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冲破“瓶颈”天地阔 凝聚民心筑坦途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7日05:36  哈尔滨日报

  2007年秋,省交通厅在尚志市召开了全省通乡、通村公路建设现场会,重点推广这个市在道路建设中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筹集资金、严把建设质量关、强化后期养护等方面的经验。神奇的路网建设速度,花园般的城镇、村屯,让与会人员大开眼界,无不称赞尚志的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绩,为新农村建设填写了浓重的一笔。

  2008年,尚志市加大了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当年共开工并完成公路建设377.8公里,占5年来新建、改建工程总量的42.7%。通乡、通村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据统计,2008年,尚志市实现农民人均收入7500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300元,比上年增长48.5%。2008年,尚志市被评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的百强中小城市。

  至2008年底,尚志市硬化路面通乡率达100%、通村率达82.1%。自2003年以来的6年间,全市累计投资近5亿元,共新建、改建高等级公路883.5公里,是该市2003年以前农村公路中高等级公路总里程的近40倍,高等级公路通乡率提高4倍,通村率提高19倍。

  一串串枯燥数字的背后,蕴含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折射着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日前,记者走遍尚志城乡,深入采访了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历程。

  1.小轿车“趴”在农家院开不出村,鲜活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交通瓶颈”滞后经济发展,让决策者痛下决心筹资修路

  浆果烂在地头运不出去,行路难让农民吃尽苦头。以往,这样的情形在尚志市屡见不鲜。

  亮河镇是尚志远近闻名的浆果之乡。这个乡生产的树莓、草莓,出口到国外生产果酱,在国际市场上小有名气。由于乡内到处都是翻浆路,多年来,每遇秋季连雨天,各村经常出现浆果采摘后不能及时外运,烂在地里一文钱不值的情况。有时,农民不肯让浆果白白烂掉,就把采摘下来的果子装车外运。汽车在泥泞的山路上摇晃、颠簸,造成浆果相互挤压,待运送到有高速公路的集结地,浆果都变成了“果酱”,同样一文钱不值不说,还要赔上租车费用。

  “穿新鞋走老路”,不仅仅使多年的改革成果打了折扣,给农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行路难”的阴影,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农村改革向前深入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这一点,在先进地域显得更为明显。元宝镇元宝村是“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哈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全村518户,1752口人,农民人均纯收入7160元。全村有各类企业28家,企业总资产1.6亿元,农民户均存款18.5万元,平均5户农家就有一辆小汽车。这个村的工业园区、居民区、新村别墅区,原来都是沙石路,与园区建设明显不适合,农家的小轿车甚至趴在家里开不出去,被人们戏称为“上身穿西装,脚下穿草鞋”。设施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甚至制约了以“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为核心的红色旅游。

  痛定思痛,面对行路难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尚志市新一届领导班子果断决策:动员所有力量,加大筑路资金投入,力争在短期内使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取得质的飞跃。在市委讨论筑路议题会议上,尚志市委书记董凤山表示,之所以把通乡、通村公路建设作为建设新农村的突破口,是因为尚志农村有着自身的特点。尚志9000多平方公里的幅员面积,点多、线长,近700个自然屯,距离县城最远的有100多公里。行路难带来的上学难、看病难、文化落后,特别是鲜活农产品运不出去,卖不上好价钱,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因此,要做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必须解决交通“瓶颈”。基于对修筑通乡、通村公路意义的高度重视,董凤山身先士卒,向上千方百计争取资金支持,一次次走访捐资老乡,与中省直企业联络沟通,以“父母官”的诚心,感动着投资者、建筑商。

  这一决策,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响应,从而打响了史无前例的公路建设战役。

  2006年初,听说要在村里修建水泥路,元宝村村民齐声拥护。工程建设中,村办企业在积累中拿出70万元;28家私营企业,主导产品卫生筷、铅笔等产品实现了出口创汇,筑路捐资私企老板多的捐5万元,少的也有5000元;村民“一事一议”,在村干部、党员带动下,全村群众筹资40万元。

  捐资活动不单筹集资金,还凝聚了人心。元宝村有宁波、三轮等自卸车80余辆,在道路建设开工前,河沙和打垫层所用的沙砾供求比较紧张,全村这些运输车辆主动请战,为村里义务出车拉沙子,仅用3天时间,就备沙子5000立方米,折合资金10万多元。工程建设的35天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39人早晨5时30分出工,晚间8时30分收工,道路施工期间,村干部、村民农民义务投工2000个,折合资金8万元。路修好了,元宝村农民真正实现了“开着小轿车上地种庄稼”的梦想。

  2.资金成了修路筑桥的首要难题。市领导多方“游说”,从远在深圳的“老乡”富商,到驻在尚志的中省直企业,纷纷慷慨解囊

  修路筑桥变成了全社会的工作重心,这种场景在尚志市前所未有。

  缺少资金成为公路建设遇到的最大“瓶颈”。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让筑路者休养生息,尚志市财政局、地税局对施工单位收取的建设营业税、教育附加、城市建设和印花税等税种,采取先征后退方式,补贴到工程建设中。国土资源局对工程建设使用的料场、山沙,免收矿产管理费。建设中使用河沙及河流石,水务局免收河道管理费。对工程施工中爆破药品的审批,公安局优先安排并免收外来务工人员的人口暂住费。各乡镇向公路建设提供乡村所属风化沙料和河沙料场,无偿为施工单位提供拌合场、存料场和机械设备停放等场地,无偿解决施工中便桥、便道占地及过境段施工。

  “放水养鱼”只缓解了资金缺口,数以千万计的资金缺口,需要不断开拓筹资渠道。为此,尚志市领导多次向建设指挥部传达这样的“逻辑”:要解决巨大的资金缺口,就要靠社会力量、众多乡友,而让对方能够心甘情愿捐献、筹集筑路资金,我们先把眼前的事情办好、把路修好非常重要。果然,看到尚志市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众多捐资者纷纷慷慨解囊。

  尚志人“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把路修好”的做法,在百姓中赢得了良好口碑,也引来了游历在外的家乡人关切的目光。2007年秋,尚志市市长刘志国到深圳市出差时,专程看望了在当地经商的尚志老乡、深圳市特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苏饴华,当对方得知家乡正在大张旗鼓建设通乡、通村公路,遇到了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当即表态说自己可为家乡捐资修路筑桥。苏饴华表示,十几年前,年逾而立之年的苏饴华家境贫寒,为了到外面闯世界,苏饴华向村里人求借,东家10元、西家20元,借遍全村,也只凑够了几千元钱。就凭着这几千元资金,苏饴华短短十几年间就在深圳从小作坊做起,从事电子产品加工,打拼成亿万富翁。如今,听说家乡要解决困扰乡亲千百年的行路难题,苏饴华一次性拿出600万元用于修路。2008年春,全程58.5公里的珍珠山至榆林通村公路开工建设,当年竣工。

  哈市长虹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焕友,是从马延乡太和村走出去的企业家。在修筑马延至太和村7.2公里通村路时,杜焕友慷慨解囊,为家乡修路捐资150万元。

  共同的利益和责任,把原本不归属一个行政体系领导的各方凝聚在了一起,看到地方领导及普通百姓为修路节衣缩食,勒紧腰带过紧日子,全力以赴筹资修建公路,驻在尚志的中直、省直企业也备受鼓舞,纷纷出资建设通乡、通村公路。

  位于尚志市帽儿山镇至吕家围子公路沿线的帽儿山钢铁厂,是该路改建的受益企业之一。在2007年筑路中,该厂毅然拿出价值60万元的2000多吨水泥,用于公路建设,使这条路如期在7月中旬竣工。帽儿山至红明村公路受益单位钢铁厂捐资60万元,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试验林场捐资150万元。

  自2005年开始,尚志国有林产管理局先后3次为公路建设出资。元宝镇至新发村公路林产局负担120万元,一面坡镇至老街基乡林产局负担100万元,该局3次出资修路总计达320万元。随着封山育林政策的全面实施,森工林业企业遇到了资金短缺困难。为了长远利益,在地方修路过程中,苇河林业局克服自身困难,在修筑苇河镇至珍珠山乡等公路中,苇河林业局两次负担350万元。2003年至2007年,亚布力林业局两次出资400万元,为70多公里的通乡、通村路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含义,在公路建设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回顾几年来的经历,尚志市市委书记董凤山对记者说:“有史以来,尚志市从来没有一件事能像修路这样动员了这么广泛的力量、牵扯到这样多的部门、人员,这项造福子孙的事业,得到了人们的衷心拥护。”

  3.市领导冒雨踏查筑路质量,“义务监理”拿着卡尺死看死守,人人关心质量、层层把关质量,100%优质工程引来了省级现场会

  修路是百年大计,质量的好坏便成为衡量成败的重要标准。尚志人遵循这样的准则:干就要干出让后人称道的高质量道路。

  为了保证质量,尚志市在通村路的设计方案中明确:所有的道路,都要坚持加铺“水稳层”,从而为保证路况完好又加了一道“保险”。这样做,每平方米路面就会增加成本10元,仅在2006年、2007年的筑路中,仅此一项就增加支出1000多万元。

  狠抓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对质量不合格的倾向决不姑息,宁可拆掉重来,也不放过质量隐患。施工过程中,实行“政府监督、业主(指挥部)负责、社会监理和企业自检”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四级质量保障体系。在整个质量管理方面,市农路办由领导挂帅,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组织施工,抽调3名工程技术人员下工地全方位督促检查指导工程施工,发现工程质量问题,立即提出清除质量通病的具体措施。中心试验室对各项工程质量定期抽检,用科学数据说话,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市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监督部对各分项工程验收严把质量关,上道工序不合格决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有的项目由各村选派农民代表监督质量,公路建设村都成立了以村屯干部、老年协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质量管理监督小组,委派2至3人每天坚持在施工现场跟踪检查,对道路基层、面层的厚度、宽度、振捣质量、养生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向施工单位和现场监理指挥部反映,使建设中的质量问题得到了及时纠正。

  把百姓的每一分血汗钱,实实在在花在修路上,让它变成质量过硬的公路,这是尚志市所有参与农村公路建设人员的共识。建设通乡、通村路,是百年大计,是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各级领导投入了极大热情。采访中,建设者记忆犹新向记者介绍亲临工地指挥的各级领导。省公路局局长朱金玉看了尚志的公路建设,对尚志的建后养护给予肯定,要求对公路环境建设措施要全方位落实。多次深入尚志筑路现场的哈市交通局局长贾剑涛,每次必说的话题就是施工质量,严令:工程质量出了问题,唯领导是问。尚志市委书记董凤山、市长刘志国经常深入农村公路建设现场检查工作,对工程中涉及林业、土地、电力等部门的难点,亲自出面沟通、协调。主管副市长于为本在经常深入建设工地指挥的同时,不厌其烦地到森工、林学院等上管单位,落实捐资并确定足额到账。

  人们难忘这样的情形:一天傍晚,市委书记董凤山突然冒雨只身来到偏远山村的筑路工地。看到雨水、泥巴弄脏了董凤山的衣裤,现场干活的农民都说“想不到市领导冒着大雨到这么僻远的地方检查修路”,董凤山说:“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由国家财政拿出大笔资金修建通乡、通村公路,这是头一遭,如果让这些钱打了水漂修了‘豆腐渣’工程,我们就是千古罪人。”这话,掷地有声,震撼人心。

  2007年10月,省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十余家新闻单位参观了尚志市河东乡农村公路建设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

  4.路修好了,村里的老人“轮流值班”看护,严防超载大货车压坏路面。“建养并重”造就花园式乡路,经济活力魅力四射

  近几年来,河东乡多数村屯都修筑了高等级路面。看着一条条白色路面伸展在绿油油的庄稼中间,几十年间吃尽了行路难苦头的老乡们,对此格外珍惜。2007年夏季,有老人提出成立“老年护路协会”,专门从事看护、养护公路。这一倡议,得到了更多老年人的支持,加入到协会的老人逐步增多。在有的村,老人们还在村头设立了栏杆,发现有超载的大货车驶来,老人们坚决不允许通过。

  在尚志,爱路、护路成了农民的共识。修路中,施工现场狭窄,难免要压农民的地头,甚至损坏庄稼。前几年,有谁家的地头被压了,地的主人往往不依不饶,坚决索赔。近两年,农民们盼望修路心切,对修路后的生活极为向往,对修路压地头变得极为宽容,没有了索赔的纠纷。

  看着千百年来走过的土路变成了白净净的水泥路,许多农民天很晚了还在户外聊天,他们说:“有了这样好的路,人变得格外有精气神儿。”

  农民对通村路如此看重,让尚志交通人的责任感进一步加重。主管交通的副市长于为本明确要求:“通村路要和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农民生产生活、党的方针政策相结合,使之成为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为此,尚志市确定了农村公路建养并重、和谐发展的方针,全面科学养护,积极抗灾保通,2006年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名列全省第一名。

  今年,他们产生了一个大胆设想:在已完工的农村公路两侧栽花种草,建设“花园式乡路”。从年初开始,对已完工的农村公路进行了层递绿化,即:在新路肩两侧打树床新植榆树墙,全市共投入资金20余万元,植树60多万株。绿化榆树墙59.4公里。河东乡的4条通村路,村屯新植了云杉、梧桐、四季景带和多季玖瑰10万株,长度7公里。对已绿化农村公路树床至白色路面间的软路面,实施种草绿化,进而形成公路绿化阶梯,提高农村公路品位。

  驱车走在尚志的乡间小路上,白的路面,红的鲜花,绿的榆树墙,如诗如画,宛如进入仙境。

  5.农民说:“道路顺畅了,农产品卖出了好价钱,生活环境改善了,我们说这才是最实在、最科学的发展观”

  2006年冬,尚志市河东朝鲜族乡兴北村农民李贵龙,带着在韩国打工赚得的资金,回家过春节。短短一年间,看到原来每到雨雪天都泥泞不堪的翻浆路,变成了光洁、平整的水泥路,李贵龙激动不已。过去的8年,李贵龙每年都从韩国回家过年,回来就不想走。可是,看到村里村外的道路那样差,他又不肯在家里闲待着,只好忍痛远走他乡出苦力赚钱。2006年,河东朝鲜族乡在完成23.3公里通乡公路基础上,又投资567万元,新建了3个村的16.5公里的通村公路。路修到家门口,李贵龙产生了回乡创业的冲动,他投资200万元,买下村里闲置的小学校舍办起养牛场,还多方与韩国的亲友联络,融资合作扩大规模。

  在河东乡、在尚志市,像李贵龙这样为交通环境大变所吸引,回乡投资创业的事例不胜枚举。2006年,尚志市建设农村公路34项计143.4公里。其中通乡公路4项计50.2公里,通村公路30项计93.2公里,总投资8146.29万元。2007年,规划建设农村公路38条283.2公里,其中通乡公路7条134.4公里,红色旅游路1条14.1公里,通村公路26条95.4公里,通达公路4条39.3公里。2008年,全市共建设农村公路50项377.8公里,其中,新建通乡公路4项89.6公里,新建通村公路44项207公里,续建通乡公路2项81.2公里,总投资19791万元。

  交通环境的改善,使农村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提升了档次。亚布力镇至庆阳镇通乡公路是全市受益群体最大的一条农村公路,3个乡镇一个林业局受益人口达10多万人,依托畅通的农村公路,沿线山产品,特别是三梅产品实现了收购、冷冻、仓储、出口的一条龙物流体系,产品畅销全国乃至世界。路修好了,尚志富商李树友于去年底开始投资千余万元,到沿路的亮河镇修建了浆果冷冻厂,这个镇的浆果种植面积3年间翻了近两番。苇河至珍珠山通乡公路竣工通车,珍珠山乡是最大受益者,该乡栽植4亿袋食用菌远售省内外。过去因路不好,营销商不愿意到这个乡来收购木耳,有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据介绍,通村路建成后,全乡木耳栽培栽植由1亿袋增加到近两亿袋,仅此,农民年可增收数千万元。

  采访中,常能听到尚志市农民这样说:“道路顺畅了,农产品卖出了好价钱,生活环境改善了,我们说这才是最实在、最科学的发展观。”

  据统计,2008年,尚志市浆果种植面积由上年的6.5万亩发展到7万亩,带动农民增收650元;食用菌栽培总量有6亿袋增加到7.6亿袋,为农民人均创收2000元左右。农村公路建设,为尚志市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步入快车道,奠定了重要基础。

  有种精神叫顽强,有种力量叫拼搏。当2009年元旦的钟声敲响,尚志市城乡呈现出祥和景象:沿着一条条整洁、平坦的水泥路,数以万计的农民,怀着丰收的喜悦,从四面八方涌向集镇、涌向县城采购节日物品。看到自己的心血转化成了农民致富坦途,农村公路的决策者、建设者感到无比自豪。本报记者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