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提防有人以假币骗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07:02  大众网-齐鲁晚报

  本报1月12日讯 近期,济南市连续发生多起利用“假币”实施诈骗的案件。犯罪嫌疑人以所谓的“假币”为诱饵,向受害人兜售,并采取以真币冒充假币的手段骗取受害人信任。待受害人验证“假币”可以使用后,自愿按照1∶5不等的比例购买假币,伺机采取调包等手段骗取受害人真币。

  近日,济南公安局经侦支队破获了一起以贩卖假币为诱饵实施诈骗犯罪案件,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刑侦部门也发现并侦办了几起采取此种手段,先后骗取多名受害者人民币5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诈骗案件。经调查,多起诈骗案件有一些相同的作案手法与特点。

  一是先试后买,愿者上钩。犯罪嫌疑人以各种方式主动接近受害人,如打车、买烟、火车上、长途汽车上主动搭讪,然后伺机出示“假币”,告知对方系一般银行无法鉴别其真伪的“台湾版A货”精仿假币,然后送两三张给受害人试用,或者按照1∶4的比例少量兑换给受害人,并留下联系电话。当一些受害人在发现“假币”可以轻易花出去后,便会与犯罪嫌疑人联系购买。

  二是手段特殊,以假骗真。犯罪嫌疑人一般会将受害人约到一些中小型茶社包间内见面商谈。其间,拿出大量所谓“假币”,让受害人随意抽取,验证没有问题后,再去一些靠近交通干道,便于迅速逃匿的公园、酒店、商场附近验货,并按照双方约定的1∶4或1∶5的比例交易。

  交易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事先把“假币”放在箱子或背包中,用塑料袋包装并用胶带捆绑,然后将准备好的一沓“假币”从箱中拿出来,从中抽出几张给受害人看,在骗取受害人信任后,将该沓“假币”让受害人装在身上带走,然后合上箱子,打乱密码,使受害人暂时不能打开,无法当场全部查验。实际上受害人所购买的假币除每沓上下两张为真币外,其余全部是印有花边的白纸。

  从多起案件看,犯罪嫌疑人先后流窜于北京以及山东境内的济南、德州、临沂、潍坊、淄博等地,跨地区作案,并利用受害人发现后因购买假币害怕被公安机关处理而不敢报案的心理频繁作案,涉案金额较大。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