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四川对台工作伴随改革开放不断发展

  我省对台工作在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不断发展。

  30年来,特别是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以来,我省对台工作根据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形势变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交流为渠道,以活动为载体,以项目为重点,以落实为关键的工作思路,不断整合并开拓工作资源,不断改进并完善工作方法,不断强化并提升工作实效,取得了显著成绩。我省已成为全国对台工作重要省份之一和中西部地区对台工作大省。四川与台湾的人员往来不断扩大,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各领域合作不断加强,我省在岛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四川对台工作的不断发展,有效地促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我省社会经济建设发展。

  当前,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在新形势下,我省对台工作要抓住机遇,扎实工作,进一步扩大与台湾交流合作,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促进我省灾后重建和“两个加快”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大潮中快速发展的川台经贸合作

  2008年9月19日,“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举办的首个重大涉台经贸活动——“第四届中国西部海峡两岸经济科技博览会”(简称“海博会”)在成都温江隆重举行。地震没有减弱台商对四川这块投资热土的青睐,近千台商参会,引进18个项目签约,协议总投资108.25亿元,为灾后四川经济发展注入了重要活力。

  自2002年开始每两年一届的 “海博会”是四川对台招商的知名品牌和平台,协议引资金额已从最初的17.9亿元扩大到上百亿元。“海博会”成果的扩大,正是四川与台湾经贸合作在改革开放30年中快速发展的缩影。自1988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以来,川台经贸合作不断成长,特别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台湾岛内产业外移,以及四川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四川对台经济合作力度持续加大,到2008年底,全省累计台资企业1386家,项目投资总额累计38.56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累计28.35亿美元,其中投资总额上千万美元的台资企业达84家,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强化服务,台商投资强势增长 多年来,我省在不断改善投资硬环境的同时,一方面注重搭建各种招商平台,除“海博会”外,“西博会”、“川台农业合作论坛”、“电子信息产业与发展论坛”、“台资企业内移论坛暨洽谈会”等各种招商活动,都产生了良好成效;另一方面加大服务力度,2006年,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促进沿海台资企业内移四川的意见》,1996年成立的四川省台商投诉中心已累计为台商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1亿多元。“以台引台”、“以商招商”,台商投资区域从主要分布在成都、德阳、绵阳等交通便利、配套条件好的大中城市,已逐步向宜宾、泸州、乐山、南充、达州、攀枝花、甘孜等扩展,而且大企业、大项目不断增多,如中芯国际、台湾玻璃集团、台湾亚东水泥、台湾统一、顶新集团、群光集团等知名企业,来川投资的项目都在1亿美元以上,带动了我省相关产业的发展。

  优化结构,台商投资逐步形成产业聚集 1998年,经国台办和科技部批准的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成为西部唯一的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2006年经国台办和农业部批准设立成都新津台湾农民创业园已成为川台农业合作重要平台;此外,我省20多个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都以各自的特色吸引着台商。台商在川投资产业分布由劳动密集型向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扩展并逐步形成产业聚集,其中,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重点聚集发展食品和生物科技产业,已引进各类项目500多个,到位资金238亿元,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250亿元。一批台湾知名高科技大型企业来川投资带动上下游企业群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地方产业群”。统一、康师傅、龙凤、旺旺、佳美等企业,利用四川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自身拥有的先进技术、资金、设备,开展食品研制、开发、保鲜等深加工,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对调整我省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积极推进,川台贸易向多元化发展

  四川与台湾两地之间的贸易尽管受到地域因素和两岸政治因素的影响发展较缓慢,川台贸易在曲折起伏中扩大,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1988年,四川首次从台湾购进33万美元商品,1989年,四川首次向台湾出口31.4万美元商品,此后两地贸易额迅速增长,到2008年川台贸易达57319万美元,其中出口26822万美元,购进30497万美元。

  涉台抗震救灾取得胜利同胞情得到极大彰显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涉台抗震救灾成为对台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国台办的安排部署,成立以省台办主任刘俊杰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竭尽全力开展涉台抗震救灾工作。第一时间了解在川台胞、台商、台生和台资企业受灾情况,全力解救被困台湾同胞2897名;及时组织1500万元的救灾物资送往灾区;积极协助台湾援助团队到灾区开展救援救助工作;积极指导和加强来川采访的11家41名台湾媒体记者的管理;积极帮助台资企业恢复生产;迅速启动川台经济文化交流,取得了涉台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利,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和铸就抗震救灾伟大精神作出了积极努力。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牵动着台湾同胞的心,同胞的骨肉亲情得到极大彰显。在川台资企业第一时间捐出食品、饮用水等救灾物资送往灾区,岛内各界人士纷纷发来慰问信函,并积极伸出援助之手,持续捐款捐物。截至目前,我省共收到台湾同胞的捐助资金12.1亿元(含项目资金),捐助物资折合人民币9000多万元。当前,各级对台工作部门正在认真落实台湾同胞的爱心捐助,搞好100多个学校、卫生院等捐助项目的修建工作,全力把好事办好,为我省灾后重建作出贡献。

  根植文化 川台交流结硕果

  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重要精神纽带。巴蜀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闪烁着奇光异彩,与四川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一道,成为四川与台湾交流交往的优势载体。我省充分发挥自然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对台交流。自1987年底两岸人员开始往来的21年间,我省与台湾的各项交流从无到有,从单向到双向,从间接到直接,共实现交流项目2700多项,累计接待来川台胞460多万人次。

  来川交流精彩纷呈 邀请台湾各界朋友来四川,共赞中华文化精深,共品巴蜀文化大餐,共享天府美景盛宴,是四川与台湾交流的一大内容。随着交流的不断发展,四大交流系列已成为四川对台交流品牌。一是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为载体定期举办的 “四川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旅”、“两岸杰出青年生态文化研习营”等活动;二是以巴蜀文化为载体连续8年举办的“巴蜀文化周”、“蜀文化之旅”等活动;三是以大熊猫为载体的 “大熊猫故乡行”、“我到四川看熊猫”等活动,特别是围绕“赠台大熊猫”开展了系列两岸人士关爱“团团”、“圆圆”活动,为推动大熊猫早日赴台起到了积极作用。四是以名人、民风、民俗和民族宗教文化为载体的交流活动。精彩纷呈的系列交流深受台湾同胞欢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主席吴伯雄、副主席江丙坤、林益世,佛教高僧惟觉大和尚等台湾知名人士以及台湾工商、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各界人士和大批青年师生都相继来川参访和参加活动,取得了加深彼此了解、融合文化认同、凝聚同胞情谊的良好成效。

  赴台交流丰富多彩 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很多台湾同胞希望在岛内目睹大陆风采。多年来,我省立足巴蜀文化,开拓岛内平台,积极推动大型项目

  赴台交流。189组(件)广汉三星堆出土文物精品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17万人观展,岛内刮起“三星堆”旋风;“蜀山天府宴”、“迷漾的川味”等交流把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点在台湾演绎得淋漓尽致;巴蜀杂技连续多年在高雄市春节庙会演出,盛况空前,台湾邮政部门专门为此发行邮票;“天府之国—巴蜀文化精品展”在台北、台中、台南为期三月的巡回展览,200多幅精美图片、300多件精品实物以及我省工艺大师现场演示,将巴蜀文化精品综合展现给台湾同胞,掀起巴蜀文化热潮。此外,张大千画展、恐龙灯会、天府美酒、川剧、民族歌舞、哪吒民俗等都在台湾获得良好反响。这些交流活动,提高了四川在台湾的知名度,增进了两岸同胞的情谊,促进了川台文化及经贸合作。

  政党交流应运而生 2005年以来,两岸基层政党交流成为两岸交流的新气象。2006年9月26日,中共成都市委与中国国民党云林县党部进行了交流,共叙一脉情谊,共商发展良策,增强相互了解,增进彼此共识。

  人员往来日益热络 熙来攘往,情深意切。这些年来,川台两地之间的人员往来日益增加,一方面各行业、系统、高校的对口交流、学术交流、校际交流等领域不断广泛,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层次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每年来川考察观光、探亲访友的台湾同胞络绎不绝。特别是近几年来,一系列川台旅游文化界的交流活动有力促进了台湾同胞来川旅游的发展,四川成为台湾同胞来大陆旅游观光的首选地之一,多年来来川旅游的台湾同胞占我省入境游客的第一位,2007年达40万人次左右。目前成都成为台胞落地签注城市和两岸直航包机城市,为川台两地人员往来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川台交流交往将更加热络。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