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农问题”——近年以来,人们总是喜欢将三农和问题放在一起说,事实上,三农并不总是问题,有时候还可以是 一把解开问题的钥匙。在扩大内需这个难题上,三农或许就是人们一直寻找的那把打开难题的钥匙。
★采写/《小康》记者 于莉娟
刚刚闭幕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09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保增长成为明年工作的主要任务,而扩大 内需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
中高收入者的消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13亿人口中,10亿中低收入这个大群体的需求,才是促进 内需最可靠的保障。
然而这也是最难的一环。于是,成都干脆将困难补贴变成消费券发放到困难家庭手中,促成了最直接的消费需求,但 很多人认为这种方式并不可取。
“三农应该可以为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调研员韩孟提醒,农村拥有很多资源,农业生产 有很多机会,而农民既是最终消费者,也是生产单位,双重身份可以发挥双重功用。
其实,在扩大内需上,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广开思路。
消费券受追捧
成都的100元消费券,搅动了扩大内需的敏感神经,30万困难群众12月16日起可领取百元消费券,到指定地 点购物一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成都市民政局副局长陈翔军表示,这次发放消费券的对象是成都市的城乡低保对象、在农村的五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 ,这三类人群在民政部门都有登记证,发放的券也有编号,所以不会出错,消费券准确地发放到每一个低保户,每一个救助的 对象手中。
针对事此,某门户网站在网上进行一项调查,共有3515人参加投票。关于“成都向困难群体每人发放100元消 费券,你赞成全国推广吗?”的调查中,有75.8%的网友持赞成态度。
“应该让普通大众分享改革成果了,”一位网友感叹。
相关数字相示:2008年民间消费只占GDP的37.5%,这一比例无论是纵比还是横比都存在不小差距。19 51年,民间消费占当时GDP的68%;而韩国和日本的民间消费分别占GDP的52%与55%,巴西民间消费占59. 9%,印度为55%,美国最高,民间消费占GDP的71%。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国家政府收入和公民收入几乎均衡 。而我们目前的状况是“国富民穷”,居民严重缺乏购买能力。
2008年,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政府也相继向居民派发了现金或消费券。
不久前,“欧元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在广东建议:中国政府应向全国发放1万亿消费券,限期3个月 花完,相关的零售商可以凭券交税,如果效果达不到,下个季度再做一次。这套方案与蒙代尔为美国推荐的基本一致。按照蒙 代尔的计算,中国的年GDP是28万亿人民币,1万亿消费券对于有效需求的刺激只有3.5%,如果把消费券限制在三个 月内花完,28万亿人民币的GDP除以4,有效需求可达到14%。可以有效解决中国所面临的经济问题。
因此有人认为成都的消费券发放,是对蒙代尔建议的一次有益尝试。
一位专家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向全国13亿人发放1万亿消费券,每人消费800元,在很短的时间内,商场超市一 定要大量进货才能保证供给,那么下游的厂商就要加量生产,工人自然就有活可干,整个产业链就流转起来。
然而,很多现实的问题仍难以解决,比如,监控成本,腐败成本都不小,甚至假消费券也会跟着出现。
其实,即使成功实施,也要有后续的消费接上才能延续这种兴旺。
扩大内需受困于城市
不仅是成都,自从中央精神确定以后,很多城市都开始了对扩大内需的探索。
长沙就在促进住房消费这一焦点问题上,想到了好办法。鉴于长沙目前现在有商品房15年才能销售完毕,长沙市政 府不再新建经济适用房,而是采用补贴的方式消化现有商品房。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促进了消费。
具体措施是当居民购买商品房时,其中的8万元房款由政府支付,另外,由于团购,房地产商还给予每套房5万元的 让利。对于长沙目前每平方米3000元的报价来讲,一套五六十平米的房子,购房者个人只需要支付二三万的房款即可以拥 有一套房子。这应该在中低收入者的承受范围内,然而,现实却并不这样美好。长沙的商品房面积普遍在120-130平米 之间,一套房子的总价就要38万左右,减掉两次补贴的13万,个人还需要支付20万的房款,加上银行贷款利息,中低收 入群体依然无法承受。要是改变一下“团购”内涵还可以,一位专家戏言,二户居民合买一套房子还行。
韩孟介绍,开发商盖房子的目的有两种,一是为最终消费,二是为资本运作。消费群体一直以来都是面对中产以上的 人群,不是为中低收入群体设计的产品,因此,无论政府怎样补贴,由于最终产品的不匹配,往往事与愿违。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山东出台的调整停车费,减免养路费等措施,也显然促进不了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他们 买不起车。
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都的专门针对低保户的百元消费券的试探就显得很有价值,至少真正是低收入群体在消费,一位 专家也很高兴看到各地对促进内需所做的尝试和努力。何况中国与外国的实际情况有很大不同,创新在这个时候尤其重要。
就在针对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内需策略屡屡碰壁之时,韩孟让人们将眼光投向农村,那里才是内需最大的市场。
开发农村消费
“农村的资源很丰富,不仅有土地,还有生态以及传统文化资源。这些资源都成为启动内需、提高收入、挖掘市场消 费潜力的潜在因素”。韩孟认为,这些资源如果设计得好,可以化作很多现实的产品,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还可以为城 市的轻工业、重工业提供所需要的原材料服务。
另外,农村有着城市所没有的独特气息,“中国的大城市与国际大城市没有任何区别,有特点的地方都在农村”,韩 孟介绍说,将农村定位成养老保健生态消费的功能区域再合适不过。
韩孟的观点是有现实基础的,现在各企业或者事业单体组织开会都要拉出去在宾馆渡假村里进行,如果农村开发得好 ,就可以承接这样的活动。另外,城市里60岁以上的人群,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到农村去养老、保健、呼吸新鲜空气,也是很 有市场前景的想法。毕竟现在城里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且城市的高龄群体,不仅可以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到农村去,在一个 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安度晚年,如果要想有所作为,也可以将他过去积累的经验、技术、知识传递到农村去。
而在职的员工和在校的学生,也可以利用假期或者专项的活动去农村考察、调研、学习。这样就将过去单纯的旅游进 一步深化。“城乡市场互动起来,以旅游对流的方式促进内需,如果从这个角度上考虑清楚,设计周全,逐步提高农村市场层 次半径,对农民来说,他们就不再只有两条路——要么种庄稼要么进城打工了”。韩孟满怀憧憬,“而且,城市的人群到农村 去,农民工就可以就地为城市居民服务,不一定非要到大城市里来。两个市场一互动,农民的收入就增加得快一些,消费能力 自然具备了,需求也就产生了。”
当然农村开发类似的服务需要便利的交通来支持。在这一点上,韩孟认为更是天时地利人和。
政府这次规划中投入到交通等基础设施上的款项最重,无论是铁路、公路、航空主干道设施都已经在加强,支线的道 路和网络都在建设中,互联网的建设也在下乡。
“以后城乡的区别在哪里?就是城市的环境从生态上讲不如农村,而城市的优势在于,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高密谋高 频率的活动。只有这种区别。”
打破二元结构内涵
在农村18亿亩不能缩小的耕地上,韩孟认为,也大有文章可做。他指出,现在信息技术还有卫星技术都可以对每一 亩地进行立体化的信息资源提供。“如果我们把每一亩地的农业生产都深化起来,很多博士、硕士、学士就有用武之地了,这 是立体的人的知识结构的一种组合。”
在国际比较中,日本的耕地很少,在日本,一亩地里投入的科技劳动和体力劳动都很多,绝对是精耕细作。其实中国 也有精耕细作的文化传承,如果与现在的高科技结合起来,韩孟相信这是大有作为的。
“城里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到农村服务,在市场的交融中,我觉得将来的城乡互动,就可能使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的内 涵发生变化”。
韩孟还肯定了已经搞了一年多的“家电下乡”的活动。“这个由政府补贴的活动,虽然存在问题,也还是有不小的效 应,这个工作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今后可以考虑‘电脑要下乡’、‘信息技术服务下乡’,并且结合三农生产,让农民 更致富。今后市场的发育繁荣要信息化建设来支撑,这样生产流通消费领域就都有了一种新的手段,在国内也可以搞订单农业 ,并不是只有出口才需要这么做”。
城乡互助的结果,就是不管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有用武之地。“搞好了内需,国际上的外需也会找上门来的。像过去 那样仅凭着土地、生态、劳动力资源去换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既粗放又不值得。”韩孟认为,现在我们应该更重视可持续 发展这个大目标。
扩大内需其实有很多路可以走,仅从城乡互动、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个进程中就可以得到很多实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