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忠诚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0日01:57  京华时报
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忠诚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王忠诚在研究病例(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王忠诚徐光宪获最高科技奖

    据新华社电中共中央、国务院昨天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

  人民大会堂大礼堂里灯火璀璨,鲜花竞艳,气氛庄重而热烈。上午10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王忠诚,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徐光宪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以及其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

  会上,颁布了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人选和项目。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奖项目3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5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54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6项、二等奖225项;授予3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人物故事

  王忠诚,男,1925年12月生于山东烟台,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徐光宪,1920年11月生于浙江绍兴,先后任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1980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创建了北京大学稀土化学研究中心和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忠诚:“万颅之魂”勇闯禁区

  他是世界上做神经外科手术惟一超过万例的医生,被誉为“万颅之魂”;他是世界上做脑血管畸形手术数量最多、经验最丰富的神经外科专家……他就是中国神经外科的开创人王忠诚。

  战场上的遗憾

  从一名普通的外科医生变成一名神经外科专家,缘于王忠诚在朝鲜战场上的特殊经历。

  1925年,王忠诚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贫寒家庭,在九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考虑到经济原因,他选择了免学费的医学院。

  毕业两年后,他随抗美援朝医疗队来到鸭绿江边。战场上,很多战士因头部中弹而受了脑外伤,但那时中国的神经外科几乎一片空白,王忠诚和同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战士们死去,束手无策。“觉得自己无能啊!很对不起他们。骨科、外科、内分泌科等我都能治,却治不了脑外伤。”王忠诚回忆说。

  于是,他暗自立下誓言——有朝一日,一定要学习脑外科!

  用身体换突破

  1952年,卫生部在天津举办神经外科进修班,王忠诚由此开始了自己的求索之路。

  王忠诚在神经外科领域的第一次突破,是用自己身体为代价换来的。从1954年开始,整整7年,他在缺乏基本防护措施的条件下研究脑血管造影术,积累起 2500份病例资料,编写了我国第一部《脑血管造影术》,成为全国神经外科疾病诊断的主要方法,使手术检查的危险性由百分之二降至千分之二。

  王忠诚的老同事、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罗世琪回忆起那段日子仍然心有余悸。放射线直接照射会导致人体白血球降低,免疫力下降。“当时,王院长白血球只有3000了,他还坚持做,真的不怕死。”“当年他连续六次患肺炎,如今白血球含量仍只有常人的一半。”

  当年王忠诚几乎被无缘无故的发烧夺去了生命,如今一个神经外科大夫只要15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脑血管造影检查。一部《脑血管造影术》,使我国神经外科诊断水平一步跨越了30年。

  生命禁区创奇迹

  从上世纪50年代解决脑血管造影开始,王忠诚率领着中国神经外科,就像一艘破冰船,闯入“死亡之海”。

  上世纪60年代,他改善了一些颅脑手术入路及摘除技巧;上世纪70年代开展显微手术,使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由10%降至今天的2%以下。

  上世纪80年代,CT技术、显微手术等引进中国,王忠诚的神经外科医疗技术也日臻完善。他成为世界上惟一完成开颅手术逾万例的医生,这个数字曾被国外同行误以为多写了一个零,王忠诚也因此被誉为“万颅之魂”。

  上世纪90年代,王忠诚试着向一直被国际医学界视为手术禁区的“脑干”进行探索。脑干是人的生命中枢,在这里“动刀子”,被称作是“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可能关系到生死存亡。至今,他已做了600余例脑干肿瘤手术,数量之多,死亡率之低,始终保持世界第一。

  随后,王忠诚又向另一个“不治之症”——脊髓内肿瘤进军。长期以来,这种病的治疗效果差,术后瘫痪多,往往“治不了聋又添哑”,国外几乎无人问津。王忠诚则创造了170例脊髓内肿瘤手术无一人死亡的奇迹。

  向病人致谢

  王忠诚曾说过,“要多为病人着想,像爱护亲人一样爱护病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次手术后,王忠诚总是不放心,总想去看看,或者打电话询问康复病人情况。他认为,“不但要把病人救活,还要让他能活蹦乱跳才行。”如今,年过八旬的他已放下了手术刀,但王忠诚仍每天按时上下班,参与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断。

  昨天,当王忠诚站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巅峰时,他依然惦记着病人,“我要感谢我的病人,是他们和我一道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向疾病发起挑战,不断超越人类自身和医学教科书的局限,一起创造了生命奇迹”。

  本报记者 叶洲

    徐光宪保持童心 在校内BBS取名为老顽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最高科学技术奖 获得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