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光荣与梦想同在 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30周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2日09:02  温州新闻网

  温州网讯 2008年,注定是一个特殊的年份。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使温州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30年风云激荡,30年光荣与梦想,在这一年凝结为沉甸甸的自豪和纪念。推荐阅读

  纪念,是为了新的奋起,为了更矫健的前行。站在而立的节点上,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温州人回首改革开放30年走过的路,是纪念,更要重燃创业创新的激情,在不懈前行中演绎新的温州速度、温州奇迹。

  一同纪念,一路前行。我们将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纪念,是一种见证

  为改革的收获见证

  翻开这个城市珍藏了30年的记忆,最鲜活生动、最刻骨铭心的,莫过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记忆。正是有了他们当年的勇立潮头、引领前行,才有了温州一系列敢为天下先的创新之举,才有了今天瓯越大地上硕果累累的改革成就。他们都是温州30年改革开放历史最可宝贵的见证。

  从2008年初开始,温州就开始了一项长时段、大规模的寻找和梳理历史见证的工作。市委宣传部、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市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改革开放30年温州“十大改革人物、十大创新事件、十大创业成果”评选活动。市委宣传部、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市工商联等联合开展了“改革开放30年影响温州经济30人、在外风云温商30人”系列评选。市委宣传部、市农办等联合开展了“改革开放30年温州十大三农人物”评选……

  周大虎、陈定模、王均瑶、南存辉、王振滔,十大专业市场、中国首座农民城、股份合作制,金温铁路、遍布世界的温商群体……通过评选,那些或亲历了温州改革的耕耘开拓,或在温州发展的某个领域留下深刻烙印的人们,一一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那些记载着温州人经历的磨难、创造的辉煌的事件与成就,再一次迸发出激动人心的力量,描绘出30年清晰而壮阔的发展脉络。

  与此同时,本市各大媒体也纷纷组织骨干采编力量,精心策划,推出一批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报道,从不同角度对温州30年改革发展和温州人精神进行全面解读。其中,本报推出的“敢为天下先——温州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活动,在一年时间中,相继采访了李瑞环、杜润生、刘锡荣、周瑞金、南怀瑾、保育钧、艾丰、袁芳烈、龙永图、刘伟等一批与温州颇有渊源的名家名记,重温了30年间温州涌现的风云事件和风云人物,共刊发数百条稿件、上百个版面,为温州新一轮创业创新改革发展鼓与呼。

  回忆改革开放30年的点点滴滴,我们寻找到了温州发展的历史见证,也再次重温了30年创业创新的激情与收获。

  纪念,是一种喝彩

  为幸福的生活喝彩

  粮票、布票、肉票、糖票是人们对改革开放之前的记忆。30年来,菜篮子、米袋子从空到满、从单一到丰富;衣着由古板的黑白灰,到今日的多姿多彩;手机、电脑、摄像机、汽车这些曾经梦想中遥不可及的东西进入寻常百姓家……30年改革开放,不仅反映在整个温州日新月异的变迁,更体现在温州市民生活的点滴变化中。回首30年,老百姓是最真切的亲历者,也是最真挚的喝彩者。

  去年12月1日至18日,全面展示30年来我市在改革开放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温州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图片展”在市展览馆展出。展览期间,每天自发组织来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有学校师生,有机关干部,有企业员工,有部队官兵,还有社区居民。420余幅珍贵图片,令很多参观者表示深受教育和启发,对温州改革开放道路和今天来之不易的成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感悟。摄影展、温州特色建筑展、书画展……从这一年层出不穷的民间展览可以看出,人们不约而同地采用30年前后对比的方式,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

  来自民间、发自内心的对改革开放30年发展的情感,仿佛一坛美酒,在社区、在农村、在工厂、在高校、在军营,越酿越醇。12月,鹿城区广化街道举行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现场书法比赛。80多名社区居民挥毫泼墨,抒写着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感谢、对今天幸福生活的赞美。11月,鹿城区南门街道蒋家巷社区组织社区居民举行“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联欢活动。居民们用自编自演的快板、三句半、京剧表演、合唱等文艺节目,尽情颂扬着改革开放30年温州翻天覆地的变化。温州大学组织20支分队近500名学生,开展“青春与改革开放同行——改革开放30年看温州”实践活动。大学生们深入企业、社区、农村开展民营经济调查、温州模式考察,寻访历史见证人,征集温州人故事,在亲身感悟中勃发出发扬温州人精神接棒创业创新的使命感……

  领取了“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温州人章华妹说,是改革开放,让我实现了从穷到富的变化。鹿城区洪殿街道夏屋社区主任周筱秋说,30年前,我是做梦也梦不到会有现在这样的变化。鹿城区南郊乡葡萄村村民郑海波说,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让我们村发生了很大变化……许许多多个普通温州人,用自己丰足幸福的生活,向温州30年改革发展成就、向这个时代,发出人民最为质朴的喝彩。

  纪念,是一种思索

  为前行的方向思索

  回首改革开放30年,并非寻常的抚今追昔,并非岁月留痕的循例纪念,我们是要用纪念,思索未来的道路。

  2008年,站在而立的节点上,温州面临着全球金融危机、国内宏观调控政策以及随之而来的出口减少等严峻的挑战与压力,也面临着土地等要素制约进一步加剧、先发优势逐步消退、工业产业急需转型升级的困难。30年后的温州,路该怎么走?在这一年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中,有一种纪念最引人关注,那便是思索。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普通老百姓,大家都在思索,探寻30年“天下先”成功背后的原因,更探寻新形势下继续引领时代的路径。

  30年的改革开放,温州积累了怎样的发展经验?市委书记邵占维说,这些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二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三是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四是坚持政府支持引导。正是有了这些弥足珍贵的发展经验,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走出了一条穷则思变的路子,一条改革创新的路子,一条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全民创业的路子,一条以商促工、以工强商的路子,一条“走出去、引进来”的路子。这条路子,从小商品——专业市场——遍布海内外的市场网络、从特色产业——块状经济——强镇重镇、从温州人——温州精神——温州企业家,留下了清晰的烙印。

  2008年10月,温州纪念改革开放30年系列研讨的首个论坛举行,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华,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主任助理、博士生导师黄群慧等七名专家和企业家代表,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与温州当代发展”主题展开研讨,认真总结了温州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经验,研究探索温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对更加深入推进我市改革发展和创业创新提出了若干建议和意见。

  紧接着,“改革开放30周年与温州创业创新实践”论坛、“全球视野下的温商发展”论坛、“改革开放30周年与温州民营企业提升发展”论坛等系列理论研讨活动相继举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国际知名学者、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研究员黄万盛,著名经济学家、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其仁等先后造访温州,与温州人一起解读温州模式的“前世今生”,一起探寻30年发展的奥秘,更一起求解温州今后破解难题、实现新飞跃的道路与方式。

  2008年,温州人的这种思索掀起一个高潮。11月20日,“温州模式与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北京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京城和省内的近百位温州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以及对温州发展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代表齐聚一堂,就温州模式与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展开一场思想与智慧的碰撞、一次现在和未来的对话。

  在这个过程中,许许多多一直关心、支持、关注着温州发展的领导、专家、学人也在不同场合,通过不同方式,为过去30年温州的发展作出精辟的总结,为今后温州的继续改革发展提出许多真知灼见。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说,改革开放30年,温州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路子,成为全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非常有典型的一个代表。温州的发展,对东部沿海地区、乃至全中国都创造了很好经验,为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借鉴。

  在温州工作了10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中纪委副书记刘锡荣说,“疾风知劲草”,温州民营企业一向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凭借灵活的机制,总能先人一步,快人一步。在当前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形势下,相信也一定能及时调整,优化结构,适应变化。

  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室主任陈进玉说,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温州要积极争取国家大项目的支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温州本土经济的发展。政府要着力营造更好的创新发展环境,让温州成为创业、创新者的乐园。要更加注重人文温州建设,以先进文化引领未来发展……

  只有理性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只有理性思考,才有思想解放,才能科学发展。经过30年发展,温州已经褪去当年无知无畏式的“野性”,多了成熟和稳健,而坚韧与果敢依旧。温州人在思索自己前行的道路,更在这种思索中前行。

  纪念,是一种创新

  为未来的征程创新

  纪念历史,是为了当下。激情重燃,是为了前行。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当温州模式、温州速度、温州奇迹仍在为国内外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时候,在温州,自我革命、自我突破的意味却已非常浓。温州人在回顾过去、纪念已有成就的同时,再一次发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开始了新的创业创新征程。2008年,温州大地上,这样的首创事件和现象层出不穷。

  温州30年的发展,既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更靠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在温州发展中出现新生事物的时候,市委、市政府冷静观察,审时度势,以实践为标准,保护和调动群众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可以说,不断创新机制是温州30年发展的一大优势。新的起点上,温州新一轮改革又在机制创新上开始了。

  从年初开始,一场大规模的“帮扶活动”就在我市全面展开。市、县、乡镇三级领导分片包干,跑遍了全市64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针对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难点,总共梳理出1000多个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对症下药迅速制定了降低中小企业运行成本的一系列举措。去年6月5日,市委、市政府在市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市“政企联动、攻坚克难”企业服务年活动千人动员大会。随后,各级党委、政府创新思路,采取有效举措,尽心尽力突破制约,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当前工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这片改革的热土上,来自温州民间的创新热潮也一浪高过一浪。2008年10月初,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我市永嘉、苍南同时启动首批2个村镇银行的试点筹设工作。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今后可吸收当地名优企业法人入股,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与票据承兑与贴现等金融服务。

  同月12日,曾率全国之先实行浮动利率的苍南又有创新之举,温州首家小额贷款公司——苍南联信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这家由当地12名企业法人投资设立的公司,以当地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茶业等“三农”和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受到社会欢迎,开业半月放贷过亿元。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这使得温州农村的创新之举逐渐为人所知。近年来,我市各地农村近年来积极创新耕地流转模式,主要是农户通过“招投标式转包”、“中转站式转包”和“中介机构合同转包”等三种方式,把承包田有偿转包给大户集中经营。此举不仅有效破解了“有地不种,想种没地”的难题,遏止耕地抛荒现象,也促进粮食规模化经营,稳定温州粮食生产。

  民营经济的活跃发展,是温州30年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之一。新的起点上,温州民营经济再次迸发出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力量。

  2008年7月31日,在乐清,华仪集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顺利下线,标志着华仪跻身国内风机先进制造商的行列。在瑞安,浙江通力减速机有限公司在风电齿轮箱技术领域实现了突破。在乐清,正泰集团宣布进军太阳能产业,投资2000多万美元,从事太阳能电池等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温州民企,向新能源领域迈出产业转型坚实的步伐。

  面对新的时代、新的形势,温州民营经济也呈现出全新的态势:新理念,一大批民营企业家的自身素质和经营理念不断提升;新优势,温州已形成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新活力,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自主创新;新天地,温州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开辟了新的境界。

  三十而立。过去30年的发展,仅仅是温州波澜壮阔改革开放史上的一个顿号。30年后的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回望30年,纪念30年,我们汲取力量,汲取温州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将指引着、支持着温州迎来更加精彩的改革发展征程。

  让历史告诉未来吧。

  记者 潘秀慧 吴栋梁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