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锐评:唐山扫清消费“障碍”值得期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2日03:55  燕赵都市报

  1月1日开始,唐山市中心区先后有近百家商场、超市、饭店延长营业时间至21时,50条公交线路也随之延长营运时间。(本报1月7日《近百家商场、超市、饭店营业时间》)

  这个冬天好像突然变得更加寒冷了,需要加温的不仅是空气,还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经济数据。吃穿住行,也不再只是亲友间聊天的话题,还与内需、危机这样的宏观概念联系起来。在各地纷纷出台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的流行中,唐山也做出非常有针对性的改变:市中心区的大型超市、商场、餐饮等服务业企业延时经营至21时或更晚,公交车的运营时间也相应推延,以方便市民晚上活动。

  这样的改变确实是种务实选择,因为它看到了从“需求”到“消费”之间的障碍,真正着眼于市民生活的便利与丰富——而这显然是经济健康增长的最基本的支点。

  和外地的朋友说起唐山经济,他们往往都谈到一种“有点硬”的感觉。这硬,可不完全就规模而言,而是形容唐山产业结构偏重,商业、服务业氛围不浓,市民生活消费不够价廉物美等现象。这种印象是准确的。举个例子,我和同事晚上加会儿班,往往过了晚8点,想找个吃饭聊天的地方都不容易。这和唐山“经济重镇”的地位确实很难相匹。因为越是经济活跃、发达的地区,人的需求越是复杂多元,刻板和简单的服务只会耽误很多商机,甚至彻底打消一些消费者和投资者对城市的信心。

  唐山看到了夜晚的商机,这很聪明,特别是调整公交车运营时间,我觉得更是贴心之举。可别小看这些细微之处:公交车晚半个小时下班,人们晚上休闲、消费的兴趣就会大很多——没有交通上的后顾之忧,晚上出门由麻烦之事变成乐趣之旅,何乐而不为呢?

  去年下半年逐渐严峻起来的国际经济形势,加深了国内各级政府的忧虑,内需不振,始终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巨大隐患。于是,调整分配结构、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甚至直接发放购物券等建议,都广泛见诸媒体,这些都是非常切实的思考。但是,从“促进消费”的另一个方向上看,减少不必要成本带来的摩擦消耗,通过优化消费环境增进居民的消费兴趣和热情,让更多人放心消费、舒心消费进而渴望消费,这同样可以大大提高“需求”的活跃与能量,使市场“供”与“需”实现更有效率的对接,并形成彼此促进的良性循环。这,不正是解开唐山经济“偏硬”的有效途径吗?

  这场危机正在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反思,已经有经济学家很有预见性地指出,尽管许多企业和行业都将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但危机中实际仍蕴藏大量发展的机遇——甚至是同危机一样具有历史意义的机遇。而目前来看,服务业,特别是在新理念和新技术手段下的服务业,将是把握机遇的重要突破口。在刚刚召开的河北省两会上,省政府同样特别强调了提升服务业水平的重要意义,因此,唐山切不可把拉动消费简单看作应对“经济寒潮”的临时举措,而宜将眼光放远,从提高城市经济肌体柔韧度,降低资源依赖,均衡产业结构,增加经济健康发展的自生力量等目标上,真正寻找除旧布新式的思路。

  而把思路落实到政策,最需要的,是像商场、超市延时、公交增开这样贴近市民的“服务型制度”。政府不可能举个喇叭叫卖商品,也不可能把人们拉进商场、饭店强迫人们消费,但是,安全、公平、舒适、便捷的消费环境建立起来了,谁不愿意物美价廉地享受消费,享受生活呢?尽管改变一个城市的习惯不容易,但从这种习惯产生的环境入手,却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希望凤凰城的夜晚,也能够像成都、杭州等国内著名的宜居城市那样,丰富而热闹起来。

  (安居)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