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峡明珠观光塔”为何成为废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1日01:55  燕赵都市报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万州,一座“碉堡”式钢筋水泥建筑在城市后山屹立多年。日前,这座规划投资2500万元,已耗资近千万元的“三峡明珠观光塔”,在烂尾3年多后被拆除。

  ■耗资864万,烂尾3年半

  在三峡移民城市万州的后山,海拔495米的戴家岩松林包,原本绿树成荫、松林掩映,被视为难得的城市阳台。2004年6月,一座造型奇特的钢筋水泥建筑开工建设。原来,经万州区原龙宝移民开发区管委会审批、立项,一座效仿上海“东方明珠”的塔楼破土动工。

  记者在项目业主单位———原龙宝管委会下属企业龙宝城投公司提供的一份资料上看到,这座名为“三峡明珠观光塔”的建筑,于2004年由龙宝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立项、龙宝建委规划许可。工程设计方案明确,完工后将成为“万州城市新标志、长江边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万州区委常委、副区长汪夔万介绍,由原龙宝管委会决策上马的“三峡明珠观光塔”规划建成一座集观光、休闲、陈列为一体的设施,项目规划投资2500万元,塔身高96米,塔楼整体高度144.6米,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

  工程效果图显示,建成后的“三峡明珠观光塔”外形与上海“东方明珠塔”极为相似,由裙房、基座、珠体、塔尖等部分组成,高近百米的塔身顶着一个珠体。珠体设有旋转餐厅和观光大厅。图解说明,置身其中“可饱览高峡平湖的壮丽景色和万州新城全景画面”。

  然而,一度敲敲打打、热火朝天的观光塔工地松林包,很快归于沉寂。2005年4月,开工不到10个月的“三峡明珠观光塔”在建到77米高时停工。万州不少市民发现,一座貌似“碉堡”的钢筋水泥建筑悄然矗立在城市的后山上,这座奇怪的城市“碉堡”一搁就是3年多。

  2008年12月,松林包工地再次迎来了施工队伍,但施工队这次进场,并不是续建工程,而是拆除已经建成的部分塔楼。今年1月5日,已经耗资864万元、烂尾3年半的“三峡明珠观光塔”在挖掘机挖掘、钢丝绳牵引下轰然倒塌。

  ■形象工程成了“烫手山芋”

  一度被誉为万州城市形象工程的“三峡明珠观光塔”,为何落到如此地步,不少人将其归因于万州区2005年行政体制调整后龙宝管委会被撤销,观光塔成了“无主工程”。但一些知情的干部群众认为,关键在于决策者把其当成了形象工程,工程立项不够科学、审慎,没有充分考虑工程投入收益比,以致半途而废,沦为“烫手山芋”。

  洪维俊也坦承,项目的实际效益很难达到立项上马时的预期。他说:“渝东开发区接手后,考虑到前期已经投入大量资金,我们决定将这个项目对外招商,进行了多次项目包装推介,提出了优惠条件,甚至明确只要有客商接手开发可以零价转让,但投资商普遍认为投入大、收益低,不愿接盘,前前后后历时近4年缺乏市场响应。如果说工程有那么大的效益,为什么没有人愿意接手呢?”

  ■损失背后令人深思

  汪夔万表示,在招商无果、已拖近4年的情况下,市民及社会各界普遍要求尽快处理遗留问题,区政府反复研究、慎重决策,要求渝东开发区和有关方面委托技术单位进行解决方案的比选,力争“影响最小、损失最小”。

  1月5日,耗资864万元、烂尾达3年多的“三峡明珠观光塔”,来不及履行它的“使命”就化为一堆废墟。“三峡明珠观光塔”这座城市“碉堡”被拆以后,市民纷纷前来观看,人们对近千万元资金投入被白白浪费感到惋惜。村民王正银看着已经倒塌的塔楼说:“修也是他们,拆也是他们。花了近千万,换来一声响,怎能让人不痛心。”

  痛心之余,人们想到的更多是,如何才能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新华视点”记者张桂林、王晓磊)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