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穿越灾难,我们的步伐如此坚定

  ——铭记2008·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开栏的话

  在四川发展史上,2008年是一个重要坐标。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进程中,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实践中,我们经历艰难与考验,我们书写坚强与奋起。

  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大型系列报道《铭记2008特别报道》,回眸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的足迹,回眸灾后恢复重建的干劲,回眸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智慧,回眸关注民生温暖人心的记忆,回眸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杨晓 李秋怡

  2008年12月28日晚,“影响四川·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系列评选活动”10大最具标志性事件揭晓。“确立全省工作总体取向和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战略定位”从改革开放30年来的若干重大事件中跃然而出,高票当选。

  投票反映民心民意:回首2008年,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金融危机……四川遭遇了前所未见的困境和磨难,但无论道路有多么颠簸崎岖,“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全省工作总体取向、“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定位——2007年12月27日至29日举行的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上吹响的号角,始终引导着全川人民披荆斩棘,百折不挠。

  这一年,我们失去的很多,得到的也丰厚:钢铁般的信心,患难与共的情谊,坚不可摧的凝聚力……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四川人民昂扬奋进,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总体取向、战略定位,对四川的影响深刻而深远。

  科学审视省情,顺应民心民意,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一个全新的战略定位确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站在新的起点谋划未来,中国四川,扬帆启航

  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一年前,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四川头一回这么想、这么干。一年来,“高地”建设蔚然成势,成为年度主流词汇。

  “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角审视区位特点,科学定位区位功能,通过创造区位优势,带动和发挥其他方面的优势,形成发展的强势,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刘奇葆的重要讲话成为全会共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这个关系四川未来的全省工作总体取向,将8800万四川人民的思考与实践引向更深的发展内涵,更高的发展目标,更广的发展平台。

  确立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这一定位,是源于对省情的再认识,是从创造和发挥区位优势出发确立的发展新定位:2007年,四川在西部率先进入了GDP万亿元俱乐部,但却是个头最小的那个。“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仍然是最大的省情,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仍然是最大的问题。历史的责任、人民的愿望都要求四川必须加快发展:到2020年,实现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接近或达到当年全国水平。

  全新定位之下看基础:新型工业已经起步,农业基础较为雄厚,在中西部省市区中,世界500强落户最多,支撑发展的战略资源较为丰富。

  全新定位之下看方向:四川虽然地处内陆,但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从区域联系看,四川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接合部。从市场联动看,四川是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各种要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从交通联结看,四川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

  “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成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着墨之处。这中间,“枢纽”凸显和提升区位优势,“中心”巩固和强化区域功能,“基地”支撑和增强高地实力,“一主、三化、三加强”成为跨越发展的基本思路,“充分开放合作”成为加快发展的必然出路。

  四川不是盆地的四川,而是西部的四川、中国的四川、面向世界的四川。“高地”建设,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着眼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潮流,激荡起四川人民的蓬勃干劲:2008年1—4月全省GDP增长14.5%,增速创改革开放以来同期最高水平。

  准确把握大局,坚持科学发展,经受特大地震的严峻考验,取得抗震救灾重大胜利。统筹兼顾,重建灾后美好新家园,高地建设信心不动摇、目标不改变。灾后四川,逆风飞扬

  “5·12”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山河易容,打破天府之国千年的祥和安宁。当年二季度经济发展受到重创,GDP增速猛然间下挫到4.6%。

  少有的遭遇和处境、少有的困难和考验、少有的压力和责任、少有的关注和关切,少有的坚强和奋起——2008年7月13日举行的省委九届五次全会,这样判断当时的形势。

  国际上有人预测,这一震四川经济必然倒退10年。当此时候,省委清醒分析形势,敏锐把握机遇,冷静运筹帷幄,抓住危中之机,响亮提出:统筹做好抗震救灾与全省各项工作,确保大灾之年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坚持省委九届四次全会重大部署和奋斗目标不改变,坚持实现全省今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决心不动摇。大灾之年必须大干、苦干、实干,强化落实、主动有为,推进重大工作不松劲!

  四川人,擦干悲痛的眼泪,重振奋斗的精神,形成全新共识:受灾,不是放慢速度的理由,而是加快发展的要求。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贯穿于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进程之中。

  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又打好“重建牌”,打好“亲情牌”,重灾区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切实增强自我发展和自主增长能力;轻灾区自我加压,想方设法多挑重担,加快发展。全省灾后恢复重建速度惊人,“高地”建设的进程超乎普遍预期。

  2008年二季度,全省遏制经济下滑的势头,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回升,前三季度GDP增长达到9.5%!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我省面临严峻挑战和重大机遇的形势下,2008年10月22日开幕的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和12月23日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坚定明确了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既定目标,为全省人民注入必胜的信心。

  以“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为主要内容的重大项目开工高潮迭起,为难忘的2008年划上句号。

  深化发展路径,稳步务实推进,抓机遇抓重点抓基础抓产业,面向全国融入世界,“三向拓展、四层推进”的开放合作战略,不断向深度迈进。开放四川,活力四射

  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出路在开放合作。

  跌宕起伏的2008年,充分开放合作的动作和成果,值得大书特书。

  秉承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确定的 “三向拓展、四层推进”的开放合作战略,把握世界发展潮流,准确判断经济竞合趋势,3月31日,首次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会议隆重举行。会上,省委、省政府第一次联合下发招商引资文件。

  在世界性产业转移的滚滚浪潮中,这个会议,是抓历史机遇的标志,是开放合作的具体实践。

  尽管突如其来的地震搅乱了预先设想的进程。但是,脚步并没有因此停下,反而迈得更加稳健。震后不到一月,“四川·跨国公司携手同行”拉开序幕,在不到一个月的考察活动中,110多家跨国公司的全球总裁或中国区CEO密集访川,签下57亿美元大单,灾后重建项目所占比例最重。

  18个省市的感恩之行,既是四川人情意的表达,也是携手全国共建“高地”的创举。从2008年9月26日起,省领导陆续率团出访,18次投资说明会,13次签约活动,签约项目464个,投资总额达2039亿元,创历次投资促进活动之最。

  第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汶川大地震后的5个月召开——10月27日至31日,数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云集成都,贸易、投资等各项签约记录均被刷新,签署的《2008成都共识》开创了泛亚区域合作的新格局。

  这一年,全省抓机遇抓重点抓基础抓产业,“高地”建设的基础更加牢固;这一年,外贸出口逆势走出大阳线,前10月外贸出口突破100亿美元,我们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机遇的四川、安全的四川、日新月异的四川”,迈向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四川活力四射!

  相关报道见B1版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