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千元补贴”究竟是否可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05:12  新晚报

  今日焦点: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十教授日前联名建议给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2万元的家庭,每人发放1000元的消费补贴。

  促消费同时乱了市场

  毛寿龙:经济学认为,没有免费的午餐,自然也没有凭空产生的金钱。画饼充饥,发钱买东西,结果不是做梦,就是真饼涨价,真钱贬值。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发放千元补贴,不仅对勤劳的劳动者不利,对消费者不利,更重要的是还会对生产者不利。因为依靠发放货币刺激起来的需求,只能是一时的需求,这会在短期里给生产者发出虚假的需求信号,让不审慎的生产者短期里扩大生产,一旦虚假的需求信号消失,生产者就会失去这一需求,积累没有需求的生产能力,需求就像大浪那样,把生产者推上海滩,最后搁浅在海滩上。还有一种可能,审慎的生产者在经济的冬天会小心从事,但如果大家都审慎,其结果是生产不足,需求猛增,就会导致价格猛涨。如果有一部分人不审慎,扩大生产,短期里审慎者就会失去市场,淹没在惊涛骇浪之中,而不审慎者则被推上海滩,短期得益,长期搁浅。结果是,他们都会深受虚假需求之害。

  这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就是30多年里美国政府补贴房贷提升住房需求、通过低利率促进资金需求,维持虚假的经济繁荣导致的。因此,如果现在还要通过政府支持虚假需求来解决危机,这像是用海洛因来戒鸦片的毒,结果让市场难以通过自我调节消除祸根,经济危机将继续深化。

  促消费增就业一举两得

  张冰歌:政治学中认为,公共治理是委托治理,是人民委托政府治理的。按照这一逻辑,国家挣的每一分钱都是替公民挣的。如果财政盈余,就应该发给家里人,也就是发给公民一些钱。从这个层面说,十教授的建议,值得肯定。面对金融危机,要扩大消费需求,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民众发钱。目前,全世界各地都有采取类似措施的先例。

  任何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消费。没有消费需求,就不会有投资需求;没有消费热点,就不会有投资热点。发到低收入者手里的钱,哪怕有的家庭不会立即消费,但还是要消费的,这是货币的属性决定的,只是他们可能会把它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最该花的时候罢了。从这个角度看,直接发放补贴不仅解决了低收入家庭缺钱花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拉动内需。

  同时,此举绝不会发生有些人担心的“养懒汉”的不良后果。相反,消费需求扩大以后,会增加就业岗位,从而可以避免大量失业。因此,该建议不失为目前特殊背景下的应急措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