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春运能否成为人文情怀下的“迁徙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8日15:29  新民晚报

  一年一度的春节返乡人潮,其背后是浓浓亲情,是割舍不断的传统,历经20余年运作的春运,已凝聚沉淀了节日的因子。所以,它不应再只停留在单纯的巨量人流腾挪上,而应升华为盛大的迁徙节日,让它为返乡的人们祈福,为远行的人们消解乡愁,捎一份关爱

  春运早已有之,但演变成如今这般浩大规模的人流迁徙,则与1988年兴起的民工潮及其后一批批南下创业者密切相关。

  这样集中于一地、一个时段内两三千万人员的大迁移,在世界任何国家都是难以想象的奇观。于是,铁路、车站、公路客运全面告急,市政公共服务巨量超载。此时,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都超负荷运转,甚至疲于奔命。而返乡的人们,尽管一票难求,几天几夜排队等候,还要蒙受旅途劳顿困苦,但百里千里外的浓浓亲情召唤着“回家看看”,任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也无法阻拦。所以,作为主人的广州人,无论吃多少苦,把工作做细点、扎实点,尽量减轻返乡者的旅途烦累,让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平安、顺利上路,亦是应尽之责。

  纵观一部春运史,堪称跌荡起伏,蔚为壮观。尽管险情不断,让人揪心,但多年的春运也展示着广州的进步与发展,它不仅仅是交通运力和效率的提高,更是整座城市科学管理和应变力的飞跃。想想看,像去年蓦然间上百万的人流拥堵滞留火车站,居然未发生一起人员踩踏死亡事件,这奇迹不正体现了这座城市管理的水平和能量?

  所以,虽然我们不得不应对春运,应对那汹涌而来的人流,应对那不期而至的种种考验,但其实应该感谢春运带给广州的精神财富——作为全国启动最早,规模最大,已有20余年历史的春运发源地,这些年来,我们在疲于应付那一场场危机时,似乎忽略了发掘春运背后的人文价值及资源潜力。短时间内,几十万上百万的人流涌来,表面看似一场灾难,但那又何尝不是一种巨大的资源。如果政府和旅游、交通等部门有意识地去开发、引导,并赋予人文内涵及符号特征,比如将其逐步创造演变为一年一度的“迁徙节”又将如何呢?羊城晚报(阅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