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资为何减持中资银行股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07:24  大众网-大众日报

  近期关于境外战略投资者减持中资银行股份的消息引起市场高度关注。为何要减持中资行股份?是否引来减持大潮?会给中资银行带来哪些影响?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权威部门以及中外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他们普遍认为,境外战略投资者减持股份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对市场影响有限且可控。

  战略投资股份面临全部解禁

  记者从国家权威部门获悉,目前境外战略投资者所持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已全部解禁;境外战略投资者所持工行股份尚未解禁;汇丰银行所持交行股份已全部解禁。

  记者了解到,在我国银行业股份制改革进程中,工、中、建、交四家银行分别引入战略投资者,投资者共计持有这几家银行约1000亿股股份。除工行的投资者持股将于今年 4月和10月到锁定期外,其他银行战略投资者所持股份已全部解禁。根据记者掌握的情况来看,就目前而言,无论是从机构数量还是股份数量来看,市场并未像一些人所说呈现一边倒的“减持大潮”。

  据了解,目前只有中行和建行的几位海外投资者有减持行为。瑞士银行已于去年底减持了中行全部股份,李嘉诚基金已减持了部分中行股份,苏格兰皇家银行正就相关事宜与中行展开谈判,而美国银行已减持部分建行股份。

  机构“后院起火”并非看空中国银行业

  为什么一些境外战略投资者会在持股解禁后,没有扮演战略投资者角色,而是急匆匆就对中资银行股份进行减持呢?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其减持原因属于“后院起火”,是自身财务出现了状况,并非真的看空中国银行业。

  “战略投资者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商业利益,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部分境外战略投资者因流动性短缺不得不采取减持的方式来套现资金。这是很正常的市场行为,并非是中国银行业出现了问题。”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曹红辉说。

  “每当世界经济出现剧烈变动,就一定会发生跨国资金的挪动和抽逃现象,这其中就包括投资者对所购股票的减持。这次金融危机首先让国外金融机构陷入困境,在美国国内对其占用美政府较多救助资金的同时又保留较大规模海外投资的现状提出批评的时候,出售股份就成为他们换取流动性以保命的重要一步。”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

  市场分析人士还指出,机构减持中资行股份的目的还在于改善财务报表方面的考虑。美国银行刚刚完成对美林银行的收购,资本金不足情况严重,通过出售中资银行股票可收回一部分浮盈收益,提高银行盈利指标,以提升其财务报表水平。

  有人抛售有人承接

  市场人士指出,无论是对中资行还是对资本市场,境外战略投资者减持的影响都是有限的,既不会影响中资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是可控的。

  “目前市场估值处于低位、下行幅度有限,减持数量不大,愿意承接机构较多,且多采用场外合约出售的交易方式,对二级市场冲击有限。”中国建设银行董事会秘书陈彩虹说。

  “相比于发达国家,其实目前我国的银行机构特别是上市银行更为健康。可以预测今年的中国经济将是全球经济中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人们没有理由对我国银行业丧失信心。”庄健说。

  这样的说法被相关的市场行为所佐证。就在一些外资机构减持中资行股份的同时,也有不少承接机构因为看好中资行股票愿意接盘,更有一些资本实力雄厚、资金充裕的战略投资者明确表示不减持。

  “汇丰银行已多次表示,看好交行的长远发展,其对交行的投资是长期战略性投资,目前不会减持交行股份。”交通银行新闻发言人说。

  (据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