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社工危机干预帮轻生者摆脱心魔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1日05:08  今日早报

  社工危机干预帮轻生者摆脱心魔

  宁波社工自创心理干预法,获得专家好评

  □通讯员 卢科霞

  见习记者 陈翔

  早报讯 宁波云丰社区年过半百的老张一刻也闲不住,一会甩甩手臂,一会伸腰踢腿。邻居路过,老张一挥手,中气十足地大喊一声:“嗨!”心态可不是一般的好。

  谁也想不到,半年前,他还寻死觅活的。“多亏了小王他们,非常好的人!”老张口中的小王,是社工王国萍。她和几个社工花了半年时间,对老张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终于化解了他的心结。

  前天,有关社会学专家对王国萍等宁波社工的危机干预成果称赞不已。

  老人多次轻生社工紧急介入

  老张患有高血压。半年前,他的手脚中度瘫痪,脾气也变得暴躁。

  生活不能自理,让老张失去了信心。他怀疑妻子嫌弃他,经常借故找茬。曾经温馨的家庭一时乌烟瘴气。儿子小张交了女友也不敢带回家。

  老张又一次开燃气企图自杀后,原本希望“家丑不外扬”的小张,无奈找上了王国萍。

  “你爸爸需要心理干预。”王国萍制定了一系列方案,系统地开展工作。

  出手第一招——侦察。王国萍从小张、邻居等各方了解老张的情况。当然,这一切都是瞒着老张进行的。

  资料准备得差不多了,王国萍“浮出水面”, 分别与老张两口子访谈。

  “生活没意思,让我死。”老张开口不离“死”字。“老婆不会照顾我,有时午饭也不烧,还跟我吵架。”

  老伴也是一肚子苦水往外吐。“他的脾气让人受不了,反复发作,让人没法相信他会变好。”

  王国萍两边斡旋,“添油加醋”地当“传声筒”。老两口冷静了下来。

  危机干预让老人恢复笑容

  随后,王国萍走访了老张的邻居,拜托大家帮帮他。看到邻居们友善的笑容,老张的戾气无处可发,久而久之,脾气收敛了些。

  王国萍后来还了解到,高血压引起的中风瘫需要积极的康复治疗。她把医学专家请来,针对老张下诊。专家说,只要配合治疗一个疗程,恢复就没问题。

  一周后,老张住院。王国萍带领社工多次探望。医院的环境,使身体有所好转的老张又发起了脾气。一次,忍不住和老伴吵嘴后,他故技重施,打开煤气。

  王国萍决定来个“恩威并施”,不再“纵容”,对他大声斥责。“害人害己,你想做人人痛恨的人吗?”老张慢慢低下了头,嘟囔着嘴道歉。

  几个月下来,老张有了明显变化。根据计划,王国萍慢慢放松了“管制”,允许他在家人的陪同下摸摸麻将,打打小牌。老张像得到了奖赏的孩子一样,不遗余力地表现自己。

  定期回访中,王国萍欣慰地看到,除了每天做康复运动,老张还干起了家务。“病人就是孩子,要给他糖吃,也要适当让他尝点苦头。”王国萍说,这叫“掌握对方的心理”。

  社会学专家肯定社工干预法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俊听了宁波社工们的干预故事,直叹“了不起”。他说,用系统的社会工作方法,进行生命个体的危机干预,并加入自己个性化的“招数”,是社区工作以人为本的最根本体现。

  如此“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法,社工们怎么学的?

  “没上过课,自己瞎学的。”王国萍摆摆手,不好意思起来。她学习危机干预的初衷,竟然是“怕下岗”。“社工如果还停留在单纯的安慰、鼓励和说教式的指导上,就太落伍了。”

  王国萍看过不少港剧,剧中的社工给了她很大启发。和其他社工一讨论,大家想到一块儿去了。除了买书自学、上网查资料、看案例分析,他们还不时聚会,交流心得。碰上棘手的问题,大伙一起出谋划策。

  如今,王国萍有了一套专属危机干预法:从明确受访者的问题、制定干预计划,到交流沟通,保证对方安全,根据进程不断变通应对的方式,最后获得对方的信任和承诺,系统、结构和层次井井有条。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是心理危机干预的惟一方法。”王国萍的理念是,在社工工作中,把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