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学者建议给低收入家庭每人发千元红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02:56  新闻晨报

  ■首席记者 周 凯 实习生 徐 繁

  继10位教授上书提振股市、10位教授建议提高燃油税之后,又有10位学者联名提出“低收入家庭每人发千元补贴”的建议,以扩大内需、提振经济。无独有偶,上海市政协委员黄山明前天也建议,为刺激消费给市民每人发50元消费券。一时间,“消费补贴”该不该发,该怎么发,成为了各方争论的热点。

  “我们提出两种发放补贴的方案,一是以‘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2万元’为标准,又或者采取‘无条件全民社会分红’,给每一位中国公民发放补贴。”学者党爱民透露,10位学者并没有直接向政府高层表达建议,而是看到媒体开展这个话题的讨论,就把建议书寄给了报社。

  不过,就像前两拨“十教授上书”一样,这次发放补贴的建议也在网上引发了质疑,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学者。

  质疑1:是否会导致通胀?

  “我们正在进行的一项系统研究表明,只要有过剩的生产力,就可以由央行发行相应的货币,这不仅不会引起大家担心的通货膨胀问题,反而会使社会真实产出增加。”卢映西表示,现在产能过剩如此严重,由央行发行货币,并用这些钱改善社会福利的条件完全具备。

  刘海波则表示,即使造成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也是无损于或有利于弱势阶层的。

  质疑2:受惠者主要在中西部?

  10位学者建议以“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2万元”为标准的全国“一刀切”发放补贴。但按照这样的标准,受惠者主要是中西部地区,诸如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能拿补贴的人岂不是很少?

  党爱民表示,“一刀切”的方法正好可以减轻个人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发展起来了,沿海富裕地区亦可间接受益,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受惠。

  质疑3:1.2万亿是否拿得出?

  国家已计划投资4万亿元用于扩大内需,政府是否还能拿出1.2万亿元用于补贴?

  黄卫东表示,有数据表明,我国有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由于美元贬值也会带来一定损失。与其这样,不如给老百姓提高收入。国家增发货币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链接] 10位学者名单: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教授蔡恒进、广州求心经济研究所主任党爱民、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研究员刘海波、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研究员卢映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黄卫东、《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作者张建平、杭州学者施晓渝、北京学者甘修康、浙江金华市武义县邓蕴才、中共杭州市委党校余杭区分校桂祖武。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