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有一种魅力叫幸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1日05:00  浙江日报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充足的‘柴米油盐’、无忧的‘衣食住行’。”78岁的“老杭州”盛淑季如是说。

  “幸福,是在杭州创办了属于我自己的食品加工厂。”江西籍来杭务工人员彭天明自豪地说。

  “幸福,是骑公共自行车把西湖群山逛个遍。”外地游客李林君陶醉地说。

  日前,在昆明举行的“2008年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典礼上,杭州再次高居榜首,并获得唯一一个“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这也是杭州连续5年摘下最具幸福感城市“桂冠”。

  幸福是一种踏实的生活

  在残疾人胡军的脑海里,始终记着这样一个画面:去年初的一天,他坐在轮椅上,从杭州市领导手中接过一串钥匙。那一天,有20户像胡军这样的低收入残疾人领到了廉租房钥匙。宽敞的房子让胡军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充足的“柴米油盐”、无忧的“衣食住行”,这些老百姓天天念叨的“生活要素”,就是构建幸福感的基本元素。

  在杭州,这些幸福元素已经“飞进”千家万户:

  去年,杭州市投资7.2亿元,完成349个庭院、1771幢房屋改善,今年要继续投资6亿元,完成200个庭院、1000幢房屋改善。

  连续8年的“春风行动”已经累计发放春节一次性救助金1.56亿元,救助困难家庭6.5万户,发放助学金3139万元,救助困难家庭子女入学10891人。

  从今年起,市区农民年缴100元最高可获10万元住院补助。

  ……

  群众最关心什么,政府就解决什么。杭州在全国率先系统地提出破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七难问题”——困难群众生产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行路停车难、清洁保洁难、办事难。去年上半年,杭州市又将市民反映强烈的物价上涨、垄断行业服务等问题纳入“破七难”,形成“7+X”新框架。老百姓的烦恼少了,幸福感自然就多了。

  在一份“2008年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问卷上,市民李齐这样写道:“在过去的一年中,杭州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杭州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出台,共推出经济适用住房房源10072套,全年市区共发放廉租住房配租资格证521张……关乎民生的举措,让更多的家庭圆了住房梦。”(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幸福是一种创业创新的激情

  “2008年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时,45岁的彭天明拿出手机给杭州投了一票。

  杭州不是老彭的家乡。2002年,在江西景德镇做了七八年生意的彭天明在老乡的介绍下,带着家人来到了杭州,夫妻俩在机场路弄口村租了间房子卖早点。3年后,老彭有了一些积蓄,想开一个食品加工厂,生产炒货和方便食品。通过政府牵线,一家企业派来技术人员义务为他的加工场设计改造方案,并帮他解决了前期环境改造和设备添置所需的资金缺口。10来个员工、100多平方米的厂,一年约8万元的利润,厂子虽小,但老彭说这是自己的一份事业。

  老彭是无数在杭务工人员的缩影。杭州市先后在700多个建筑工地开办了免费民工学校;所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都已纳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范围;90%以上公立学校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开始融入杭州,成为“新杭州人”。

  不仅仅是外来务工人员,更多的大学生也在这个城市追逐自己的梦想。在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的杭州,创新的力量让这座城市的“幸福”彰显得更具张力。

  23岁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金津,瞄准了朝阳产业,也是杭州正大力扶持的产业——动漫游戏。从5000元起步,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他创办的渡口公司已拥有员工300余人,成为我省规模最大的网游企业。去年,当国际知名的风险基金对渡口公司进行战略性风险投资时,公司的估值达到了10亿元。

  在这个创业奇迹背后的,是杭州一系列的“黄金政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多方化解自主创新风险、鼓励科技平台的搭建、激励更多的科技“种子”及早“萌发”……不久前,杭州市正式设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旨在将“天堂硅谷”建立成为人才、风投、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地。

  幸福是一种诗意的栖居

  进入“天涯社区”的旅游版,杭州,显然是最受欢迎的城市之一。从去年5月1日起,中外游客可以骑着免费租来的自行车,在西湖边畅游,真正享受随到随租、随租随走、随停随还的免费服务。

  不仅仅是景区,杭州市要打造一个遍及全城各个角落的免费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计划用一年半时间建成覆盖杭州8大城区、414个社区、拥有1000个服务网点,投放5万辆免费公共自行车的交通网络。

  显然,能够享受公共自行车的,不仅有游客,还有市民。从坐公交车上下班,到家门口租车办公室楼下还车,再到两年后即将开通的地铁。交通工具的升级,也正不断“升级”杭州市民的幸福感。

  随着运动健身的风气越来越浓厚,登山族、行走族已不满足于在西湖边打转转。游步道修多远,市民的脚步就有多远。去年,杭州西部群山游步道开工建设,3年内将在连绵群山之间铺设游步道107.9公里;市民走游步道可从市区一直走到20多公里外的白龙潭风景区。退休火车司机周森轩感慨地说:“‘家’变大了,整个西湖,西湖周边远远近近的山,都是自己的‘家’。”

  “停车新政”向市民新开放5.8万个公共停车泊位;运河、余杭塘河、上塘河、钱塘江等杭州骨干河道共60多公里长航道打通,漕舫船和水上巴士在几大水系间通行无阻;在杭州市市民中心的少年儿童体验类教育场馆Do都城里,孩子们可以体验近100种职业……

  生活在“升级”,幸福也随之“换代”。正如在昆明举行的“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颁奖盛典上,有人这样评价杭州,“这是一座让南来北往的游子可以诗意地栖居的地方。它从善如流,不拒绝一切进步的文明;它精致宁静,温文尔雅,如同西湖水那样浑然天成;它大气开放,自强不息,如同钱塘江奔赴海洋之约。”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