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城区主街道都有探头(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0日02:08  华商网-华商报

  

城区主街道都有探头(图)

  东大街上的紧急报警点,上面安装了电子眼

  

城区主街道都有探头(图)

  交通社区内安装了130个摄像头,工作人员坐在监控室内,就可以监控到社区的每个角落 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赵彬摄

  何谓“天眼”,词典中这样解释:“天神之眼,能透视六道﹑远近﹑上下﹑前后﹑内外及未来等。”我们每天上下班或逛街时,走过的西安某条大街上也有“天眼(监控探头)”,它不能透视未来,却紧盯罪犯的违法行为,维护古城的社会治安。

  西安“天眼”翻倍增长

  20岁的小王来西安读书两年了,对西安各条大街非常熟悉。每当走在东大街、南大街时,他经常看到有民警在街上巡逻,但心里却总有这样的疑问:“两条大街人这么多,这点民警够用吗?都说西安监控探头多,也不至于多到不用警察吧。”

  有不少市民和小王有同样的想法,总听警方说街头“电子眼”多,但平日里很少能看到,是不是警方在故弄玄虚?如果他们看到警方的监控数据时,肯定会发出惊叹声!截至2008年底,西安市区的监控探头约有5万个,包括警方自建、街面、车站等公共区域。西安的监控系统建设在全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和模式都处于领先地位,2006年探头数量是2万余个,到了2008年翻了一倍还多,城区内“电子眼”覆盖率是95%以上,其他区域也达到了75%以上。换句话说,西安城内每条街都有监控探头。

  南门东门“无缝”连接

  探头不断增加到底有何作用?西安市公安局有这样一份统计表:2008年1~10月,通过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破获刑事治安案件1382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048人,提供线索破案1391起,抓获嫌疑人1002人。要问西安哪里最繁华,市民都会说是南大街、东大街,那咱们就从这里的监控说起。这两条大街属于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管辖,辖区内的监控探头共设置了517个,两条街上每隔100米就有监控,城外监控的间距是150~200米。

  1月8日下午,公安碑林分局指挥中心大厅内来了群特殊访客,他们是辖区小学的农民工子女。刚走进大厅,面前的电视墙引起大家兴趣,40个监控实时画面显示在屏幕上。指挥中心副主任王振岩对学生们说,你们想看哪个画面我们都能放大。民警熟练地操作着摇杆,40个图像电视墙变成单个图像。

  图像是来自东门外城墙上的监控,镜头不断向马路对面车站靠近,远在三百米外的站牌上的站名都看得很清楚,画面质量如同千万像素相机拍出的照片。“这不算什么,它的能耐不止这些。”

  说着,电视墙上只剩下8个监控图像,它们被显示在一条直线上,从左至右显示出了整条东大街。300路公交车沿东大街行驶,依次显示在8个显示屏上直至出东门。“无论车辆还是行人,只要沿两条大街走,就能看到全程,根本不存在监控空白区。我们称这是‘无缝’连接。”王振岩说。

  监控不是仅限警方使用

  监控数量多了,探头质量高了,普通市民依然会这样想,这对警方平日工作有帮助,和普通人没有太大的关系。王亚东负责公安碑林分局的“天网工程”,他称,简单说来监控只是协助处警,还有就是保留案件证据,有案件发生就能查看附近监控,调取监控记录下的案件证据。

  王振岩遇到过这样的事,有位市民打车到钟楼,把5000元钱忘在车上了,没要发票也没记住车号。当他正不知该咋办时,抬头看到有个监控探头,他赶紧向警方求助。“最终,警方给他提供了车牌号,把钱追了回来。”王振岩说。监控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要能为群众解决困难。

  但现在市民主动利用监控的不多,公安碑林分局指挥中心副主任李晓华建议,市民遇到侵害时就可主动利用监控。“比如市民晚上下夜班时,担心遇到不法侵害,走路的时候可以走人行道外侧,这样就总处于“电子眼”的监控区域内,就算发生意外也能及时提取证据。

  人在西安

  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还是外来奉献的他乡人,人在西安就是西安人。我们每个人在关注古城治安状况的同时,也被大街小巷的5万只“天眼”护卫着

  未来监控系统一键启动处警方案

  公安碑林分局指挥中心副主任李晓华介绍,分局现有60名内勤操作监控系统,派出所也能看到辖区监控。当发现突发事件时,看监控的人要通知离现场最近的群防队员,并将警情立即上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现场的情况,再调集离现场最近的巡警处理,或启动分局的巡警队处置。如果指挥中心通过监控发现警情,首先要通知离现场最近的巡警,再通知辖区派出所前往现场。

  随着社会治安发展的需要,未来的监控系统会更加完善,它是电子地图和监控的结合。“监控不再单单是探头的概念了,而是一个包括各方面内容的集合体。”李晓华说。电子地图能显示警力分布,确定车辆和人员实时位置。那时出现警情就会这样解决:“比如东大街口发生抢劫案,有市民通过电话当场报警,电子地图上立即显示位置,并标出最近的监控探头,调整方向对准事发现场方向。”根据警情的具体情况和地点,只要按下一个按键,处警方案启动,按照事先做好的方案,自动通知各方面处警。

  “监控系统是需要不断升级的,现有系统预留了功能。”李晓华说。现有监控平台能满足扩容,利用软硬件增加探头,系统也能够正常地运行起来。其实,现有监控只能够完成图像采集,但它本身却已留好声音插口,只要在监控上安装麦克风,指挥中心就能收集街道上的声音,监控就成了街头的报警器。当市民遇到紧急情况,就能在监控探头下语音报警,看监控的民警就能了解相关信息。

  天眼社区

  社区全监控两年零发案

  沐浴在冬日的阳光下,坐在椅子上拉家常的老人,嬉笑玩耍的孩子,西安市大学南路交通社区里的一切都让人感到悠闲自在。但进入社区的陌生人可能并不知道,当踏进大门的那一刻,其一举一动都通过居民楼间遍布的摄像头传到了社区警务室的大屏幕上。

  交通社区是碑林区一个普通的小区,由省公路局、中交设计院和省公路设计院等3个单位组成,常住人口7800余人。梁保森是一位普通的社区民警,他还清楚地记得,去年3月,一名男子潜入中交设计院办公楼,准备拿走一台电脑,还没等他离开现场,就被民警人赃并获;4个月后,又一名小偷溜了进来,并“成功”地偷了一个装着2000元的钱夹。人是逃了,可影像却被摄像头忠实地记录了下来,短短7天,小偷落网。梁保森将这些归功于“天网工程”。

  而2006年初时,该社区还没有安装监控,那一年里整个社区发生了3起刑事案件。2006年6月,红缨路派出所开始尝试在该社区里的中交设计院家属区分3批试点安装了65个摄像头,到目前一共安装了130个摄像头,全社区里没有死角,甚至延伸到了街面。“自从装了摄像头等一些监控设施后,小区连续两年已经零发案了!”梁保森说。

  除了摄像头,社区每幢楼的二层都“圈”着一圈白色类似电线的东西。“这种防盗设备叫‘静电感应系统’,如果有人试图通过管道等爬楼,只要距离在10厘米以内,人体散发的热能就会让系统自动报警。”除了发出“呜呜”的警报声,警务室里那块标有各幢楼位置的电子显示牌还会清楚地显示哪幢楼出现异常。

  然而,对于一个社区的安全,仅仅有监控、感应等“技防”手段还不足以完全保障安全。随着社区安保设施的不断完善,昔日由老头老太太自发组织的“小脚侦缉队”逐渐被巡逻队取代。2006年8月,交通社区警务室组织的38人巡逻队正式“接管”了社区的巡逻工作,配备对讲机,一天三班巡逻。少部分耐不住寂寞的老人转行当起了“护楼员”。在周围的绝大多数单位,类似的巡逻队也都组建完成。

  “你想想,有这么全面的防范,还怕贼吗?”不只民警这么认为,社区居民也深有同感,“比以前好多了,现在别说刑事案件了,就是打架闹事都很难看到!”社区李阿姨可以让小孙子一个人在楼下玩耍了,孙大爷也可以“不顾家”,安心地到环城公园听戏、遛鸟了。“这些东西,好得很!”成大爷曾专门到警务室参观过,“那么大的屏幕,把小区都分成格格了,想看哪看哪,你想,哪个小偷还敢来!”

  天眼城乡

  城市农村各有“安家”高招

  去年奥运会期间,西安已将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纳入新建住宅规划设计和验收之中,在城区大力推行电子监控室建设和楼宇对讲系统。对传统的居民小区,设立门卫值班室、修筑防护墙、安装防盗门,提高居民小区自我防范的能力。

  2007年8月22日下午,西安市庆安小区内一名中学生在家中遇害。由于该小区有完善的监控系统,大门进出口均有摄像头,警方调出当日的监控录像。通过反复回放,民警发现一拎着袋子的中年男子进入小区时穿花衬衣,出来时却换成白衬衣。放大录像后,可以清楚地看到该男子袋子中露出的榔头把。结果作案仅3小时,嫌疑人即被抓获。

  据有关方面统计,截至目前,西安市已有330个社区实现了视频监控覆盖。那么,作为社区居民,如何利用好这些监控设备呢?公安碑林分局红缨路派出所教导员牛占峰建议,居民们都应准确了解每个监控器的位置,万一遇到不法侵害,可以往有监控的地方跑,有利于警方取证破案。其次,应熟记辖区派出所和社区安保部门的电话,以便随时报警。

  城里有摄像头,农村也有自己的防控手段。在农村平原地区广泛推行的“警铃入户”,实现了一家有警,全村出动,共同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的目的。以高陵县为例,以12户为1组,每家有1个遥控器,有效距离1公里,设1个大警笛喇叭。无论哪户轻轻一按,中心户长家指示灯就会显示具体的人家,同时喇叭发出类似警笛鸣叫的声音。目前西安已有1818个行政村安装了警铃,受益农民达46.7万户。

  此外,西安市公安局推行的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将治安管理的防线延伸到每个社区和偏远农村。所有村庄和96%的社区建立了综治机构,社区警务室建成率达100%。2008年,西安2158个社区和行政村实现零发案,比例达63.5%。

  天眼变迁

  监控三期发展街头音像报警

  从较早出现的监控设备,到如今全覆盖的网络,西安经过不到5年时间。公安碑林分局指挥中心副主任李晓华、王振岩等人是最早介入分局监控系统建设的,对此最有感慨。

  监控从3个探头开始

  2004年7月,南大街街头上空出现三个圆圆的“黑家伙”,不少市民觉得很新鲜,这是西安市较早的监控系统。“但那时数量非常少,只有三个监控点位。”李晓华说。那时的探头也能360度旋转,只是能看清楚目标物,但绝对达不到清晰的程度,监控的范围也很有限。“那时技术水平确实有限,通过监控更多的只能知道何事。”王振岩说。要想知道嫌疑人逃跑方向,靠监控还不行。那时的监控给李晓华的感受是,监控平台存在很多的不足。“一个图像源要连三个终端,那自然会有先来后到,最常出现的状况就是‘卡壳’。”李晓华说。

  “U”形监控网跟踪疑犯

  李晓华介绍,2005年到2006年,是碑林区监控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通过在长安路、南大街、东大街、雁塔路陆续安装监控设施,形成了“U”字形街区监控网络,监控点由3个增加到了19个,后来又增加到55个,这才逐步形成了网络系统。

  这二期的技术没多少升级,是在一期基础上扩容改造,简单说就是探头数量的增加。“监控多了效果有变化,最主要就是能看的画面多了。”王振岩说。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能通过监控看到嫌疑人往哪跑了,办案时就能多些线索了。

  监控自动接受街头报警

  “现在的监控系统优于以前很多,不仅是分布的数量多了,分布的格局也更加合理,基本每个社区、小区出入口都有了。”李晓华说。在社区安装监控,只要是和主干道连接的口,见口就必须安监控探头,这样就能保证一定范围内,犯罪嫌疑人逃跑的方向和路线,都能准确地进行记录。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监控,西安城内出现了5个特殊监控,它实际上就是紧急报警点。当遇抢劫、人身伤害等紧急情况时,报警人只要按下报警按钮,指挥中心的报警装置指示灯就会闪烁,立即与辖区派出所接通,民警能看到报警人的影像,还可以进行语音对讲,大大方便了市民报警和警方处警。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杜俊岭 宁军 采写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