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宫曾为长安城中枢所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08:30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西安1月12日专电(驻陕记者韩宏)我国首次对十六国至北朝时期长安城一处宫城宫门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今天下午,正在北京与会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刘振东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欣喜地说:“这次发掘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建筑技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对研究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甚至隋初的历史与社会,对研究长安城的沿革、城市发展、宫殿布局和宫廷生活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去年11、12月,刘振东率领汉长安城工作队完成了这一发掘。

  长安作为古代著名的国际大都会,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公元319年至581年,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前秦、后秦和北朝时期的西魏、北周均建都于长安,隋统一后的最初都城也在这里。但现代以来对长安城的考古发掘基本上针对的是汉代遗址,而对十六国至北周时期的长安城,特别是宫城的形制、布局等,由于从未进行过发掘而知之寥寥。

  刘振东说,此次发掘的宫门遗址位于这一时期长安城遗址东、西两宫旧址之间的隔墙上,共发掘了330平方米。据记载,这两宫应为皇帝和皇太子重要的活动场所,西宫更是当时长安城的中枢所在。发掘中发现东西向的宫门只有一个门道,门道的路面共有4层,最上层比较松软,压在下面的三层十分坚硬,车辙遗迹明显,车辙间距约1.25-1.30米。专家由此推断,这个门道在当时被长期使用并进行过多次维修,这也说明东宫和西宫在十六国至北周时期一直是宫廷内重要的活动场所。发掘中还同时出土了大量建筑材料,以北朝时期居多,也包括十六国时期的遗物。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