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攻坚克难,我们奋力推进“两个加快”

  ——铭记2008·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本报记者 李旭 陈科

  2008年12月26日,北川县擂鼓镇猫儿石村农房重建试点工程基本完工,村民们纷纷搬入新家吉娜羌寨。“将来寨子还要接待游客,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村民杨远昌信心十足。这个美丽的“北川第一羌寨”,从选址到选发展项目,每一步都渗透着科学重建的理念。

  早在年初,中央把我省确定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3个试点省份之一,充分体现了对四川的重视和希望。作为领跑者的四川,当有怎样的作为?

  “真出力、真流汗、真爬坡”,2008年4月2日,省委在成都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动员大会,省委书记、省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奇葆在会上强调,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和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是中央交给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责任。

  2008年,在一次次特殊的考验中,我们奋力推进“两个加快”,四川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路径愈加清晰。

  范本的确立——

  抗震救灾成为学习实践活动的第一课堂

  正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的关键时刻,“5·12”特大地震袭来。我省明确提出,把抗震救灾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第一课堂,任务不减、标准不降、要求不变,围绕抗震救灾调整试点工作部署,以学习实践推进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科学发展,以“两个加快”践行科学发展观。

  震后1小时,由第一批试点单位组织的抢险救援队就赶到了重灾区都江堰;由试点单位组织的二线保障组也迅速到位,24小时值班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转。快速反应的背后,是“生命高于一切”的科学救灾理念。

  震后第7天,四川就开始为恢复重建开展基础筹备工作。两个月后,一份内容详尽的《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出炉,先后汇总了18个省直部门和6个重灾市州提出的14个专题政策建议,形成了涉及8大类共39条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精心编制的背后,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重建理念。

  重建不是简单复制。省委九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优先解决民生问题为基点,以住房重建、设施重建、产业重建、城镇重建、生态重建为重点。四川积极把握重建机遇,储备3万亿元以上的4大类项目,在争取中央投资支持的同时,积极走向全国各地招商引资。各类重大项目相继开工,为四川新一轮发展争得了先机。

  在这场特大地震中,四川的组织指挥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处理突发事件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经受住了考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得到全方位检验。地震“催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使我省在突破机制障碍方面获得了宝贵经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为全国、全世界科学救灾提供了一个范本。

  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主线

  2008年10月,四川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实施。4年内拟投入50亿元,实现“家家有固定房、户户有新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惠及47万牧民。

  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摆在首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2008年共投入430多亿元,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问题。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帐篷新生活行动”和彝区“三房改造行动计划”,改善了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践行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在于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去年,我省启动实施了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八项民生工程”。一系列为民举措固化为长效机制,老百姓受益面越来越大,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2008年,我省加强了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启动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因灾遇难者家庭、重伤重残家庭、居住在临时过渡房家庭、城乡低保家庭、五保户、农村特困家庭的后续救助、低保制度和冬春救助的衔接工作,也已纳入工作重点。

  强劲的制度保障,给了四川老百姓在期许未来时更多的信心。

  大灾引出大考——

  执政能力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得到检验提高

  刚进入2009年,北川县通口镇党委书记赵蓉接到一个好消息,她入选“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正在忙着安排通口镇震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的她,把这个好消息连同地震中失去9个亲人的悲痛埋在了心底。

  和赵蓉一样,四川各级干部在2008年共同面临着大考——非常之时,必须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必须迅速提高领导和参与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能力,带领群众爬坡苦干,全力推进“两个加快”。

  作为学习实践活动试点重要内容之一的行政效能建设,在加快灾后恢复重建中尤显迫切。

  至2008年9月1日,历时两个月的省本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工作如期完成,58个省级部门实施的总计1122项行政审批事项,保留486项,取消调整后减少633项,精简数占原行政审批总数的56.4%;审批时限平均提速达37.9%。我省跻身于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

  行政审批大“瘦身”的同时,行政效率大幅度提高。2008年6月至8月,全省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555401项,办理提速78.1%,按时办结率99.9%,群众满意率达99.9%。

  10月,省领导带队分赴18个对口援建省市开展致谢和投资促进活动。在这次大招商活动中,每一支小分队都高效运转:晚上在北京、早晨就到了黑龙江……在“后方”,各级各部门高效运作,为项目的争取和落地提供坚强保证。

  爬坡上行、加快发展——

  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9月12日,我省试点工作圆满完成了学习提高、调查研究,分析检查、找准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制度各个阶段的任务,总结大会在成都举行。四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站上新的起点。

  在遭受特大地震灾害之后,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四川可谓 “雪上加霜”。救经济不亚于抢险救灾。难题是考验,而破解难题是对践行科学发展观能力的检验。

  2008年12月23日至24日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定必胜信心,主动有为地推进我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用好灾后恢复重建、进一步扩大内需“两大机遇”,围绕 “两个加快”,全面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推动“八项民生工程”、全面推动“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发展规划实施,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重振震前发展势头。

  严冬里,“千亿交通工程”大会战拉开序幕,一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2008年的最后一天,四川发展的脉博跳动得更加强劲: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再迈大步伐——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后,双流国际机场将成为国内第四大航空枢纽;在川南、川北、川中,“五路两港”交通项目同时开工,建成后,将新增3条进出川高速公路,新增集装箱码头年吞吐能力100万标箱。同一天,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0公里。

  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局面,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年终一个个振奋人心的事件中,四川辞别刻骨铭心的2008年,满怀信心地迈进充满希望的2009年!

  相关报道见B1版 ◇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