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每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往往催生新的科技革命 第四次科技革命危机后将到来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12日在中国科学院2009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的前夜。目前,一些核心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日益显现。路甬祥表示,得出这一重要结论,主要基于三点判断。

  历史

  两次金融危机证明

  科技创新是根本出路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战后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这次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过度依靠金融投机,过度依靠超前消费,过度依赖监管缺失的虚拟操作,金融与经济泡沫破裂。依靠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摆脱危机,创新经济增长的根本出路。这将强烈地激励和加快科技创新突破与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未来

  资源与发展矛盾

  人类生存呼唤新革命

  前瞻全球现代化发展的未来图景,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数十亿人口追求小康生活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历史进程与自然资源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凸现和尖锐,按照传统的大量耗费不可再生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增长方式、沿袭少数国家以攫取世界资源为手段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人类生存发展的新需求强烈呼唤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

  猜想

  “沉寂”60年

  新技术革命从何破题

  从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态势看,奠定现代科技基础的重大科学发展基本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科学的沉寂”已达60余年,而技术革命的周期也日渐缩短,同时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积累的内在矛盾凸现,在物质能量的调控与转换、量子信息调控与传输、生命基因的遗传变异进化与人工合成、脑与认知、地球系统的演化等科学领域,在能源、资源、信息、先进材料、现代农业、人口健康等关系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领域中,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日益显现。

  危机催生革命

  两次危机 两次革命

  1857年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史上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特点的普遍生产过剩危机,在美、英和欧洲大陆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破产浪潮。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明了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人类跨入电气时代。

  1929-1933年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危机。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水平大约倒退到1908-1909年。其中美国退到1905-1906年,德国退到1896年,英国退到1897年。

  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发端于美国,始于战后初期,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危机中的中科院

  中科院启动“太阳能行动计划”

  记者昨日从中科院2009年工作会议上获悉,中科院已正式启动实施太阳能行动计划。据介绍,太阳能行动计划以2050年前后使太阳能作为重要能源为远景目标,确定2015年分布式利用、2025年替代利用、2035年规模利用三个阶段目标,从光伏、光热、光化学、光生物等太阳能转化利用的几个主要途径所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作为突破,并在核心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和转移转化等几个层面实施太阳能行动计划。中国科学院将通过启动这一计划,特别重视加强新原理、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的突破,推动产学研结合,尽早使太阳能成为经济上可以大规模利用的能源。(综合新华社)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