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胶价大涨全州种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2日03:16  新京报

  胶价大涨全州种胶

  1994年到2000年,胶乳价翻3倍,橡胶被政府定为四大产业之一,此后“全民”种胶

  如今在云南有这样的说法,从昆明到西双版纳,在飞机即将着陆时,首先看到舷窗外整齐的树木,不是原始森林而是橡胶林。

  橡胶于1948年从泰国引入西双版纳。1983年,地方政府鼓励发展民营橡胶,规定每种一亩橡胶,政府提供无息贷款50元。

  由于当时胶乳价低,优惠政策并未起到太大作用。

  情况于2000年发生改变。

  那年胶乳价格大涨。一位在云南从事贸易的赵先生说,1994年胶乳价格不过2000多元/吨,到2000年翻了3倍,达6000多元/吨,

  2001年,这样的话在滇南流行,“种粮为吃饱肚子,种胶为挣回票子”。

  当地一位胶农算了一笔账,按照标准面积测算,一亩地种33棵橡胶树,除去成本,开割后,1年能收入1.6万元。

  云南当地媒体曾报道,关累镇有80%的农民和90%的职工靠橡胶致富。

  2001年11月29日,州委州政府作出了《关于提升发展粮胶糖茶四大产业的决定》,目标发展橡胶种植面积200万亩,年产干胶17万吨,建成中国第二个天然橡胶基地。

  随着2004年取消农业税,群众种胶积极性高涨,开发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据《法制日报》2008年6月27日报道,全州种胶总面积从1988年的116万亩增加到了2006年的615万亩。

  橡胶树犹如抽水机

  研究表明,橡胶林易造成土壤流失,并吸收大量地下水;如今丫口寨的井水全都断流

  丫口寨的刀福生总会为生活中的小事困惑。他说,自己虽生活在雨林,却总觉得生活中缺水。

  村里的自来水管常出不来水。井水也总断流。

  刀福生还记得,前些年,一到下雨天,村里就会变得欢快忙碌。家家户户都会从屋里往天井搬坛坛罐罐准备接雨水。

  由于缺水,整个寨子60多户村民一分为三,散落在大山深处有水源的地方,邻里串门要走上半个小时。

  后来政府出资20多万,修了口蓄水池,从山里铺设了十几里长的导水管接水。由于山里也少水,水管也就引不来泉水。

  张正祥说,缺水也和大量种植橡胶有关。在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一棵橡胶树就是一台小型抽水机。

  据中科院勐仑植物园的研究表明,每亩产前期橡胶林平均每年造成土壤流失1.5吨,开割的橡胶林每年每亩吸取地下水量9.1立方米。

  “若是天然林,每亩每年可蓄水25立方米,可保土4吨。”张正祥说。

  据勐腊县勐罕镇水利管理站负责人公开表示,以前橄榄坝的水库每年只需在10月雨季结束后才开始关闸蓄水;大面积种胶后,现在每年的8月降雨量最多时就必须蓄水,否则很难蓄满。

  “关累橡胶:让人欢喜让人忧”一文还说,由于满山遍野都是橡胶,天然林减少,以前四季流淌的清澈山泉河流,现在变小,变干,变臭,水源遭到破坏和毁灭,许多村寨自来水管越拉越长。曼岗的老百姓说,我们现在把山上的水变成胶水割卖了,以后恐怕得用卖胶水的钱从城里买矿泉水回来喝了。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肖桂秀对媒体记者说,如果在海拔超过1100米的高寒山地种植橡胶,不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会造成开垦地土层变薄、变瘦、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山洪爆发等生态破坏。

  一份公开的气象资料也表明,在景洪、勐海和勐腊几个橡胶主产区,年平均雾日数从上世纪70年代的115天、128天和159天,锐减到2005年的30天、97天和98天。

  退胶还林工程

  州政府为纠正盲目种胶,花“重金”退胶还林,并建立野象走廊带,为其提供宽敞生存空间

  随着橡胶种植业的迅速发展,如今在滇南已打破国际公认的橡胶种植不能超过北纬17°的定论,连西双版纳北纬21°—25°都栽种了大面积橡胶。

  段金华,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副部长。他说,州政府已经意识到橡胶种植业过猛过快。在“十一五”规划时就提出“控制面积、增加产量”,并规定非农民承包土地不能种胶,“这是条产业红线。”

  段金华提供的书面材料显示:

  针对乱砍滥伐毁林种胶的情况,从2005年以来,州政府每年组织打击乱砍滥伐的专项行动。从2005年4月,共查处毁林案件1542起(平均一天发生一起毁林案/记者注),查处1680人,其中逮捕258人,其他处罚1422人。

  2000年以来,全州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毁林种胶案件12件15人。

  “州政府还在实行退胶还林工程。”段金华说,根据州种植橡胶的统一规划,交叉开发,保护西双版纳的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不适宜种植橡胶的高海拔地区以及各个村寨的水源林,让村民退胶还林。

  对主动退胶还林的村民给予了现金、橡胶的补偿。段金华说,现在退胶工程进展顺利。

  对于这种还林方式,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科研所高级工程师罗爱东认为是走了回头路。“这一工程的实施说明以前盲目发展种胶是错误的,而且代价惨重,否则不会出台唯滇南才有的‘退胶还林’工程”。

  罗爱东同时还兼任着亚洲象保护项目协调员的职务。他说,为了给野象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态环境,州政府将建立一条亚洲象走廊带,供野象活动,“这样也能避免野象袭人。”

  “如果一旦建成,占地总面积可达到52.88万公顷,可提供每头野象平均活动场地面积为25平方公里,优于2平方公里的基数。”罗爱东说,这也能满足一段时间种群数量增加发展的需要。

  目前该项目已得到国家林业局批准。

  而对于这些,刀福生并不清楚,他也不知道村里何时开始实施退胶还林,他只是想要回他的土地,目前正在联系律师,准备起诉景洪市政府、市林业局等部门。但对于最后结果如何,刀福生说,他心里也没底。

  本报记者 吕宗恕 云南报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勐腊 野象 毁林种胶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