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岸故宫文物分离60年后将在台北重聚,但台北故宫的文物暂时无法到大陆展览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李凯、刘畅发自台北、北京 新年伊始,两岸故宫就传来将要展开历史性合作的消息。据《国际先驱导报》日前获悉,北京故宫博物院已同意借展17件珍藏文物给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雍正展,这意味着故宫文物分离60年后将在台北重聚。
同时,两岸故宫院长互访也已初定。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明珠告诉本报记者,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2月中旬将率领副院长等到北京故宫参访,3月份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高层回访。这将是两岸故宫高层首次互访,也是60多年来两岸故宫文化交流中层级最高的一次。
一瞬间,隔绝两岸故宫交往的冰封已被打破。
故宫交流借“雍正展”突围
1948年至1949年初,国民党当局分三批将2972箱故宫文物运到台湾。这些文物虽然只占故宫文物的四分之一左右,但多数是精品。自此,故宫文物分飞两岸,离别60年。
冯明珠介绍说,去年5月20日,马英九出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岸经济、文化人员往来开始出现积极的新局面。5月,周功鑫出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开始制定政策,推动两岸故宫发展正常关系。
冯明珠回忆说,去年年中,台北故宫策划今年10月举行雍正展,大家提出是否可以向北京故宫博物院借些文物补充台北故宫不足的部分。当时拟定了43件文物。
去年底,台北故宫借参加在北京举行的文博会投石问路,把借展的想法传递给故宫博物院,出乎意料地立刻得到正面、积极的回应。此后,台北故宫考虑到展览的场地等因素,重新规划确定向北京商借17件展品。
“北京的故宫博物院1月4日刚发来函件,已确认了借展17件珍贵文物给台北故宫策办的雍正展。”冯明珠十分欣喜地说:“这是两岸故宫文物分离60年来第一次重聚,别具意义。”
“北京故宫的态度非常积极,不但愿意借文物,甚至提出了可以由两岸合办,但这需要两岸进一步磋商。”冯明珠说,“北京借展的文物是台北故宫所缺的,会使展览更全面、丰富,完美。”
两岸故宫可合作范围广
在漫长的60年中,北京故宫的文物曾多次在台湾多个地方展览,并获得轰动。两岸故宫的研究人员也经常在一些学术活动中见面、交流,甚至以私人身份到对方故宫参观。但两岸故宫60年却没有任何“官方的”直接交流合作。
1992年,两岸故宫曾各自挑选了部分典藏资料通过香港第三方出版了《国宝荟萃》一书,算是双方仅有的一次间接合作。如今雍正展的合作,顺利打开了两岸故宫期盼已久的合作大门。双方都迫切希望更多、更广、更深的交流。
冯明珠透露,目前两岸故宫已提出多项合作设想,如台北故宫希望北京参加明年举行的南宋展,并希望2011年两岸能举行一个联展;而北京则提出合作举行元代大展、《三希堂法帖》展、《清明上河图》展等,让失散多年的三堂法帖等珍贵文物能再次相聚。此外,两岸故宫还将探讨在研究、文物修复等领域合作的前景。
“两岸故宫应好好谈谈近期、中远期的合作。”冯明珠话语中带着憧憬和期待。据她透露,台北故宫访问北京的人员将包括书画、文物、图书文献三大处的负责人、研究员,因为“双方可合作的范围很广。”
台北故宫文物回家难
但遗憾的是,北京故宫的文物能去台北,台北故宫的文物却难来北京。这对于没有到过台湾的大陆民众来说,实在是一件憾事。他们十分期盼故宫文物能“回家”展出。
对此,冯明珠表示理解。但她说,由于大陆没有制定“司法免扣押条款”,以确保文物出入,所以根据规定,台北故宫的文物还不能到大陆展出。
“司法免扣押条款”主要规范拥有争议文物的国家和地区,在相关文物“赴外展出”时不会受到司法追诉或扣押,以确保外借文物“有借有还”。由于帝国主义殖民时代或战乱时,各国文物常遭掠夺或所有权转移,近年来,国际上追讨文物的声浪高涨。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制定“司法免扣押”条款,以确保文化交流无阻。
目前,台北故宫文物到大陆展览的难点在于,台北方面存有疑虑:台北故宫的藏品到大陆展览后,能不能完璧归赵,保证藏品返回台湾。因此,他们要求大陆必须立法订定“司法免扣押条款”。
冯明珠表示,大陆方面立法需要一段很长时间,台北故宫藏宝要出借大陆,也要台湾当局行政部门高层才能拍板定案,都不是两岸故宫层级能决定的。
但冯明珠对此并不感觉悲观。她说这涉及到两岸当局、法律等问题,需要两岸通过有关渠道进行协商,用双方的智慧来解决。她表示相信,这一问题总会有“适当的时机”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