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你们大老远来看望,我们很满足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09:33  海南特区报

  

“你们大老远来看望,我们很满足了”

  “你们大老远来看望,我们很满足了”

  □见习记者 龙亭颖 文/图

  本报讯 看到本报相关报道后,志愿海南爱心社负责人郑兴杰与本报取得联系,他表示,爱心社愿意帮助73号到77号五户住在龙塘镇的贫困家庭。

  昨日,记者陪同五位爱心社的成员行至龙塘镇,为73号至77号共5户贫困家庭送去米油等年货。据了解,志愿海南爱心社在去年年底,已经慰问了一批固定的帮扶对象。

  她高兴得哭了

  73号家庭杜桂兰见到爱心社成员们已经提来这么多年货,还要给她200元钱时,她说话了,“你们都提东西过来了,还给我钱,我怎么能收。”直到爱心社负责人说,这钱是志愿者的一份心意时,杜桂兰才勉强把钱收下。

  看到爱心社的成员走进屋里,74号家庭孔庆东的四女儿费劲地抬起右手,试图和大家打招呼。可是转瞬间,她又号啕大哭。“她就是这样的,你们不要介意,可能是看到你们来看她,她高兴。”孔庆东的妻子赶紧解释。

  “你们大老远来看望,我们已经很满足了。”75号家庭王海川的伯父对爱心社一行人说道。王海川依旧坐在门口,爱心社的成员将米、油和糖果等年货放在他的身边时,他也没有啥反应,只是一个劲地傻笑。

  但是当一行人上车后准备离开时,记者从后视镜里意外地发现,王海川缓缓地举起右手臂,冲着车子摇了摇手。

  “啥都没吃呢,你们就走了”

  来到76号家庭梁再芳老人家,她穿着那件天蓝色的外衣,包着头巾。大伙笑称她很时尚,她却连连摆手,不停地说“老了老了,头发都白了,也掉得差不多了,所以包起来。”

  爱心社的成员把年货一件一件地放在梁阿婆家的长凳上。阿婆看到年货里还有糖果,不禁笑了,“你们还买了糖果,我牙都掉光了,还怎么吃哟。”爱心社社长郑兴杰也笑了,掏出一颗糖果递给阿婆,“这些都是软糖,您可以吃的”。临走,见爱心社的成员上车,老人突然歉意地说道,“啥都没吃呢,你们就走了。”

  水缸变身“百宝箱”

  77号家庭胡延音老人家里的那几口水缸,其实是“百宝箱”。当他把水缸盖子挪开,然后把糖果、粉丝、腐竹等年货和香皂、牙膏等生活用品一起放进“百宝箱”时,大伙都忍不住笑了。胡大爷却很淡定地“埋怨”大伙,“你们送的太多,我的水缸都装不下了。”

  咖啡屋送彩电

  给62号家庭

  看到本报关于62号家庭吴学良老人的报道后,生生百货三楼瑞士咖啡屋一名负责人致电本报,表示她们愿意买一台新电视,送给老人家安度晚年。11日下午,瑞士咖啡屋员工获悉老人确切住址后,将电视送到老人家。看到老人生活条件艰苦,家里连个放电视的地方都没有,让大家心生感触,大家表示,“过段时间,我们一定要再来探望老人”。

  见习记者 刘江浩 文/图

  万元生活用品

  送贫困家庭

  □通讯员 郑海龙 记者 韩建东

  本报讯 连日来,受冷空气的影响,海南各地连续出现低温干冷天气。昨日,澄迈边防支队官兵来到桥头镇巨里村,向困难群众送去“爱心大米”、“食品礼包”、“暖心大衣”等慰问品。

  据了解,2007年9月,澄迈边防支队选择该县最贫穷、最落后、最闭塞的巨里村作为爱民固边模范村建设,支队杨国为支队长与左少和政委等党委成员与机关干部共20人与该村16户百姓结成了“对子户”。今年入冬以来,不少村民普遍面临缺衣短药的窘境。该支队去年12初开始筹集慰问金及慰问物资,对辖区困难群众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据统计,仅元旦期间,该支队便向困难群众送去大米、食用油各20件,保暖衣物100余件,慰问金2000元;在系列“送温暖”活动中,该支队官兵累计募捐资金7000多元,捐助药品200余件,衣物、被褥400余件,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500余件,总价值1万多元。

  走进贫困家庭 本报暖冬热线:66742110、66700110

  79号家庭

  采访主角:郑居祺

  年龄:95岁

  家庭住址:海口市新埠下村34号

  95岁阿公

  想吃点饼干

  无儿无女的郑居祺把侄子当做了自己的儿子。

  十几年前,侄子们还小,郑居祺有退休金,他经常会资助孩子们,接他们上学下学。

  五年前,郑居祺摔了一跤,从此无法站起来,坐上了轮椅。

  侄子们已经年纪大了,看见叔叔成了现在的样子,不忍心,为叔叔请了一个保姆。

  可是,保姆照顾如此一个年迈的老人并非易事,老人的退休金,维持两人平时的生活费已属不易。

  ●心愿:郑居祺说,有孩子们来看望自己,买点饼干等小吃就好了。

  80号家庭

  采访主角:甘亚贵

  年龄:58岁

  家庭住址:海口市新埠上村195号

  “送点东西过年就好”

  甘亚贵有一套房子。房子是祖上留下来给儿孙们的。后来,大家都走了,剩下甘亚贵一人住在这套房子里。

  孤身一人的他,每天都是自己做饭。家的萧条,从里屋可以略见一斑:里屋是没有门的,在床上,只有一床光光的棉絮。

  房子的年代久了,房子的墙上布满了斑驳的墙痕。

  ●心愿:甘亚贵没有太多的要求,他需要的只是一些大米,“可以每顿多吃点”。

  81号家庭

  采访主角:何玉英

  年龄:80岁

  家庭住址:海口市外沙94号

  “就这一套衣服好看点”

  何玉英老人今年80岁,一身衣服看着还算大方,不过,“就这一套衣服好看点”,临走前,她讲出了实情。

  老人身体状况不佳,不讲话的时候,嘴巴也会不由自主地动。最近出嫁的女儿在自己家住着,“还能吃得好一点”。不过,她女儿家的情况,也不是很好。

  平时,老人只能吃点小菜,血压高没钱买药,就只能在家里呆着。家里的厨房光线暗,只有2米上下的高度。

  ●心愿:老人还有一个儿子,今年40岁了,不过还没有结婚,一直和母亲住在一起。母亲说,有好心人给她送两套衣服就可以了。

  本组稿件由见习记者 刘江浩 文/图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