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群“鲜活”的马列教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2日12:12   瞭望新闻周刊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群体受到欢迎,是因为他们始终宣讲“活的”马克思主义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董瑞丰

  一说起政工干部、马列教员,给人的印象难免刻板。然而,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员群体,却是出了名的“鲜活”。

  高原哨所、工厂社区、网络电视,到处都有他们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的身影,他们的讲解,又总能把深刻的理论转化为平实易懂的实例和语言,解答广大官兵和群众在实践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

  于是,“编外指导员”、“平民教授”成了外界对他们的尊称,众多网友则把他们评为“政治翻译”。

  2008年底,总政直属党委将这个群体誉为“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涌现的时代典型,宣传文化战线深入学习研究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突出代表”。

  释时代焦点、解社会热点、答群众难点

  党的每一个重大理论的提出,每一个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这个群体都第一时间带进课堂、搬上讲台。

  在南京政治学院的教学成果展览大厅里,一项被誉为“理论教学园地奇葩”的成果——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体系,格外引人注目。这项包括课程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科研体系和实践体系四个子体系的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3年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这个群体与时俱进地构建和实施科学发展观教学体系,开设《科学发展观概论》等10多门新课,形成了50多个教学专题,为构建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需要厘清真相、正本清源之时,党的声音总是第一时间被带进讲堂。2008年“314”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的第3天,由汪维钧教授主讲的“揭批‘藏独’真相,强化使命意识”系列讲座就登上了南京政治学院的“教授论坛”。只能容纳280人的多功能厅挤进了400多名听众,9次讲座的每一讲都受到热烈欢迎。系列讲座从校园讲到军营,从军营讲到社区,最后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周末开讲》的讲台。

  党的创新理论要真正走向群众,就要直面社会热点,越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就越说明与他们的利益紧密相连,就越是不能回避。

  姜德福教授曾应上海松江区一个镇政府的邀请,去做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就的报告。报告结束前,递上来一个纸条:“请问姜教授,改革开放30年了,既然成就这么突出,为什么现在有的地方社会秩序还那么乱,还出现黑煤窑、毒奶粉这样严重的坑人事件?”

  纸条一念,下面一下炸开了锅。姜德福想起来这个会场的时候,看到外面正在修路,到处挖得乱糟糟,就顺手朝窗外一指:“改革开放就好比外面修路,原来的老路、旧路、小路掘开了,推掉了,不能走了,新的马路、高速公路、立交桥还没有完全修好,处于新旧交替的转型阶段。社会改革也一样,新旧交替,有一个过程,旧的机制要革除,新的机制要逐步完善,一时衔接不上,出现一点拥堵、混乱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党中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好,就是要把这种混乱降到最低的程度。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逐步解决。倒退回去没有出路。我坚信,改革开放再有30年,不,用不了30年,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必将是一条平坦而又宽广的康庄大道。”对姜教授这一即席发挥的讲话,听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讲“活的”马克思主义

  让理论回归朴素,使理论与实践血脉相连,也是邓文和教授讲授党的创新理论努力追求的教学风格。

  中国人口=美国人口+俄罗斯人口+日本人口+英国人口+法国人口+……一共17个国家的人口。这是邓教授给学员讲“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时,列出的一个“人口等式”。学员们深深地震惊了:它一针见血地描述出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大家牢牢记住了这个“等式”,深刻理解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伟大意义,明白只有下大力解决好人口问题,才能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

  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堂,如果缺乏打动人心的感染力,缺乏引人入胜的吸引力,理论就会黯然失色,学员就会味同嚼蜡。

  樊慕曾教授从1994年起以“寻找奉献者足迹,寻找中华民族魂”为主题,从各类报刊上搜集剪辑各类先进人物事迹的报道,将它贴在明信片上,同时附上一份详细说明自己想法和意图的信一并寄给当事人,邀请他们写出对人生、事业和生活最真切的体验。他所录的人物中有中科院院士、艺术家、教师、记者、老革命家以及部长、省委书记等,目前已搜集了180余张。

  樊教授将这些经过压膜封装的卡片,按内容不同分成奉献、园丁赞、爱满人间等八类。一张张小小的卡片,就是一部部生动的教科书,成了樊教授教学的得力“助手”。每次上课,樊教授都结合教学内容,向学员们介绍卡片背后的动人故事。方寸卡片尽显人生情怀,学员纷纷以卡片为鉴,深入探讨人生价值、修正人生坐标。

  南京政治学院的马列教员群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说的都是普通人关心、关注的事,讲的都是普通人听得懂、听得进的道理。曾经有人对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疑惑不解:“在如今价值多元的社会背景下,学员为什么还能够坚信老师讲的那一套?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什么还能够深入人心?”

  对此,院领导一语道破其中奥秘:“因为我们讲的是‘活的’马克思主义。”

  这些年来,从党的“一大”会址到革命圣地延安,从高科技部队到东南沿海前哨,学院利用建在全国各地的29个教学实践基地,先后开展了“革命圣地行”、“东南海防行”、“蓝色军港行”、“河西走廊行”、“长征战场寻访”等主题教学实践活动。丰富而鲜活的事实最具有说服力,广大学员一边踏寻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轨迹,一边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升华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集团出击,扩大理论传播的覆盖面

  南京政治学院的马列群体,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中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集团出击”,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努力形成人人是教员、事事是教材、处处是讲堂、时时是宣讲的生动局面。

  2006年底,学院领导下部队调研发现,一些部队的政治教员在讲授科学发展观时,普遍存在四种倾向:离开体系讲,讲得不完整;离开原著讲,讲得不准确;离开源头讲,讲得不深透;离开实际讲,讲得不鲜活。

  院党委认识到,用党的创新理论培养人才、武装官兵,是学院的根本职能和政治理论教员的神圣使命。学院有责任和义务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科普专家”和“政治翻译”。

  经过精心筹划和筛选,一支由20位专家、教授组成的科学发展观讲师团正式成立。他们都是学院教学科研一线的尖子,既有学院的领导,也有从教近40年的将军教授,既有荣获全军政治理论课比赛第一名的全国优秀教师,也有崭露头角的中青年优秀教员。

  外出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不再是“一个人拎只包”,而是组成一个教学组甚至一个讲师团。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出击”,专家教授们走出院校的小课堂,走进部队的大礼堂,走进社区的大讲堂。仅2006年底以来,科学发展观讲师团、十七大精神讲师团,就到部队和地方作报告500多场,直接听众达百万人次。

  在教员群体的带动下,学院先后有30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走进社区宣讲党的创新理论。通过集约化传播,宣讲的时效性和覆盖面大大提高。

  扩大理论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上电视,进广播,建网站,开博客……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也已经成为这个教员群体的共识。

  2008年,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组织的“东方讲坛”,开办了一个“十七大精神村村行”的栏目,要求讲坛成员将党的十七大精神及时送到乡镇农村。作为东方讲坛的成员,孙力教授当然不会放过这次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机会,他主动与“东方讲坛”联系,率先走向田间地头,为村民讲授他们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他用深入浅出的讲解、鞭辟入里的分析,使老百姓明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出现一些失误是难免的,从而更加理解、支持中央政策。

  全军政工网通到基层后,学院迅即在政工网上开通了“教授在线”,发挥网络传播迅速、影响广泛、交流互动等优势,使理论普及和宣传的内容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生动活泼,使之为广大官兵所了解和掌握。

  从“硬骨头六连”、“南京路上好八连”英模连队,到海拔五千多米的青藏高原兵站哨所,从北疆大漠边防到东南海岛连队……自从学院“教授在线”开通以来,李昆明、顾智明、姜延军等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的一批教授、教员们,从此把上网与官兵“聊天”当成了第二课堂,他们先后与全军30多个基层连队的2000多人次官兵组织网上对话。

  2008年,毛林根教授更是开办“红色博客”,推出了一系列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公平与效率”、“弱势人群保障”、“国民收入又好又快发展的辩证看法”等反映现实问题的文章,力求通过自己独特的经济学视角来诠释关于“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等党的创新理论中的具体问题,并且列举了许多真实案例。

  学员们普遍反映他们喜欢通过个人博客这样新颖、平等的形式与毛林根交流、探讨学术问题。一次,毛林根教授在博客中看到一个学员的跟帖:“我是您的忠实粉丝。”毛林根高兴地回信说:“你真正崇拜的不是我,而是党的创新理论啊!”□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