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9日下午1时,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声,今年上海开往北京的唯一“春运民工专列”,也便是俗称的“绿皮车”——1462次列车,载着1350名在沪外来务工人员,踏上返乡旅途。春运高峰尚未来临,这趟列车却已超员30%。本报记者跟随列车,和乘客一起体验旅途中的拥挤与艰辛。
有人甚至挤到洗漱间里
逼仄的车厢,到处是黑压压扛着编织袋,卷着铺盖的农民工,行李和人群砌成的围墙里,没有丝毫转身的缝隙。这趟从铁路上海站出发的列车,次日中午12时10分才能到达北京,行程23小时10分。
硬座车厢早已没有空位,三座长椅挤着四五人,买到站票的乘客早有准备,他们掏出自带的板凳坐在过道,也有人胡乱铺张报纸席地而坐,有些人甚至挤到车厢连接处和洗漱间里。
记者随列车员穿过车厢,由于密密麻麻的人群堵在过道中,行进变得十分缓慢,记者挤过3节车厢,足足花去20分钟,身上内衣全部湿透。
“口再渴,总比憋着尿强”
5小时后,火车到达南京站,上车乘客人潮汹涌,车厢里更加人满为患。为占住已有位置,绝大多数乘客只得站着不动,尽量少喝水免得去厕所。记者在6号车厢门口看到,七八人排队在厕所门外等候,十分焦虑。
“上厕所人太多,我已经整整等了半小时了。”一个民工捂着小腹不停跺脚。“真后悔当初没买‘尿不湿’。”旁边一位民工忍不住自嘲。当初女友特意给自己准备“尿不湿”,不过他嫌丢人没穿,如今却险些尿到裤裆里。有人拿起水瓶才放到嘴边,同伴见状立马夺下:“好歹忍着点吧,口再渴,总比憋着尿强!”对此,乘务员常沪文介绍,考虑到春运期间乘客如厕难,列车专门为忍不住内急的乘客提供临时方便器具。
“想家”使车厢暖意融融
列车飞速奔驰,窗外渐渐暗下,滁州、蚌埠、宿州一站接一站依次过去,家乡愈来愈近。车厢里的民工们开始兴奋,他们似乎早把乘车的痛苦抛到九霄云外。家在山东德州的徐小军掏出手机,拨通家里电话:“妈,我买的站票,明天一早便到,你们等我回来……”温情的话语,一下子使车厢暖意融融。“儿行千里母担忧”,千里之外的家乡,一年到头望眼欲穿等候孩子归来的父母,永远是出门务工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车到徐州的时候,已经深夜11时。车上终于安静下来,也许是太累了,许多乘客东倒西歪趴在椅背打起盹,乘务员却依然坚守岗位,使列车温度始终保持在16℃以上。
有乘客睡不着,喝起自带的烧酒,还有乘客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一边嗑瓜子一边天南海北小声闲聊。民工们的话题,大多围绕着今年的“收成”。“回去后,明年还出来吗?金融危机,工作不好找呀!”一个民工吐着烟圈幽幽说道。“我一定出来,只要有力气,肯吃苦,不怕没东家!”接过话茬的民工豪情满怀。是的,“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列车承载着他们的光荣与梦想,呼啸着朝远方继续前行。见习记者屠仕超特约通讯员王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