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调查公司”,如何走出“私情调查”怪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1日04:57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慕海燕张巍

  电话详单、短信内容、跟踪定位、银行账户、婚姻过错……看到这些字眼,人们立刻就会想到铺天盖地的“调查公司”。春节来临,在“调查公司”的广告铺天盖地之时,调查业务也更趋于单一化———婚外情调查。据了解,目前“调查公司”接手的业务中,这种私情调查已经占到了大半,成为很多调查公司的“支柱产业”。于是一提到现在的调查公司,就等同于提及婚外情、包二奶。“可其实调查公司的业务何止是这些,这种‘不入流’的调查业务,把整个‘调查’行业拐带地进入了畸形发展的阶段。”日前,几位在多市从事多年“调查”业务的“行内人”向记者披露了调查公司目前的一些行业内幕,也表达了他们希望一直处于“灰色地带”,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这一行业能够真正地“光明正大”的强烈愿望。调查公司获取的电话详单、短信内容全部来自通讯企业“内部”,“暴利”诱惑让“内部人”铤而走险。

  俗话说“捉贼捉赃,捉奸拿双”,能够走进调查公司提出婚外情调查委托的,绝不会空穴来风,说白了大都是心里全明白,差的就是个眼见为实。而调查公司“拿双”的方法无非是跟踪、监控、调阅通讯记录这些方法,而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当属通讯记录查询。

  “其实我们办案和警方没什么大区别,无非是一个是执行公务,一个是商业行为,一个是合理合法,一个是暗箱操作。拿电话详单和短信内容来说,来源都是通讯运营商,摊开说,我们能够拿到这些东西,就是因为在这些地方的‘内部’有人帮忙,也是这些机构的管理不规范给了我们这个方便。”这位老总向记者坦言。据介绍,这些“内部人”其实并非都是调查公司的“亲戚朋友”,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其实他们都是调查公司的兼职“调查员”,任务就是利用职务之便为调查公司提供委托人所需的个人信息,以此获得“暴利”。有些甚至是看到调查公司打出“招聘调查员”广告之后,自己找上门去的。据知情人介绍,这些“内部人”的行为如果被所在单位发现必遭严惩,但是一个月就能赚出几年的工资利诱,很多人认为如果“忙活”一年,就是被开除也值了。

  据了解,目前哈尔滨市诸多调查公司业务中,85%都是婚外情调查、追债和寻人,而在这些业务中婚外情又占到了八成以上。其实,从调查公司拿到的证据,法庭是很少采纳的,很多都是在亲友出面进行的调节中来证明谁是“过错方”,而几乎所有就是为了“闹个明白”的人,在真正“明白”了之后,没有半分胜利的喜悦只是痛上加痛。连以此谋取暴利的调查公司也直言:“捉奸,基本可以算上损人不利己的行为。”调查行业无人监管鱼龙混杂,借调查名义进行诈骗的案件频发。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非法行为时有发生。

  最早的一批调查公司从业人员大都曾是在公安、武警和司法部门工作过的人,用他们的话说,办案手段大致相同,人脉关系已经建立,做起来更得心应手。也正是因为他们曾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任职,所以在接手相关业务的时候,自律性也较强。可是由于利益的驱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有的在接手委托业务时对国家法律法规、国民道德底线全然不顾。去年在私人调查业发生了较为轰动的两起刑事案件,都是由于婚外情调查引发的。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鱼龙混杂的调查市场由于缺乏管理,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调查公司在缺人手时,聘人不问出处,甚至工资日结。而调查员甚至把自己的不良记录当作优势来炫耀,因为有些调查公司在接手讨债业务时,希望能够雇佣到这样的“社会人”追债,也正因如此,相当数目的调查公司的追讨业务也沾染了“黑社会”习气。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内容的日益丰富,对民间调查业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民间调查业应该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调查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却一直没有一个上得台面的身份。对于调查公司,除了1993年公安部有过一个《关于禁止开设‘私人侦探所’性质的民间机构的通知》外,现行法律没有明确限制和禁止,所以现在的机构都以调查公司、咨询公司、信息公司、经纪公司、猎头公司、保安公司、危机管理公司等面目出现。但不久前国家司法部的“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培训中心”出炉了我国第一批“调查取证高手”。到目前为止,拿到“调查取证高手”称号的,全国不过百余人。据悉,黑龙江省目前只有一人获得这个“高手”称号。一直以来都是处于“半地下”状态的调查公司的经营者们,似乎从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培训中心的举动中,看到了一缕行业曙光。

  “就因为这个行业有市场需求,可是又没有行业监管,涉及业务很多又游走于法律的边缘,所以目前全国近三万家调查公司中,时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借着现在这个混水发不易之财的。”据哈尔滨市一家调查公司经营者介绍:其实民间调查业迅速兴起的背后,是因为有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调查的范围绝不仅仅是在人们传统印象中单纯对“二奶”、“二爷”这类婚姻忠贞问题的调查,这类调查其实只应该占到了整个调查行业业务的3%左右,而且也只是调查最初级的业务。实际上,调查所涉猎的范围是非常广泛而重要的,比如经济欺诈、反倾销、打假等。“举个例子,一个大型超市要选址开店,那么以所选地址为圆心,周边的企业单位有哪些,都是什么性质,从业人员有多少;周边的居民有多少户,常驻人口多少,月收入在不同档次的人数,不同年龄段的比例;周边的公交线路有哪些,都通往什么地方,周边还有哪些商家,从事什么经营,业务量多大……不论这一个业务所涉及的范围有多广,这都应该是调查公司来做的事。哈尔滨市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就曾在开发楼盘前,先期耗资80万元进行过类似的调查。”哈尔滨市一家调查公司老总说:“再比如,一些大的窗口服务行业的‘神秘人’也是调查公司的业务。神秘顾客研究是窗口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调查的重要方法之一,由调查公司调查员深入了解到被调查企业的行业规范之后,以普通顾客的身份在真实的消费环境中以专业的视角感知企业与顾客接触的每一个瞬间,比如一项业务从开始到结束使用的时间‘神秘人’要用秒表来计时、是否使用了规定的服务用语等,最后将消费经历、感受和评价以书面的形式形成《顾客消费报告》反馈给被调查企业。”据了解,这家调查公司已经成功地为哈尔滨市多家窗口服务企业进行了“神秘顾客”调查。民间调查业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私力救济”对“公力救济”不足的补充,不该禁止反该疏导规范。

  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矛盾复杂化、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在公共执法机构警力不足的情况下,公众要求增加安全保障的呼声日渐高涨,人们感觉到单纯地依靠公共执法机构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于是私人侦探业应运而生。

  中国也是如此,“在整个社会的‘公力救济’还显绵薄的时候,调查业自然会应运而生。”这是法律界对于调查业产生的普遍认识。一个私营小企业,财会人员携款20万潜逃,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可是没有线索,案件被搁浅。对于公安机关来说,每天都在面对各种各样繁多的案件,这个案子往往也要给更大的案件“让路”。可是对于这家私营企业来说,可能就关系到生死存亡。再比如家里的孩子突然失踪,是离家出走?还是被人拐卖?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就是天大的事,可是对于公安机关又派出多少警力去侦破这样的案件?

  一位政府公职人员坦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巨大转型,国家职能部门需要应对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处理。如果公众对于国家职能部门的全权信任由于种种原因破灭,势必会产生一种不满情绪。这种不满情绪积蓄后可能会爆发,不论发泄在哪里,都可能成为不稳定因素。”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私人的调查业正是用商业的方式很好地弥补了政府职能部门人力与精力的不足,这就是针对于“公力救济”不足之时,而产生的“私力救济”。

  “所以说调查业的兴起和发展不该受到扼制而应疏导规范。”哈尔滨市一位资深调查公司经营者说。据了解,国际调查员协会总裁在接受北京一家媒体的采访时表示,参加过国际性调查活动的中国的调查员目前为止只有过一个人。而国际调查员协会中的中国公司数目为零,所以根本无法参与到跨国的调查活动中,面对中国这么大一个调查市场他感到很遗憾。调查公司从业人员能像律师事务所一样,找到自己的“婆家”,有政府职能部门监管,成立行业协会,制订行业规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给‘民间调查’一个身份证”,几乎是所有走正途的调查公司的共同愿望,目前这种“无人管”的状态反倒让调查从业者非常困惑。

  “我们希望调查公司能像律师事务所一样,找到自己的‘婆家’,有政府的职能部门进行监管,成立自己的行业协会,有自己的行业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引导这一行业走向正轨。”记者在采访中,很多调查公司的经营者都表达了如此心声。虽然目前调查公司还处于灰色地带,但巨大的市场催生此行业迅速发展。可也正是由于目前的这种“无政府”状态,现在的调查业已成了一个“大菜市儿”。

  去年9月起,北京警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代号为“秋后行动”的专项工作,对涉恶类的讨债、调查、侦探等具有违法行为的公司开展了集中打击整治。在这次行动中,一个名叫“中国天平调查局”的机构颇引人注目。这家机构其成员全部身着与警服相似的制服,肩章、臂章、胸徽、警号、领花等一应俱全。“中国天平调查局”内设局长、政委、党组书记、处长等若干职位。工作人员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警察”制服招摇过市,出则有“中国调查”标志的车辆,还利用“党支部”、“团支部”等展板,骗取公众的信任。该局的调查业务是婚外情调查、讨债调查、追债调查。调查的方式为:跟踪、密拍、密录、人员定位。北京警方从“天平调查局”收缴钢珠枪1支、仿真手枪2支、制式子弹4发、管制刀具5把、电击器3部、针眼密拍设备1部,以及各种伪造身份证件、伪造的特别通行证、伪造的司法标识等。

  据业内人士介绍,哈市的调查市场问题也不少。一些调查公司支起牌子就营业,从业人员无人规范,调查过程不择手段,这种混乱的状态下,严重破坏了调查公司的形象,让很多市民把调查公司与“黑社会”、“打手”联系到一起。不但不能为公众服务,反倒会给人们带来危害。据悉,去年3月,在全国的“两会”期间,已有代表献言:“给‘民间调查’一个合法的身份,让法律法规来规范调查业。”接受记者采访的哈尔滨市几家调查公司的老总都说:现在“做调查”靠的是自律,不知道“合法”身份还会等多久?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