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迎接挑战,我们牢牢掌握主动权

  ——铭记2008·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 本报记者 伍江川 胡敏

  危机传导

  在拉动内需的过程中,四川灾后恢复重建成为促进全国发展的强大引擎。大挑战蕴含大机遇。

  一次百年难遇的危机降临——美国次贷危机至去年下半年已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所引发的“蝴蝶效应”,远远超出绝大多数人的预料。2008年末,一个又一个行业宣告危急,危机逐渐由金融向实体经济蔓延。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被拖入衰退的深渊,新兴经济体直面着危机应对能力的考验。在我国沿海,企业感受到了“冬天”;“寒气”,继续向中部、西部地区传导。

  刚刚遭受地震重创的四川经济,又叠加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岁末两月,危机对四川产业的影响逐渐显现: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由8月的21.9%降到11月的11.1%,全社会用电量、第二产业用电量9-11月连续三月负增长,11月全省外贸进出口增幅比上月回落4成以上……

  问题的核心是需求不振。中央审时度势,发布“进一步扩大内需十项措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力度之大,令世界大大提振信心。

  四川被赋予重任:加快恢复重建步伐,充当促进全国发展的强大引擎。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在市州调研工业经济时反复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快工业止滑回升步伐,通过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拉动内需的政策导向放大了重建市场,两者的结合为四川加快发展创造了独特的比较优势。面对危机,四川的机遇凸显。

  止滑提速、加快发展——去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锁定了2009年全省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力以赴保增长,全省上下坚定信心、迎向春天。

  力保投资

  危中抢机,最有效的手段是让投资这驾“马车”多拉快跑。

  灾后重建和拉动内需,是四川发展面临的两大机遇。抓住机遇,需要正确的路径。

  审视四川在全国所处的位置,欠发达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点多面广,要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力保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既可以加快灾后重建,保证经济增长和撬动内需,更可以为四川未来发展解决瓶颈制约,积蓄长久的宝贵财富。

  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去年11月初,四川迅速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明确系列措施,力保2008-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3万亿元以上。年底,省发展改革委透露,2008年中央紧急追加的1000亿元投资计划中,我省获得国家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超过60亿元,成效显著。

  一系列在2008年初或灾后重建过程中议定的项目由此加快了步伐——

  11月4日,成都至都江堰铁路正式动工。项目投资约133亿元,由铁道部和成都市共同出资建设。不久后,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成都东客站也正式开工建设。

  12月31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工程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33.56亿元,其中第二跑道工程计划2009年完工,新航站楼工程计划2011年完工。

  12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向社会发布。被称为楼市新政的《意见》针对消费者和开发商推出大量金融财税刺激手段,为低迷的楼市注入了强心针。

  12月3日,四川省与交通运输部签署加快四川交通运输发展合作协议。双方商定,2012年前,重点建设13个近1600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项目,基本实现国家高速公路网四川境内路段建成通车,建成高速公路进出川通道12条。

  12月9日,四川省与水利部在北京签署加快四川水利发展与改革合作备忘录。水利发展明确新目标:到2013年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45亿立方米,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0万亩。

  12月21日,四川省与中国农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农行将在信贷规模、资源配置上对四川重点行业、特色产业、重大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1998年金融危机,客观上为中国带来了一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四川借助西部大开发战略迎来了以公路为主的交通投资热。这一次,围绕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既定战略,四川形成了新一轮基础设施投资热潮,公路、铁路、水路、机场并进,成为力保投资的破题之举。

  止滑回升

  着眼未来,本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场金融危机带给四川最大的冲击在产业和企业,由此,工业下滑成为目前我省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不能帮助企业熬过寒冬,不能进一步撬动社会投资,那么整个经济体将难以恢复“造血”功能,企业个体则可能在无单可接的困境中走向更深的困境。

  因此,应对危机,刺激经济,促进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成为焦点。

  忧则兴,预则立。市场萎缩已成现实,不能坐以待毙,而要将扩大投资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主动蓄势、积极调整。

  2008年12月19日,省政府《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从财政支持、税费减免、电价优惠等角度出台16条政策,力助四川工业企业解决后顾之忧,重新回归“平稳较快增长”轨道。

  近日发出的《关于实施工业首季止滑回升的意见》,再次出台节日生产专项奖励、技改贴息、中小企业融资等12条具体措施。两项火速出台的工业新政,既着力于帮助过冬的企业降低成本,更力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备战未来。

  产业回暖还得借助外力。两三个月前,我们看到了多个四川省政府代表团遍访对口援建省市,在感恩的同时积极吸引和承接区域性的产业转移。省内各个市州的产业承接园区发展也加速推进。灾后重建的巨大市场为四川营造着吸引产业投资的巨大比较优势。

  应对金融危机,四川一方面通过积极的投资创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帮助本土产业在主动调整中迎接曙光。紧扣这两个主题,四川经济迈向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2009。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