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本报专访河北省人大代表、省劳动厅厅长傅文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8日01:55  燕赵都市报

  ■核心提示

  自2008年10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就业的影响逐步显现,截至2008年11月底,全省企业减员已达11.3万人,近41万农民工从省内外返乡,我省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省人大代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傅文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分析我省面临的就业形势时表示:“我们宁可把形势估计得更严峻一些,把困难看得更重一些,立足最坏的情况,力争最好的结果。”

  ■企业停产影响最大的是农民工

  燕赵都市报: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经济增长放缓对就业的拉动力减弱,我省目前的整体就业形势是怎样的?哪些人群受影响最大?

  傅文才:从目前看,企业受影响而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停产倒闭,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农民工。截至去年11月底,我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近41万人,其中到京、津、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区的外出务工人员已有近27万人返乡,省内务工人员返乡13.9万人。外地输入我省的农民工返回原籍的有15.7万人。

  燕赵都市报:据统计显示,打工收入已成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今年很多农民工将无工可打,该怎样帮助他们实现收入?

  傅文才:针对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将采取稳定岗位的办法。我厅正和财政、税务部门着手制定《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通过允许企业缓交社保费,阶段性免缴基金、调整基数或降低部分社保费率等办法,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使城镇用人单位尽量少裁员或不裁员。针对返乡农民工,我省将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农民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以及通过乡镇企业就业;通过政策引导扶持,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实现就业。此外,通过结合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返乡农民工尽快就业。

  ■近3年8万高校毕业生失业

  燕赵都市报:大学生就业也是很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您认为目前我省大学生真实的就业状态是怎样的?

  傅文才:去年底,我们刚刚完成了一项针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专项调查。调查显示,2006年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率为11.3%、2007年失业率为13.1%、2008年为26%,以此比率推算,2006年-2008年全省82.1万名高校毕业生共有14万人未就业,除去考研、暂时失业、无就业愿望和其他原因外,其中一直处于失业状态的人数8万人左右。

  燕赵都市报:您认为8万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傅文才: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较多,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教育结构不合理以及毕业生就业技能不足,另外人力资源市场分割以及服务不到位,以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三股洪流”汇聚,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因此,我认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首先要努力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积极发展金融、软件、高新技术等需要高素质人才的产业和行业。另外,学校要在教大学生知识的同时,主动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高毕业生实践和就业能力。

  对于社会保障部门来说,还要做好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各类就业人群社会保险覆盖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多形式就业。

  ■2009年可实现就业87万人

  燕赵都市报:扩大就业被称为我省2009年的“特殊任务”,分析当前影响就业的各种因素,您认为我省能顺利完成这一任务吗?

  傅文才:这次金融危机冲击最直接的是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企业,而这些企业正是我们扩大就业的重点。但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央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加大投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10项重大措施,对我省偏重型的产业结构拉动作用更直接、更有效。而且我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增加,按照我省GDP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约增加就业3.7万人,以经济增长9%测算,今年可增加就业33万人。加上公共服务事业岗位和公益岗位增加因素,预计新增就业可达到48万人。加上补充自然减员、省外就业等,全年可实现就业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可控制在4.5%以内。

  燕赵都市报:为了稳定现有就业岗位,政府出台措施,鼓励和支持遇到困难的企业采取轮班工作、协商减薪等办法,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这样的允诺会不会直接损害职工利益?

  傅文才:允许企业降薪不裁员,是特殊情况下针对困难企业采取的一项特殊政策。尽管我省增加职工工资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省随着企业效益的改善,逐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的调控方向不变,实现职工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不变。我们要通过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和有关调控措施,不断提高职工收入水平。

  燕赵都市报:总体来说,您对我省今年的就业预期是怎样的?

  傅文才:在我看来,这场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不断加深,正在从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企业向其他企业扩散,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压力和困难还将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优胜劣汰、兼并重组增多,必然对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和结构、劳动关系调整产生深刻影响。但党中央、国务院已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就业问题更是给予高度关注。我们相信,通过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措施,通过劳动者的共同努力,就业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

  本报记者 王丽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