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青岛1月4日讯 孩子出生时被查出有听力缺陷,可父母却认为不用治疗长大了就能好,结果孩子到了3岁还不会说话,着急的父母这才带着孩子来到医院检查。青岛市儿童医生告诉记者,听力障碍是发病率最高的出生缺陷。她提醒年轻父母,孩子有听力缺陷要及早干预,以免错过孩子的语言发育期,给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3年前,孙女士(化名)夫妇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接生医院为孩子进行听力筛查后,告诉孙女士,孩子的听力可能有问题,建议她带着孩子到儿童医院进一步确诊。儿童医院专家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孩子属于重度神经性耳聋,专家建议对孩子及早进行干预。可是孙女士夫妇却觉得孩子小时候听不见,是听力还没有发育完全,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转眼孩子就3岁了,孙女士夫妇发现,同龄的孩子早就会背唐诗、唱儿歌了,可自己的孩子却一句话都不会说,就连最简单的“爸爸、妈妈”说起来也就是“啊啊”的声音。“孩子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孙女士夫妇就带着孩子来到儿童医院,经过检查,孩子是因为严重听力障碍,听不到别人说话,导致了语言发育障碍。
记者从青岛市儿童医院儿保科了解到,正常新生儿发生严重听力障碍的几率为1‰-3‰,高危新生儿则达到22.6%。听力障碍不仅给孩子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也造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青岛市2005年开始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2008年共筛查8万余名新生儿,包括本市户口的新生儿和流动人口。其中查出可疑听力缺陷的1006人,经过复筛,确诊457人。
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刘玉欣说,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作用,就是通过及早发现进行早期干预,使患儿在听觉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早期佩戴助听器,充分利用残余听力,在听觉系统得到语言声刺激的基础上,加上听觉语言训练,让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儿童聋而不哑,尽可能地使其语言发育水平与同龄人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