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财产公开折射阿勒泰官员心态(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2日03:47  华商网-华商报

  

财产公开折射阿勒泰官员心态(图)
阿勒泰阳光法案的关键人物——阿勒泰地委委员、纪委书记吴伟平(资料照片)

  

财产公开折射阿勒泰官员心态(图)
■本报记者 郝建国

  新年第一天,一项广受关注的“阳光法案”在新疆阿勒泰地区悄然实施。到1月20日前,申报工作将结束,届时,千余名干部的财产将通过互联网公之于众。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

  2008年12月31日,阿勒泰地区廉政网公布了最新数据,截至当日,已收到申报对象上缴的违纪款项76万余元。

  网站上首批公布的是新任55名副县级干部的财产申报状况,这些干部申报的都是自己的工资和各类奖金、津贴、补贴、福利费两项财产,而在“历年来从事咨询等全部劳务所得”和“申报人及其父母、配偶、子女接受申报人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赠送的现金(礼金)、贵重礼品情况”这两项中,填写的都是“无”。

  2008年岁末,一个叫周久耕的南京官员因为抽每条1500元的天价香烟被网民揪出。“周局长哪来那么多的钱?”面对公众的质疑,周久耕很快丢掉了乌纱。

  就在人们思考“周局长究竟有多少钱”的问题时,新疆阿勒泰地区传来了好消息,从2009年1月1日开始,官员要申报并在网上公开自己的财产。“一个政府和官员的廉洁程度,往往与办事公开成正比。把家庭财产如实公开,就取得了群众的信任。阿勒泰地区党委和纪委在全国迈出了第一步,必将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廉政史册!”一直呼吁阳光法案早日出台的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巩献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么说。

  官员坦承申报“有压力”

  塔斯肯哈孜太,一位39岁的哈萨克族干部,此前是吉木乃县喀尔交乡乡长,去年年底被提拔为阿勒泰地区审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副处级。

  按照阿勒泰地区《关于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的规定(试行)》的规定,初次提拔为县处级的要申报个人及其家庭财产。

  塔斯肯哈孜太说,他一共向纪委交了两张表格,一张是要在网上公开的,另一张秘密申报,只供纪委掌握,不向外公开。

  面向社会公开的申报表上记录着这样的内容:姓名:塔斯肯哈孜太;性别:男;政治面貌:党员;工资:15432元/年;各类奖金、津贴、补贴及福利费:13140元/年;历来从事咨询、讲学、写作、审稿、书画等全部劳务所得:无;申报人及其父母、配偶、子女接受申报人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赠送的现金(礼金)、有价证券、各类支付凭证、贵重礼品情况(含以婚丧嫁娶、各类节假日、子女升学、乔迁、工作变动等各种名义收受的):无。“我在乡上工作,那里还穷。我的财产全部来自工资,我不怕申报。”塔斯肯哈孜太笑着用流利的汉语说。

  和面向社会公开申报的这张表格比,向纪委秘密申报的另一张表格要敏感得多。这里的申报内容有7项,其中包括申报人家庭10万元以上的房产、汽车等不动产、动产的购置、交易、租赁情况,还要说明买房、买车的资金来源。家庭股票、证券、期货等交易收入和资金来源也要申报。

  塔斯肯哈孜太说,他在吉木乃县的房子是7万多元购买的,尚不够申报标准,他也没有汽车,没有股票,所以在这张表格的7项申报内容上都填了“无”。

  当问及财产公开制度对他个人的影响时,塔斯肯哈孜太毫不隐瞒:“有压力。假如我有10万元以上的财产,我就得申报,还得说明资金来源。”

  刘成是和塔斯肯哈孜太同一批提拔的县处级干部,现任阿勒泰市(县级)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在接受采访时,他一再强调自己支持财产公开制度,但也谈到:“即使是合法收入,公开还是有压力的。”

  刘成解释,中国人一贯不喜欢露富,在他看来“肯定有的官员出于减少猜测的考虑,内心并不愿意公开个人及其家庭财产”。

  刘成此前任布尔津县一个乡党委书记。在这次初任申报中,刘成对纪委的秘密申报内容要比塔斯肯哈孜太多,他申报了自己持有的3万元基金和住房。“我在布尔津县有套房子,14万元买的,这次如实申报了,资金来源也写得很清楚——结婚时家里花5万元买了套房子,去年卖了9万,另外添的5万元是工资。”

  个人隐私应为公共利益让路

  现任阿勒泰地区审计局党组书记的刘洛阳在县处级领导岗位上已经干了一些年头,按照当地纪委的《规定》,他要在1月20日前申报个人及其家庭财产。

  接受采访时,刘洛阳先是大赞这个制度“有创新意识”,随后又话锋一转,称“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个人的合法财产受保护,如果把它公开出来,在某些方面有冲突”。

  当问及他个人的申报情况时,刘洛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一直强调自己是“死工资,没有任何(额外)收入,没有任何触动”。

  能看出来,刘洛阳对于公开财产的态度有点“玩太极”的意思。记者随机采访发现,阿勒泰官员对待财产公开“声东击西”的大有人在,一方面他们会连连称赞这项改革,但话中总会藏着一些否定至少是不乐意的成分,更多的官员则选择沉默。

  “公开的场合,我相信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对财产公开会表达拥护和赞成的意见,但他内心是否真正会积极地响应还是抵触,就不好说了。评价一项改革的得失,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结论。阿勒泰制定这样的措施,是站在党和人民的利益角度出发的。”阿勒泰地区党校高级讲师熊广平说。

  对于阳光法案,国内也有公然站出来反对的官员。2007年“两会”期间,当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烟台大学王全杰教授提出官员财产公开立法建议时,当即遭到同为全国人大代表并担任北京市丰台区副区长的闫傲霜的反对。她反对的理由是,公开财产涉及官员的隐私。

  在巩献田看来,官员掌握和行使公共权力,其财产的隐私权应当服从公众的知情权。“这是国际上早已在法理上和实践上解决了的问题。”他说:“真正怕公布自己家庭财产的公职人员,大概家庭财产来路不明,或者不正当。越怕公开,就越说明有问题。”

  对于官员以及其他公众人物的隐私问题,法学界主流的观点认为应该为公共利益让路。恩格斯早就说过,当个人隐私与最重要的公共利益——政治生活发生联系的时候,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私事,而属于政治的一部分。

  2008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教授侯欣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公开批评了隐私论。他说:“官员除了特别个人的、完全私生活范畴的隐私应予保护外,其他都应该公开。”侯欣一认为,官员掌握公权,一举一动牵涉公共利益,属于公众人物,其隐私权与一般公民的隐私权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刚刚通过的俄罗斯《反腐败法》立法过程中同样遭到一些官员的反对。该法明确规定,国家公职人员应当申报自己、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和收入情况。反对者认为,如果公开在官员妻子儿女名下登记的住宅、汽车等贵重物品,就侵犯了其宪法权利。“要知道官员们在盗窃整个国家,损害了1.45亿人口的权利,难道还要害怕惊动他们的亲属吗?”积极推动反腐败立法的俄杜马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根纳季古德科夫说。

  几经曲折后,俄罗斯“阳光法案”最终在2008年12月25日经总统签署生效。

  熊广平在给阿提拉地委党校学员讲课时,也提到了官员的所谓隐私问题。“入党时,大家都宣誓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现在为党和人民公开一下自己的财产怎么就有意见了?”熊广平认为,主张保护官员财产隐私的问题,涉及到官德。他说:“我们党从建党时就强调,党员必须自觉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今天新一代领导人又提出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我们党一贯主张党员首先考虑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那种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的,已经背离了党的宗旨。”

  反腐败关口前移

  短短几天时间,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地方性政府网站——新疆阿勒泰地区廉政网迅速走火,每日阅读超过5000人次。从留言者自报的身份看,点击该网站的既有官员、新闻记者、学者,也有普通网民。“我相信广大人民群众是你们的后盾,只要心正、身正,得罪的是少数腐败官员,赢得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政者的信任。”一名署名江云的网友留言说。

  阿勒泰地区廉政网首页有一项民意调查:“您认为预防腐败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备选答案分别是:A.查办案件;B.宣传教育;C.制度建设;D.源头治理。调查结果显示,38%的网民选择了“源头治理”,排在第一位。而选择“查办案件”的仅占21.23%,排在第三位。“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但毁掉一个干部却很容易。”阿勒泰地委委员、纪委书记吴伟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在这位老纪检看来,如果等腐败事发后再去处理官员,不仅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损失,而腐败官员本身也成了受害者,所以反腐败必须关口前移。“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反腐败工作时明确提出‘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阿勒泰地区的这次改革正是按照以上要求设计的。财产申报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领导干部对申报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吴伟平解释说。

  新疆阿勒泰地区廉政网走火与“阳光法案”几个字紧密联系——官员的财产公开晒在阳光下以便接受公众监督,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终端反腐败利器,这类立法习惯上被称为阳光法案。

  上世纪80年代开始,阳光法案逐渐为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并完善。目前,全世界有9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阳光法案,他们中既有像瑞士、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这样的经济发达国家,也有像墨西哥、泰国、尼日利亚这样的欠发达国家。

  新年第一天,阿勒泰55名新提拔的县处级官员如期在网上公开了自己的财产,这项呼吁多年的反腐利器终于在中国一个边陲地区落地。

  地处边远的阿勒泰第一次成了百度网站新闻热搜词。不仅国内主流媒体纷纷聚焦阿勒泰,连国外、境外媒体也对襁褓中的“阳光法案”给予了正面评价。

  香港《星岛日报》的评论认为:“(阿勒泰官员财产公开)不愧为思想解放的重要举措,反腐倡廉的阔步前进,值得大大嘉许”,可与“安徽凤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块试验田”相比。“立法容易,执法难。下一步必须放在申报后的核查上,重点不是惩处,而是使我们的官员传承我们民族优良品质之一的诚实,一种实事求是的品性,锤炼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巩献田说。

  阿勒泰地委委员、纪委书记吴伟平:

  申报是对干部的保护

  休闲的夹克,一副大眼镜,非常口语化的表达,面前这位40多岁的官员叫吴伟平——阿勒泰实施“阳光法案”的关键人物。

  2006年底,吴伟平从乌鲁木齐市交流到阿勒泰,任地委委员、纪委书记,此前他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纪检监察四室主任,同时兼自治区委党校客座教授,曾协助中纪委办过多起案件。

  申报的重要性在于对官员造成压力

  记者:改革需要舆论支持,可你们一直很低调,阿勒泰地区纪委的工作人员都不愿意谈官员申报财产这个问题,能解释一下原因吗?

  吴:我从来没有正式接受过记者的采访,这次被你堵住了,你是第一个。我不是娱乐明星,不需要炒作自己。我们这个事情还在探索、试行阶段,大家都很忙。

  记者:目前初次提拔为副处级的55名官员都已按规定公开了财产,其余近千名官员的申报材料何时上网公布?

  吴:申报的截止日期是2009年1月20日,现在一切都在按计划正常进行。上千人的申报呢,审核需要过程,这些都将陆续公开。

  记者:在推行官员财产申报这项改革中,有没有人站出来反对?你的熟人、朋友在私下场合有没有不赞成财产公开的?

  吴:我看到的情况是大家申报的积极性非常高,没有人不申报或不想申报,他们填得很认真,房子、汽车都申报了。

  记者:在您看来,怎样评价财产申报、公开的效果和作用?

  吴:(去年)12月26日,新华网报道了俄罗斯出台《反腐败法》,可以看看。我们试行申报制度目的是预防腐败,保护干部。截至2008年12月31日,我们的139廉政账户共收到76万元,如果把这些钱分到7个官员身上,每人足够判10年有期徒刑,加起来就是76年!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但毁掉一个干部却很容易,所以申报是保护干部。

  申报的重要性在于对官员心理层面的干预,给他们造成压力。假如我是厅长,你给我送过钱,我却在申报表上填了“没有”,我怎么见你?申报能促使干部更加廉洁。

  不排除极个别人没有如实申报

  记者:廉政账户收缴的这部分钱打算怎么处理?

  吴:我们有个初步想法,设立基金,帮助那些上不起大学的孩子。

  记者:有一种声音说,55名官员已经公开了部分财产,但收受礼品一栏均填写了“无”或者不填,有网友指出:难道这55人都没有办过婚丧嫁娶的宴会?

  吴:不是说只要收礼就是受贿,要把受贿和礼尚往来那种区别对待。申报表上所说的收礼是指利用职务便利收礼。我相信我们的干部绝大多数是如实申报的,当然也不排除极个别人(没有如实申报)。

  记者:对于申报不实,怎么查处落实?

  吴:对于申报材料,我们要审核,重点监督那些收入与财产差额巨大的,另外就是要受理举报。

  记者:地委、自治区纪检委支持你们的工作吗?

  吴:支持,非常支持。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