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东:走在危机的前面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5日08:00  南方日报

  

广东:走在危机的前面
广东发展列车正加速奔向“和谐”。资料图片

  回顾2008年,广东经济生活发生了又一场不平凡的大变化。

  年初,省委书记汪洋祭起“解放思想”旗帜,广东上下一呼百应掀起了长达半年的思想大解放学习讨论活动,志在敲响发展警钟,重树危机意识,冲破思想束缚,重构广东国际竞争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

  整场大讨论活动持续了半年多,“八个必须、八个解放出来”的共识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广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这轮解放思想的最大成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于当年年中由广东省委、省政府制定发布,成为全省面向未来科学发展的行动总纲领,为广东在更高起点上开展学习科学发展实践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2008年上半年掀起的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行动恰恰发生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进入10月份,当全球措手不及之时,广东人已然全副武装。因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广东提前意识到了自身发展的危机感并拿出了行动纲领,客观上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作了必要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

  清洁能源信息网络成发展新贵

  2008年,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被广东明确为未来一大目标。记者注意到,除了传统的交通、水利建设外,清洁能源和信息网络于该年度登上基础设施现代化进程中的新贵宝座。

  6月底发布的《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提出,为了支撑广东新一轮发展,必须高水准制定基础产业发展战略,适度超前规划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这就要求,广东需要重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优化整合机场、港口建设,大力兴建轻轨、铁路、高速公路、航运、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工程,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资源保障体系。

  这个观点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新一轮大发展。因为,有了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要素资源特别是优势资源将继续向广东聚集。

  随着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以及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深化,2008年底,广东对于基础设施现代化的描述更加丰富了,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与建设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清洁安全可靠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人水和谐的水利工程体系,一并作为推进广东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省主要领导多次在大会小会上提出“数字广东”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推广应用。与以往不同的是,信息技术从此超脱于单个产业的身份,以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面目站上发展高地。

  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当好中国门户

  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继续领跑中国经济的底气在哪里?怎样才能不再守着地缘优势坐等商机?怎样才能吸引全球优势资源向广东聚集?怎样才能在世界产业格局重构中占据高点形成新的竞争力?……

  从年初的华东行到年中的东盟四国行,一连串的问题在思想解放大讨论中被尖锐地提出来,在广东决策者和产业界脑海中反复翻腾。

  世界眼光———这是广东找到的好方法。《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描述的广东新战略目标回答了以上问题:坚持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努力建设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

  9月份初,省长顾问给广东省长、副省长们闭门“授课”。席间,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白津夫直言,广东是靠开放发展起来的,未来只有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才能让广东发展实现新的转折。

  与以往外向型经济以引进外资为特点不同,开放型经济体系以内外融合为特征。汪洋和省长黄华华均强调过,在创新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基础上,广东更要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努力构建规范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事实上,正在发生的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大潮也有向中国转移的需求,广东的姿态已经引起了他们的关注。随之发生的,一批因珠三角成本上涨等因素需要转移的产业,在广东5月份提出“双转移”战略的引导下,从珠三角有序转入广东欠发达地区。它们中一部分也逐步向内地省份扩张转移。

  一头面向欧美、港澳、东盟,一头辐射大珠、泛珠、全国,开放心态下的广东正在凝聚起一股新的经济号召力,成为联系内外的门户。“门户”概念在2008年底国务院通过的“珠三角地区规划发展纲要”里被进一步明确为国家战略。

  广东省社科院刚刚发布的2008区域竞争力报告指称,广东综合竞争力仍居沿海地区前列,“根据今年上半年增长趋势判断,2008年广东经济总量有望突破35000亿元,与位居二、三的山东与江苏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到5000亿元。”

  产业重构

  迈入现代产业体系“元年”

  记者最近采访金融危机新闻过程中听到两个值得关注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上个星期的粤台光电产业合作交流会成为寒冬中的热点。受液晶电视取代传统彩电的推动,平板显示生产成为金融危机下的常青树。数据显示,2008年11月内销市场的液晶电视销售已经超过传统CRT彩电,到目前为止液晶电视的销量保持35%增幅。事实上,由于市场在中国大陆,像台湾这类世界级的平板显示生产基地,把生产向销售地转移视为降低成本的好办法。广东省相关职能部门看到这个趋势,正加紧推动产业承接转移。

  第二个案例。江门鹤山以生产男鞋闻名。该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易高负责人告诉记者,金融危机发生后,制造大国西班牙深受影响,大批企业遭遇生产危机,一些世界知名的鞋业品牌由于看到中国市场和生产相对稳定,已经准备把生产和订单转移到中国。易高等一批前瞻企业准备借机引进世界品牌的研发中心入驻鹤山。

  可见,无论是新兴的光电产业,还是传统的制鞋业,金融危机之下,它们反而愿意往相对安全的中国跑。与此同时,有着完善产业配套能力和良好营商环境的广东,自然成为它们进入中国的桥头堡。

  危中有机,危中寻机。广东自有的内源经济如果能够把握住这轮产业转移,将得以实现自我升级,从产业低端转向产业高端,从产业价值链低端走向微笑曲线两端。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一批与高端制造业相适应的生产型服务业也尾随而至。虽然不少金融巨头在美国折戟,但是它们却并未放缓在华业务。

  这正是省委、省政府7月底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里描述的景象。这部遭遇金融危机爆发前发布的广东产业战略纲领正在推动广东产业界上下在危机中寻找“超车道”。

  不过,发展现代产业并不等于放弃传统产业。广东是经济大省,市场需求层次多,各种生产要素齐全、来源领域广阔,城乡区域优势各不相同,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这就决定了,我省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将长期并存,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长期并存,不同工业化发展阶段将长期并存。

  翻开《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也可以看到,广东的现代产业包括了六大主体框架: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心的现代服务业、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品牌带动的优势传统产业、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和以能源、交通、水利等为支撑的基础产业。不难发现,传统产业并未被排斥在外。

  交通一体化

  重构铁路布局加速织“网”

  “广东缺‘铁’,起了个大早,赶上了晚集”,铁路部门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去年广东重点铁路工程频密开工,广东猛补铁路欠账,随着去年下半年国家多项拉动基础设施投资的扶持政策出台,广东与铁道部携手规划的重点铁路项目将被纳入国家的快速审批通道。有关专家表示,这将确保广东在未来发展中继续保持综合实力居于全国经济区前列。

  在系列铁路重大项目规划前,广东省一直不得不面对这样尴尬的数据,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GDP约占1/8,但是省内铁路只有1800多公里,仅占全国的2.3%,人均铁路里程在全国倒数第四。在制约经济发展后劲的诸多因素中,广东铁路运输的瓶颈制约相当突出。2003年11月,广东省和铁道部达成共识加快建设广东铁路;2008年3月,广东省再次与铁道部签署了进一步加快广东铁路建设的会议纪要。

  2008年12月,珠江三角洲轨道交通网络穗莞深城际轨道工程开工仪式在深圳举行。该项目是我省第一条由省主导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它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我省珠三角地区轨道交通同城化规划实施进入全面启动阶段。而根据规划,广东全省城轨将以穗、深、珠为中心,覆盖珠三角主要城市。到2015年,广东将实现城际轨道交通连接起珠三角9个地级市的目标。到2050年,我省将投入超过3500亿元,建设总里程近1900公里的城际轨道,最终形成“三环八射”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

  此外,广东还正在加速与邻省的铁路对接,打造出省快速通道,届时广州到达邻省多个省会将不超过4小时。2008年这一进程明显加快:去年年初,将串起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厦深铁路广东段开工建设,去年年底,我国武广客运专线广东段全速推进,随后贵广铁路开工,连接两广的南广铁路也于11月9日破土动工,广东迎来最频密的铁路重点工程开工潮。

  省社科院区域研究专家丁力分析,广东把大量的投资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是尤为必要的。南广铁路、深厦铁路、珠三角轨道交通等都是基于广东目前发展所遭遇的“瓶颈”而采取的“一箭双雕”的举措,扩大内需的同时亦解决了珠三角可持续发展所遭遇的难题。本报记者景小华

  专家观点粤应力争成为新月形经济带重要经济中心梁桂全(省社科院院长)

  面对金融危机,广东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金融海啸对国际结算、国际交易和实体经济的影响明显,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结构性的,特别是对低端、传统型行业影响大,而IT和装备类等高端产业反而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同时,我们还面对来自自身的挑战,如土地开发率过高、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文精神沉落、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压力大、改革任务艰巨等等。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广东转型升级的出路在哪里?这次金融海啸的影响可能会是3~5年,而中国要积极发展“脑力经济”,成为“脑力国家”和“体力国家”的复合体。广东现在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实现从被动接受国际产业分工向自主参与国际分工,到主导国际产业分工的转变,未来的目标应是经过20—30年的发展,通过参与和支持“太平洋西岸新月形经济带”的崛起,成为新月形经济带重要的区域性国际经济中心和繁荣的世界级都市圈。

  广东要实现由被动接受到主导国际产业分工的战略性转变,推进广东的经济国际化战略转型不是可以随心所欲,而应当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大变动的市场。

  在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能独善其身,因为世界全球化与国家的经济密切相关联。但是我们也不是被动的,我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可以在经济体本身形成一种新的分工和联络,利用自身具有的潜力,形成另外一种格局。

  有一幅著名的照片叫做“亚洲的夜晚”,它从太空里面晚上拍到一个经济带,印度、东南亚、中国、日本、东北亚,非常明显。你们可以看到在中国沿海地区有一个白色的地带非常明显,就是我们可爱的珠三角地区。我认为30年后在“新月形经济带”里面,将会产生40万亿美元的GDP。

  先行先试步步领先

  “双转移”5月2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决定从今年至未来五年时间内,用500亿元左右资金、配套7项新政策措施,扶持推动全省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

  总纲领6月19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成为全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行动总纲领。

  十项工程7月初,广东宣布启动新十项重大建设工程,该工程包括222项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约2.3万亿。

  产业升级7月份,《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出台,当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推进珠三角地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座谈会。

  自主创新9月份,广东出台了15项税收配套优惠政策和纳税服务措施,鼓励和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在7项税收优惠政策中,第一条内容就是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按照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扩大内需就在国务院“两年投4万亿扩大内需”政策出手之后三天,11月12日,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贯彻中央扩大内需工作部署。两天后,11月14日,省政府正式出台刺激经济发展的十六条措施,决定在今、明两年集中投入财政性资金近1000亿元,拉动社会资金投入1.3万亿元,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

  中小企业12月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中小企业工作会议。会议印发了《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以及广东省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的七个行动纲领。中小企业战略被广东再次明确提出。

  本版撰文(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谢思佳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