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领先产业转移助企业“减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7日08:29  东方网-文汇报

  人民币升值,劳动力、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全球金融危机下,劳动密集型企业成为受到最沉重打击的一环。利润被严重打薄,使得许多企业开始陷入“有单不敢接”的尴尬境地。然而在此逆境下,隶属于杉杉集团的宁波新明达针织有限公司2008年利润率保持在6%以上,不仅仍在大规模接单,甚至还在扩建生产基地。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说,能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坚持发展,相当一部分应归功于企业在“幸福的日子里”想到了“不好过的日子”,在数年前就开始进行产业梯度转移。

  新明达董事长邱妙发告诉记者,拥有一万多名员工的新明达,是一家典型的出口加工型服装纺织企业,属于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的行业。算一下2008年上半年的成本账,足以吓人一跳:出口退税调整,使企业利润减少了900万元;人民币升值让利润率下降了3.9%,影响利润1800万元;劳动力成本增长25%,涉及多支出3000万元;水、电、煤涨价,又“吞”掉了1200万元利润;原材料方面,仅上涨三成的染料价格,就让企业同比多支出400万元。

  2007年一年,新明达的利润为6000多万。而这些2008上半年增加的成本,加起来便已超过7000万。何以仍能保持较高的利润率?邱妙发说,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产业梯度转移,是消化成本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早在2002年,在许多企业还沉浸于对经济高速增长势头的乐观中时,杉杉集团便已敏锐地感受到东部沿海地区商务成本的上升趋势,开始将旗下企业的生产基地逐步向安徽等地转移。新明达,更是开拓性地将扩展眼光瞄向海外。

  2006年,新明达在安徽芜湖投资一亿元的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次年完成销售收入两亿元,实现利润1500万元;2007年,在柬埔寨的工厂正式投产,2008年预计利润达700万元;目前,一家垂直一体化的针织厂又正在江苏宿迁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

  产业转移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而在柬埔寨建厂,不仅能规避纺织品配额封锁,更使得公司在和外商谈判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邱妙发说,如果没有柬埔寨的工厂,许多高利润的订单企业肯定是承接不到的。他举例道,2007年美国一家公司给了新明达700万美元的订单,2008年升到了2000万美元,其中30%都需要在柬埔寨加工;另一家美国公司更是在合同中指定,70%的订单产品都必须在柬埔寨加工。

  “如果没有几年前及时进行产业转移,现在我的日子就不会这么好过了。”邱妙发感慨地说。全球性的金融风暴,给每个企业都带来了重压。能否“减压”,就要看企业的“内功”。拥有“领先一步”的眼光和行动力,则是帮助新明达乃至杉杉集团“过冬”的秘诀。

  本报记者袁祺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