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公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专题成果展举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1日18:13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1月11日消息(记者于闻)“中国公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示范项目成果展” 1月9日至12日在宣南文化诞生地北京宣武区文化馆举行。来自国内外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由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中国记忆论坛网主办、福特基金会支持的这一活动。展会还邀请了十多支国内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团队在此展示各自实施公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模式的成果。据悉,这是我国首次集中展示全国大部分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的一次盛会,对提高公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具有积极作用。

  “公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模式示范项目”由苏州市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申办,中国记忆论坛网站组织各地工作团队具体实施,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一次民间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该项目通过在我国不同地域的五个城区和一个乡镇实施的“中囯民间历史文化遗产档案资料数据库”、创立民间意义上的人居保护示范模本等多种手段,来动员和提高民众对身边文化遗存的保护意识;唤起国内更多地区民间文保爱好者、专业工作者的自发参与和响应。从而对记录、整理、保护、人居示范、公民教育、影响当地政府决策、促进立法与执行力等联动机制的形成方面,发挥了示范意义。

  在“中国民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题成果大型研讨会暨公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模式示范项目成果展”上,五百多平米的展厅内共展出数百张资料图片和数百件珍贵实物资料。整个展览以生动具像和触动心灵内涵的静态图片展示为主,与影像视频播放、专题讨论、口述汇报、联络交流的组合性动态形成较鲜明的互动效果,充分表达现阶段公民参与文保的发展状态。其中,以“保护文化遗产,记录历史变迁 ”为主题的大型图片通过现代视觉艺术形式再现历史文化遗迹,在其背景下的民生生态图像组成的斑驳立体的古城墙体,按照“遗存”(代表经典、价值与魅力)、“史韵”(代表古老、精致和细节)、“变迁”(代表残留、损毁和消失)、“生息”(代表民生和愿望)、“行者”(代表民间行动)5个概念选图布展。观众如同身于一面悠长弯折的建筑外墙,在自然错落地墙体上观赏图窗作品,感觉到投入和肃穆的心境。

  “艺展空间区”将具有代表性、证明性、价值性的历史档案、文件、实物、修缮设计图纸资料等以展放柜的形式收藏展示,增强史料实物观览性和展览手段的多样性;由国内外多种民间文保组织提供的成果组成了“民保博览区”,形成一个开放性影像放映区,空间面积大约为一百平米,间歇滚动播放国内各地文保项目、文保事迹的DV视频影像和多媒体幻灯片。三场由政府政策规划部门代表、省市文保部门人士、民间文保专家学者及工作者、律师、国外专家等相关人士出席的专题讨论会,就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

  “展览最大限度地反映我国各地民间社群组织和人士在参与保护方实行的宝贵经验,向社会各界推广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和可行的方式方法。”中国记忆论坛总执行人张金起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关注的是老房子,老社区的命运,同时也关注口述史,民生史,变迁史,及不间断地记录一个地区变迁的过程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将通过各种活动,集中智慧,促进中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