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节能减排 建设生态文明
本报讯 (记者冯 芸)谈到节能减排,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工厂企业。事实上,家庭生活的能耗和排污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每个家庭就如一个微型工厂,每天都在消耗电、油、气等能源,同时排放废水、废气、废渣。有数据表明,如果全国减少10%塑料袋使用量,每年可以节约1.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1万吨;如果全国3.9亿户家庭都养成家电用后拔插头的习惯,每年可以节约用电20.3亿度。
“但是当前居民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并不高”。省政协委员宋慧玲认为,节能减排是一项长久性工作,一项社会工程,不仅要有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还需要全体公民的广泛参与。
因此,宋慧玲建议每个公民更新家庭生活消费模式,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自觉做好环保小事。包括:使用节水型洁具,一水多用;自觉使用节能型电器,减少待机能耗;买菜和食品用布袋,少用一次性用品;洗衣要用肥皂或无磷洗衣粉,少用洗涤剂;多种树、少抽烟;优先购买绿色产品;垃圾分类回收;及时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②8
开展免费婚检 降低出生缺陷
本报讯(记者郭海方)针对强制婚检取消后婚检率直线下降,导致出生缺陷和母婴垂直传播疾病患病率不断上升的尴尬局面,省政协委员黄元元提出,在大力开展婚前保健宣传教育的同时,应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逐步实行由政府支付婚检基本项目费用,将婚检纳入公共卫生服务。
黄元元说,婚前保健是优生优育的第一关,是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关键环节。婚检不单纯是个人消费,而是公共卫生工作,要用解决公共卫生的方式来解决婚检问题。为此,她建议各级政府设立婚前保健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指定婚前保健单位,为男女青年提供免费婚前检查服务。同时,设立母婴保健专项资金,用于各级妇幼保健基层网络建设、母婴保健专项技术培训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等,切实提高人口素质。②7
规范农村土地流转
本报讯 (记者郭海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呈加快趋势,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省政协农林组委员郭靖华说。
“农民是土地流转的市场主体。”郭靖华说,必须真正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流转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决不能搞行政命令、搞“一刀切”,更不准擅自截留农民土地流转的收益。不论哪种形式的土地流转,都要依法签订合同,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农业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要处理好资本和农户的关系,鼓励和引导资本为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同时严防企业在土地流转幌子下大片圈地从事掠夺性经营。②6
“民意直通车”要直通
本报讯 (记者阙爱民)来自经济界的省政协委员王洪涛说,历年来,我省对反映社情民意都极为重视。建立全方位反映社情民意的系统,应成为各级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职责并予以制度化。
王洪涛建议,原有的反映渠道要制度化并落实,避免形式化。各级政府公开的电话要有专人24小时接听,受理投诉;主要领导每月要接听一次电话;必要时,主要领导电话号码也要公布于众。
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网络民意直通车。建立省内社情民意查询电子服务系统,使得群众反映问题的受理部门、进度查寻、处理结果、问责部门全面公开,统筹有序办理,避免混乱和推诿。设立行风热线、经济发展软环境投诉中心等,使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随时接受投诉和监督。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