,左侧大屏幕依次切换着杭州、萧山、桐庐等全省110个市、县(区)分会场的镜头,右侧大屏幕直击会场主席台和发言席。

  参与这次会议的,除了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外,还有千余名企业家和全省行业协会的负责人。而这也是浙江省自2005年工业经济电视电话会后,三年来首次举行的“万人大会”。

  “我们要深刻领悟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对浙江的关心和支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

  “我们面临的既是经济调整期,又是重要战略机遇期。”

  “首要的任务是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多管齐下、有效施策,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实现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

  ……

  这些话,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曾经在不同场合多次提起,此时面对与会的千余名企业家,他再一次进行了阐述。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就经济保稳促调和工业转型升级作出了具体部署。

  “30年来,浙商群体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没有跨不过的坎,也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其间,他这样鼓励与会的企业家。

  在过去的几百个日日夜夜里,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走在前列的浙江经济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困境中,不计其数的中小民营企业正经历着一场场前所未有的考验。这一次的水深火热,浙江经济该如何挺过去?

  危机面前,从政府到企业到百姓,信心成为了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比黄金更重要的信心

  “我们要‘想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回顾昨天,要看到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绩以增强信心,总结经验为今后借鉴。抓住今天,就是要勇敢面对当前的困难,千方百计去克服。面向明天,就是不仅要渡过眼前的危机,还要谋划企业未来的发展。”2008年11月21日,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的生产间主控室里,温家宝总理形象地打了一个比喻。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华联三鑫PTA项目的投产曾经改善了中国同类产品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但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同样面临着困境。

  对此,温总理给企业负责人开出的良方是:不能用常规思维考虑问题,要清醒把握市场变化并认真谋划发展之策。

  “企业要靠信心稳定市场预期,靠信心渡过难关。”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面对在座的浙江民营企业家们,温总理再三强调了“坚定信心是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的有力武器。”

  而面对危机,信心不倒谋应对,同样成为浙江政府和企业的共识。

  “有了信心、有了人,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工作任务都能把它完成好。”省委书记赵洪祝表示。

  围绕着这个问题,从2008年年初,浙江省领导就分头下基层调研,对企业进行面对面指导,给它们鼓劲,增强信心。

  在这场加油鼓劲的 “万人大会”上,省里还专门请来了一些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是怎样应对这场危机的。

  美欣达是一家印染企业,几年前上市。2008年以来,受各种因素影响,公司的市值缩水了70%。

  董事长单建明认为大会交流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和鞭策。面对纺织印染行业的困难,他有信心知难而进、深度调整,积极开拓,致力于推进转型升级。

  “面对困难,我们不会怨天尤人,民营企业从来都是在克服困难中前进。当前的困难,既是压力,更是机遇,是转型升级的机遇,增强内生动力的机遇,培养锻炼队伍的机遇。”单建明说。

  而在过去的半年里,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国际油价飞涨、全球经济增长减缓;国内自然灾害严重、股市暴跌、楼市低迷、大批企业陷入困境、通胀压力依然较大……悲观的情绪从股市蔓延到楼市,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信心。

  随着国际国内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浙江经济同样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在前不久接受采访时,温家宝总理坦言,面对国际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和国内自然灾害的突然冲击,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形势比预想的要好。分析则指出,当前经济速度的放缓和回落正是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是一种平稳的回落和结构调整中的回落,并且,当前的速度仍是较快的增速,未来保持较快增长的动力和活力依然存在。

  而浙江作为一个加工型、外向型和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省份,其经济和社会形势同样是好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浙江经济在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也曾遇到过一些暂时的困难。但坚定、清醒、有作为,始终是浙江人战胜困难的重要条件。

  眼下,有三十年来所创造的丰厚物质基础,有不断积累的宝贵经验,都为应对当前困难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回旋余地。

  保稳促调

  不可否认,一直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浙江,步入2008年以后越来越感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压力。后者就像一面镜子,让历来对市场变化特别敏感的浙江进一步看清了自己。

  然而,“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危机的特质恰恰是‘危险’与‘机遇’并存。从当前来看,我们有许多转‘危’为‘机 ’的有利条件,更有许多足以树立信心的现实基础。”省长吕祖善说。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经济强省浙江经济运行状况“总体平稳,趋势严峻”。从整体上看,其基本面仍然是正常、健康的。

  一方面,经济增速仍处于合理增长的区间。2008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和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 6.1%、20%和24.3%,增幅分别较2007年同期提高4.3、3.6和5个百分点,投资和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

  另一方面,浙江省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取得了新的成效。2008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6.0%,降幅比上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同时,财政科技支出增长41.6%,增幅比2007年同期提高1 5.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7%,增幅高出规模以上工业9.4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为15.7%,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全省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分别增长54%和18.1%。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普惠性进一步增强,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加快,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整个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迈进。

  尽管如此,当前出现的一些趋势性、苗头性问题,已足以成为浙江经济面临的又一次“大考”。

  几个月前,在深入杭州、绍兴等地企业调研后,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表示,当前形势下企业只有两条路:一是当鸵鸟,抱着陈旧观念和做法不放,继续走低工资、低成本、低档次的老路,其结果是丧失竞争优势,被历史所淘汰;二是当凤凰,具备强烈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和重生意识,正视困难,不屈不挠,主动转型,在新一轮竞争和发展中脱颖而出。

  随即,浙江省委提出,将按照“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思路,切实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经济在下滑,一定要尽量保证经济还有一定的增量,如果增量下来了,不能够正常发展,失业率就会升高。治标就是要保今年的增长。”业内人士分析。

  治本则是促调整。

  “经济结构现在看来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产品结构不够合理,还在低端运行,包括两头在外,比如原料是从外面进来的,产品还要出去,特别是品牌不是自己的。所以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上下功夫。”

  而处于漩涡中心的企业,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努力渡过眼下最困难的时期。

  如果说以往“顺应”宏观调控,更多的是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实现低成本扩张,迅速占领国内外市场;而如今的“ 倒逼”机制,则是正视发展的硬约束,尊重经济规律,以脱胎换骨的勇气,主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对产品功能、外观进行创新设计,或者改造生产工艺、完善经营流程,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吸引客户。

  “让产品像万花筒那样千变万化,就能吸引住客户。”从事装饰布生产的桐乡老板成恩生道出了企业今年出口增幅超过20%、远高于同行的原因—加快产品花色品种开发频率。成恩生的企业不大,出口额不到500万元,但就是靠10多万元的研发经费,2008年新生产了几十个花式的装饰布。

  一系列看似“小打小闹”的创新,使一大批企业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

  在咬紧牙关、渡过难关的同时,人们也开始探寻新的商业机会,开拓新的产业领域,实现新的发展提高。

  据统计,2008年前三季度,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通信电子行业等装备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增幅分别达到27.6%、42.1%、3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0.2%,同比提高10.8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6 .8%,占出口比重43.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7.4%,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浙江制造业继续向更“重”、更现代、更多元化发展。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批企业的负重前行,一批块状经济的转型发展,更是一批领导干部的贴心服务。2008年以来,全省各地领导干部走进企业,了解情况、解决难题,帮助企业创业创新。一大批企业因此走出困境,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极大地增强了信心……

  “三个百亿”的信号与效应

  目前,如果说从资金供给等“技术层面”来看,对照流动性暂时出现短缺的其他国家,中国经济依然底气十足的话,那么,从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来看,中国经济更有理由保持信心—因为中国有着庞大的国内市场,13亿人正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内需的持续增长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事实上,尽管存在“经济周期律”和外部形势恶化等不确定因素,但13亿中国人要富起来的愿望却坚定不移,扩大内需的潜力巨大,无疑才是真正的信心来源。

  而这一强烈信号,也正通过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进一步传递。

  2008年11月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主要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等。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实施上述工程建设约需投资4万亿元。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4万亿元”迅即成为2008年关注度最高、普及率最广的“年度明星数字”。人们都在关注:它在传递一种怎样的信号?又将带来多大的效应、释放多大的能量?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出台的十项措施,按照“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灾后重建、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分为六类。细深究,六类工程均围绕“民生”展开,老百姓将从十项措施中直接受益。

  作为中央扩大内需政策和本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总体思路的执行贯彻,浙江随即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三个百亿 ”举措,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

  其内容为:省级财政新增100亿元用于重大项目建设,2009年和2010年两年全省政府投资主导性项目预计完成投资350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万亿元;2008年和2009年两年通过取消和暂停部分行政性收费项目、减免困难企业相关税费等途径,再减轻企业负担100亿元;2009年通过企业增值税转型改革,减轻企业税负100亿元。

  扩大内需,需要大手笔。

  在浙江,这一任务首当其冲落在了基础设施和大项目建设上—以重大工程为抓手,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沪杭高铁、嘉绍跨江通道、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在原有“三个千亿”工程的基础上,一批重大项目将尽快开工。

  上马项目之外,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也被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眼下,浙江各地各部门正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年” 活动,按照“快、急、重、简”的要求,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一手为企业排忧解难,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摆脱困境的同时,另一手则全力促进就业稳定,想方设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标本兼治、保稳促调”构筑“保障线”。

  就业多策并举—

  及时调整就业服务方向,全面启动失业预警动态监测,严格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密切关注困难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减少企业破产带来大面积失业现象;积极开拓新的就业增长点,努力实现扩大就业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社保有序扩张—

  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社会保障从城镇为主向覆盖城乡转变,从职工为主向城乡居民转变;推进“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养老保险办法与统一制度的并轨,切实保障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逐步将农村居民纳入养老保障范围;实施临时性下浮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减轻企业负担……

  消费强力刺激—

  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实施新房贷政策,减轻购房者负担;确定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重点项目,也突出地放在安居、三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产业提升等六大领域,其中,大部分都与改善民生相关……

  不畏寒、度时艰、迎春来

  19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经济大萧条,总统罗斯福上任,他用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美国走出泥潭,后人把这位伟人的举措概括为两条,即信心和“新政”。

  半个多世纪后,由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正袭卷全球,浙江经济被牵连步入“寒冬”。

  而今,从征兆初现已持续了20个月的危机还在肆虐和蔓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信心也变得越加脆弱。由此,在当前形势下,赢取信心本身,就是在争取时间,避免风险继续扩展,以及失控局面的出现。

  阴翳寒冷的2008年12月,一场信心与危机、与时间的赛跑分秒必争地开始。

  2008年12月5日,原定一个小时的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和网友的互动交流时间,因为网站不断攀升的点击率和回帖量不得不一再延长。

  在这场异常热烈的谈论中,“信心从何而来?”成为网友们一再紧追不舍的问题。

  对此,陈敏尔用了两个“3”予以回答。

  “一个是我们有30年改革开放的积累,包括物质上的基础,体制上的完善,还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这30年的积累难能可贵。还有一个是我们13亿人口的国家,发展的空间潜力很大,市场的空间潜力也很大,所以有能力来扩大内需。特别是“三农”问题,是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发展的重大空间。”

  2008年12月8日至10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加强民生”成为其中鲜明的重点。

  不同于以往先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来年形势进行定调,再由各相关部委对财政、货币等政策进行调整,并出台政策的是,2008年则是根据形势变化果断出招,其目的正在于提振信心,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为国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2008年12月13日,利用参加中日韩首脑会议期间暂短的30分钟,温家宝总理会见日本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坦言“我想对大家说,现在最重要的是信心”,随后,特意谈了要以领导人对国家发展、企业对经营、群众对消费、海外侨胞对祖国“四个信心渡过难关”。

  “我们这个国家可谓多灾多难,但我们不仅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而且在斗争中学会了一个民族成长所必需的品质和能力。今天同样是这样。”温总理以2008年6次地震灾区之行的见闻为例,感慨地说道。

  这番话随即被世界舆论认为是中国“独有的文化软因素”,越是面临大灾大难,中华民族越是能够表现出万众一心、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勇气和风格。

  2008年12月18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生动概括了这种“文化软因素”给中国带来的巨变:“三十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改革任务艰巨繁重,党和人民经历和战胜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和挑战。”如今,这种文化精神同样成为了提振民众和企业信心的有力“法宝”。

  而在浙江人身上,这种“法宝”也可以归纳为一种叫做浙江精神的力量。

  如果说后者曾经推动了浙江较早走上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之路的话,这一次,它又给了浙江人坦然应对的信心和直面挑战的力量—打出保稳“重拳”、促调“长拳”、拉动内需“组合拳”,不希望过多企业因悲观而申请破产,造成失业潮,而是力争创造“雪中送炭”的激励机制,“力挺”陷入困境的企业“不畏寒,度时艰、迎春来”。

  身处困境的企业俨然感受到了这股信心和力量的传来。

  2008年12月末的绍兴柯桥轻纺城,各种运输车辆往来穿梭,人流摩肩接踵,一派繁忙景象。

  市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针对国外纺织品订单不断压价的新情况,一些纺织企业为了不让生产停滞、不让市场丢失,采取了“保市场”、“保生存”的办法。有的企业为了不让工厂停下来,不让市场丢失,没有利润也接单;还有的生产企业为了缓解资金压力,除实行限产之外,还采取降价措施,千方百计把资金回笼。

  一位印染企业的负责人坦言,尽管感到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的出口形势不乐观,但他依然看好纺织业的远景。

  “县里纺织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完备,特别是已经形成了非常强大的污水处理能力,较好地解决了发展与环保之间的矛盾。如果能渡过目前的这场危机,纺织行业将会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他笑着说,“一盆鲜花不可能四季都开,也是需要用时间去培育的啊。”

  危机的摆脱正是从信心重建的那一刻开始。

  现在,我坐在这里,戴上耳机,听那首不老的情歌。歌里有依依不舍的人,绵密如织的爱。纯净的音乐,欲说还休的曲调,像是深秋时节的两片叶子,相伴相随,彼此牵念。在这样的夜里用灵魂的声音穿透时空,诉说着不变的诺言。就这样静静的听着,一遍一遍与这个不眠的夜晚纠缠。听到微笑,听到落泪。真想就这样听下去,直到暗香浮动,疏影横斜,直到春暖花开,天荒地老。

  有音乐陪伴的夜晚不孤单。你听到了吗?那手心里的温柔。如果我在歌声里睡着了,你会不会来和我一起入梦?梦里花开,唐诗一样美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